任瀾
摘要: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國的文化瑰寶,是每一名中國人立根立本的重要基石。人文素養是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是人的內在品質。在小學語文中加強傳統文化教育,能更好地發揮小學語文的啟蒙作用,增強學生的文化熏陶,讓學生從先輩們身上學習寶貴、高尚的思想情操和道德品質,促進自身內在品質的不斷提高,讓其未來的成長發展能在深厚文化底蘊的影響下更加長遠。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人文素養
引言:人文素養是小學語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應該對學生的人文素養進行培養,如此才可以令小學生具備優良的語文素養。那么如何對小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行更好的培養呢?需要使小學生在具體的語文學習中感受到更為濃郁的傳統文化熏陶,進而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最終令小學生早日成才,鑄就更加美好的人文素養。
一、人文素養的概念及重要意義
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教授葉朗是這么認為:人文素養是一種自我關懷精神,是對人類社會的精神現象的高度重視,更是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的維護和追求。從這種意義上來說,人之所以是萬物之靈,就是因為它有人文,獨特的精神文化。人文素養是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階段人文素養的初塑階段,教孩子如何做人,如何關愛他人,老師責無旁貸。如今的小學生,很多以自我為中心、性格固執,小學語文教育的當務之急就是塑造他們健康的心靈,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
二、如何提高小學生人文素養
(1)語文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為了又快又好的提高小學生人文素養,教師應從自身做起。同時,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也是從根本上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有效途徑。比如:在講解某一課文時,教師在精準把握教材內涵基礎上,通過深化課文內涵,增強學生熱愛周圍環境,然而這種單純的說教難免蒼白無力,此時,我們語文教師應嚴格規范自身言行,從自身做起,愛護周圍環境,通過良好的上行下效,增強學生人文素質。
(2)深入發掘教材內容,分析教材當中所蘊含的人文元素
小學語文教材當中涵蓋著多樣化的語文知識,可對學生開展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人文素養教育。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教師必須深入發掘教材內容,對所學的課文內容進行有效的延伸與拓展,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課外的人文知識,對學生開展有效的人文教育,通過長時間的學習來促使學生的人文素養得到定型。例如,教師在教學《草原的早晨》一課時,在課文當中較好地展現出我國蒙古族所具有的民俗文化,這些民俗文化是民族發展歷程當中所形成的一種文化形式,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些教材內容,讓學生對中華文化產生更加強烈的學習意識,具備更為深厚的情感,較好地體現出課文內容當中所涵蓋的人文性。
(3)加強教學課堂設計
小學語文教師應對如何提升教學課堂的實效性進行更多實踐,注重小學語文課的教學方式選擇,不要僅僅局限于書本上的內容,可以選取更多延伸知識的素材。優秀的教學設計可以提高孩子的知識寬度,能夠激發學生們對知識海洋的探求,培養孩子的熱愛生活的意識和積極向上的思想品格。例如在某市一節語文朗誦教學課上,教師以教材上的白居易的《草》為核心,與學生們展開互動。學生們開始爭相朗誦膾炙人口的經典詩詞,《詠柳》、《獨坐敬亭山》等一首首膾炙人口的經典的詩詞佳作在課堂上朗誦起來。同學們積極闡述自己對不同作品的想法和觀點,和教師一起分析思考,解析詩詞內容,老師也和學生們一起進行詩詞的朗誦,通過交流的方式學到新的知識,相比于傳統教學方式,互動教學的方式鍛煉了學生的誦讀能力極大地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
(4)延伸課堂教學活動,提升整體人文素養
基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受限于時間和空間所致,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延伸課堂教學活動,意在最大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的同時,引導小學生參與多元化小學語文第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來提升他們整體人文素養。例如:小學語文教師響應校團委的繁榮校園文化的號召,開展小學語文征文競賽、詩歌朗誦賽、經典故事會大賽、書法比賽、話劇演出、個人語文素養才藝展等活動,旨在激勵學生們發揮主觀能動積極地去挑戰自我和完善自我,挖掘學生們的學習潛能來增強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引導學生們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的魅力來激發愛國熱情,通過同學之間的互助合作來明白團結合作拼搏的意義,欣賞其他同學的才藝展示來明白互助學習的重要性。顯而易見,這樣的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拓展,從全方位地培養和提升了小學生的整體人文素養。
(5)注重言傳身教,幫助學生塑造優秀品質
教師對于學生而言是授業解惑的人,更是他們模仿與學習的示范者。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由此可看出,教師對學生的行為與思想的重大影響。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過程中,應能不斷豐富自身的文學底蘊。重視規范自己的德行潛移默化地作用于學生的思想發展。通過言傳身教式教育,使學生能基于對教師的崇拜與模仿,不斷養成高尚的情操。同時,教師在與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的過程中,應嚴格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并能以謙和、文明的態度與學生進行交談,確保自身能舉止端莊,在思想上、行為上給學生做出表率。從而,幫助學生塑造優秀的品質。同時,在日常交流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實際生活中發生的社會事件,引導學生對其進行關注。例如,最近國家領導人為在各個領域上做出貢獻的先進人物頒發勛章的熱點新聞,教師可在與學生進行聊天時,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在學習上也能向科學家一樣刻苦鉆研,以此在更自然、輕松的狀況下,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還存.在嚴重不足,這主要與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以及教師的人文素養水平有著密切的聯系。要求教師在新形勢下要深入挖掘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提高,同時要求學校要采取有效是,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水平。
參考文獻:
[1]張艷霞.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策略[J].才智,2020(18):206.
[2]努開·吾仁拜.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相關策略分析[J].新作文:教研, 2018, 000(007):P.40-40.
(揚州市江都區邵伯中心小學 ?225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