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冰
摘要:伴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的已經不僅僅是對學生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進行培養,更要將德育與教學環節進行有機的整合當中,通過在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來提升學生的素質和道德水平。對于剛剛進入校園生活之中的小學生而言,其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還未定型,也沒有完整的道德品質。而小學數學,作為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科目,在小學數學中進行對小學學生的德育工作十分有必要。
關鍵詞:小學數學;德育工作;有效整合
前言:
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學習成績已經不再是衡量學生學習成果的唯一標準,學生的道德品質和健全人格培養也逐漸被社會各界人士和學生家長所重視。而在目前階段,我國小學數學實踐教學中,教師沒能深刻的探究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忽視了對小學學生的德育工作。因此在小學階段,改變以往的錯誤教學模式,對小學學生的進行德育,幫助其健全和完善道德品質綜合素養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將數學教學與學生的情感、愛好、習慣以及數學思維方式進行有機結合,充分考慮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對小學學生進行德育的培養,幫助學生培養多方面的優秀品質以及健全完善的人格。
一、旁征博引,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在小學階段,學生年齡比較低,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愛國主義思想,而在我國的漫漫歷史長河中,有著極其豐富的數學典故,教師可以在進行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充分結合相關的歷史典故,介紹我國古往今來的對數學有過杰出貢獻的數學家,通過與學生進行這些歷史人物的事跡以及其對數學研究做出杰出的貢獻共同分享,初步塑造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讓學生在這些歷史數學名人典故中,提升民族自豪感以及民族自信,同時,教師還可以在數學教學中穿插見證了我國經濟蓬勃發展的數據和表格,通過數據的對比,體現出我國的不斷進步和富強,引導學生參與到社會主義的偉大建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當中,讓學生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也能進行愛國主義思想的教育,培養學生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偉大抱負。
例如,在青島版小學語文數學(五四制)“完美的圖形”圓這一節的實際教學中,老師們可以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對圓進行認識,為學生介紹我國古代的在圓這一特殊圖形的圓周率的基本認識,為學生介紹古人對圓周率進行精確化的方法和過程,在為學生介紹祖沖之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就已經將圓周率精準地達到了中國的小數點后七位,為國外的古代數學家們在研究得出這樣精準的圓周率時間應該是在五百多年前,為國外的數學家在得出這樣精確的圓周率是在五百多年前,在為學生介紹古代數學發展的同時,奠定了學生的民族自豪以及民族自信。
再如,在進行數學練習題設計時,教師可以使用有時代感和說服力的數據,設計折線圖或者柱狀圖,比如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韓兩國獲得金牌數的對比,比如改革開放以來居民擁有小汽車數量的增長圖,讓學生體會到我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促使學生為祖國奮斗。
二、結合實踐,啟蒙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數學的教學不僅僅是教導學生進行數字的運算,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踐,通過數學模型的構建和講解,引導學生將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內容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向學生滲透“實踐第一”這一重要的思想,同時引導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探究解決問題的規律,學會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分清問題的主體和次體,通過解決問題的實踐中引導學生透過顯然的問題,看到導致問題的本質原因,在各種各樣千變萬化的問題之中,找到不變的解決規律,通過這樣的德育滲透,讓學生在學習小學數學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自己看待問題的能力,不僅能使學生的數學成績得以飛躍的提升,還能對小學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了解和啟蒙,為未來的數學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例如,在青島版小學數學(五四制)“多邊形的面積”這一節的實踐性教學中,老師在對多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進行了推導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們就可以讓學生重新引導學生回憶以往我們學習的正方形和多個長方形面積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所需要進行的推導,找到了問題的原因和規律,教師再重新引導學生將多個同樣的平行四邊形,通過剪裁和拼接,形成一個新的正方形,從而使得學生認識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根據問題表面積計算得來,引導學生透過問題表面而深層次的看問題的本質,以長方形面積公式得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到了啟蒙。
三、合理引導,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一名學習成績優異的初中學生,他的自學能力一定是很優秀的。教師可以不斷地提升學生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生能夠充分地了解自身的學習需求,并通過自學和老師的引導,不斷地滿足自身的學習需求。而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會不重視小學學生自學能力的綜合提升和對學生學習需求的滿足,一味地低頭完成自身的教學目標,而不考慮學生是否能夠消化教學的內容,使課堂枯燥乏味,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的興趣,使教學目標并不能落實到每個學生身上,這樣的教學也就喪失了其本身的意義。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充分結合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是十分有必要的。
例如,在進行青島版小學數學(五四制)“圖形的周長”這一節的實際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先安排學生對這一章節的問題進行預習,在提示學生多邊形周長的概念之后,引導學生在課后的時間,用尺子量一量,來自主地對多邊形進行探索,自己實踐來理解多邊形周長是怎么來的以及正方形和長方形多邊形的周長的計算公式,從而鍛煉學生自學的能力,在幫助學生掌握了課程相關的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探索未知,自學進步的能力。
總結:
總而言之,在針對小學學生的數學教學實踐環節中,如何讓學生在氣氛比較輕松的教學環境和在對小學數學知識點的學習中,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需要我們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和教學研究人員的共同努力和積極探索。我們小學數學教師也應當從實際出發,充分結合學生的思想特點和學科特點,育德于教,在教學中陶冶學生的心靈,從而實現學生在德育和智育上的雙豐收。
參考文獻:
[1]喬哲慧.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有效對策分析[J].讀與寫,2021,18(1):185.
[2]李小平.淺談小學數學教育中德育滲透的方法和途徑[J].學周刊,2020,(21):25-26.
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第三小學 27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