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紅
摘要: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語文作為一門學習語言的基礎性學科,著重語言文字應用的綜合性以及實踐性。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從事語文教學的教師容易在應試的要求下引導學生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僅僅停留在教材內容的領悟和理解上,卻忽視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要改變這種重內容理解與感悟而輕語言運用表達的語文教學現狀,應當重視學生的思維訓練,這樣才不會出現課上內容都會,課下什么都不記得的情況。教師應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明確思維訓練的重要性,從而有效進行語文教學。本文主要就以思維訓練為抓手,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作出主要論述。
關鍵詞:綜合素養;小學語文;思維訓練
前言:
眾所周知,對于處在小學階段的小學生來說,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直接影響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意義重大。并且教育家們一直在提倡把思維訓練當作素質教育的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才是教育的重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改變傳統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的教訓模式,將思維的訓練滲透壓到學生日常學習中,針對學生個性、能力的差異性,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不壓制學生個性,有效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獲得自我學習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
一、教學過程設疑問難
處于小學教學的學生們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豐富的想象力,他們對一切陌生事物都會感到好奇并有強烈的求知欲,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會把學生的鼻子牽著走,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忽視了讓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索的過程,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要以思維訓練為抓手,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綜合素養,教師要精心備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能夠激發學生思維風暴的情景,讓學生能夠有足夠廣闊的空間進行思維風暴,久而久之,有效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而在課堂中進行提問就是一大重要手段,通過課堂提問,讓學生在有限時間內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得出自己的答案,它能有效地幫助教師進行知識的傳遞以及反饋教學信息,最重要的是他能有效啟迪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進行部編版小學四年級《盤古開天辟地》一文的教學過程中,針對這一神話故事,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進行反復的閱讀,不斷對盤古的人物形象進行剖析,同時讓學生感受到神話故事的驚奇迷人。首先讓學生經過默讀之后對故事發生的起因、經過、以及結果進行思考后提問學生進行回答,在學生進行回答之后教師總結,如起因是宇宙混沌一片,經過是盤古用自己的身體把天地撐開,結果是盤古倒下了,身體發生了變化,神奇的事情也就發生了。讀完課文之后還可以提問學生盤古這一人物形象的特質,最后教師結合文章中重點句子進行人物形象的分析。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都有參與并進行了思維風暴,對于語文的學習更加有效。
二、適當進行擴展延伸
在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過程中不可將思維訓練放在表面,要注重思維訓練的深度以及廣度。何謂深度?何謂廣度?主要是指培養學生善于、能夠發現錯誤、提出質疑并得出自己答案的能力,也可以說是培養學生進行深度挖掘的能力。傳統語文教學課堂教師滿堂灌、滿堂練,學生只會死記硬背,機械模仿,導致很多時候知識點只是換了個說法學生便不認識了,其原因就是傳統語文教學教師只是把知識告訴了學生,告訴了學生是這樣但是卻未提及為什么是這樣,沒有正確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索,導致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授人以魚還要授人以漁,適當進行擴展延伸才能有效鍛煉學生思維能力,掌握學習方法才能實現面對不同的問題融會貫通,結合自身所學進行解決。
例如,在進行部編版小學四年級《觀潮》一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和學生的互動式聊天引入課文的學習,如:有哪位小朋友去過錢塘江呀?有小朋友見過漲潮的景象嗎?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在很短時間內就能將學生的眼球吸引過來。引入課文后教師可以給學生留一定的時間進行默讀,讓學生思考作者是用什么樣的順序進行錢塘江大橋的寫作的,并提煉作者寫作過程中所用到的寫作技巧。在學完課文之后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借鑒《觀潮》一文中作者運用到的寫作手法就自己去過的一處旅游景點進行寫作,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我是一名導游,我該怎樣為游客介紹這個風景優美的地方呢。學生通過課后的深入發掘,將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起來,做到活學活用。
三、通過概括訓練思維
有人曾經說過語言是思維的載體,通過訓練語言的概括能力能有效提升學生思維能力。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們的思維能力是高度可塑的,在平時的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著重鍛煉學生對于文章的概括能力,把文章的重點提煉出來,在用自己的話來進行描述,在促進課文知識內化的同時對于思維邏輯的鍛煉作用不容小覷。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大膽提出問題,激活學生思維潛能,對學習產生濃厚興趣。
例如,在進行部編版小學四年級《蝙蝠與雷達》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默讀,然后試著用自己的話進行全文描述,之后給定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交流,在小組內交流課文的主要內容,并為同學講解自己的歸納思路和概括方法。最后教師進行總結:課文主要講述科學家經過反復實驗后揭開了蝙蝠得以在夜間進行自由飛行的秘密,并從中受到啟發,通過大量科學研究,解決了飛機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在教師的點撥后學生得以幡然醒悟,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再往后的閱讀實踐中才能讓大腦高速運動起來,去思考、去探索,得到更加深刻的印象。
總結:
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見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思維能力越強,學生對陌生事物的認知能力就會越強,對學生的終生學習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知識是無限的,學生只有在掌握了思維學習的方法之后才能實現用有限的時間學習無限的知識,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當著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智力水平,使學生成為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藍艷清.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高階思維訓練的思考[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4):54.
[2]李金祥.核心素養理論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思維能力的措施[J].頌雅風,2020,(3):109.
蕪湖市萬春小學 24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