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英
摘 要: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教學,當前的新課程改革新高考改革都聚焦課堂,追求語文的好課和語文的有效教學,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經過語文教師序列化的教學時間之后,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展,培養學生語文的核心素養,即為有效。參照好課標準,實施語文有效教學,在當前探討好課與教學有效性的關系是對語文課堂的再反思,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好課;新課程標準;教學有效性
課程實施是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課堂教學是實施的基本途徑,可以說,即使有理想的課程實施計劃、課程評價標準乃至于變革教材,結果也只是“一紙空談”、“自說自話”,構建新課程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現在的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必須聚焦語文課堂,追求課堂的“有效”性,提升語文教學質量。關于“有效教學”的觀點是上個世紀80年代形成的一種教育理念。“有效”,是指通過教師通過一定的教學時間之后,學生在課內取得的具體可考核的提升或發展。學生是否有改變或發展是課堂教學評估的重要指標。
那么如何來認識一堂好課呢?結合新課標,一堂好課應有如下六個基本要求:
1.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有很高的個性化參與程度)
2.師生、生生之間保持有效互動(動態的多元活動)
3.學習材料、時間和空間得到充分保障(有效的課堂支持)
4.學生形成對知識真正的理解,形成學科思維方式(思維發展與提升)
5.學生的自我監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養(自主發展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
6.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
那么怎樣才能形成一堂有效的語文課堂,如何改變教師在課堂上自我陶醉、自我感動、自我感覺良好、甚至筋疲力盡,而聽課的學生在課堂上暈暈乎乎、云里霧里、被動接受的不良課堂現象呢?筆者認為教師首先應深入學習新課程理念,著眼課程標準,理念先行,精心實踐,以學生為中心,以課堂為陣地,實現有效教學。把關注學生的參與度,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發展區域,教師要最大程度的整合語文課堂教學效益,改進教師的教和學生語文學習學雙邊活動的方法,關注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師生必須掌握一定的教學策略和學習策略,學習其他語文教師的優秀的教學實踐經驗,培養學生形成語文核心素養,從而達成語文有效的課堂教學。
一、認真解讀語文新課標,踐行新課改精神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關于語文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我們可以理解為:四個方面(“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三個具有(“使學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會責任感”、“具有科學文化素養和終身學習能力”、“具有自主發展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兩類基礎性和選擇性相結合的課程(必修課程——共性基礎,選修課程——個性發展),一個核心(指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出的“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些要素要求語文老師關注語文課堂,融合了語文課程的整體目標,關注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語文應用、涵養學生的語文審美能力,有序列地發展學生個性;在教學實施環節,將語文課程的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從而構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程。
二、制定學習任務群多方面多層次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以“語文學習任務群”的任務為導向,以學習項目為載體,創設學習情境、優化學習內容、學習策略,整合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聽說讀寫等語文語用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在素材與范例、實踐與話題、語體與語用中,以問題為導向、跨媒介、合作探究、個性化解讀、創造性表達等環節。捕捉語言文字運用的新現象和跨媒介運用的新特點,定向定量教學活動,并以此為標準規范著課堂教學的實施,保證課堂教學有效開展。
課堂教學理論表明:要想教學效果順利達成,必須要有精準有效的多層次的教學目標的制定。在目標定位上要依據實際學情,立足于新課程的精神。教學目標要把準確和明確作為第一步。如果教學目標繁雜,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面面俱到一有盡有求全求大,在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就會莫衷一是不得重點,既不能突破教學重點,也不能化解難點,教學目標難以達成。具體到學習任務群中的一個專題、一篇課文、一節課,可以適當增刪,有所側重,哪些需要精讀精講,哪些需要自讀略講,教學目標要明確,不要寬泛。在整本書的閱讀教學中,對于學習項目的布置,語言文化知識需要記憶的,文學品鑒需要理解分享交流的,聽說讀寫中哪一項能力應達到什么程度等,應當制定具體可行的目標,分解落實步驟,細化明確到位。同樣,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方式和思維品質、熏染學生的思想情感等,也可以做出明確的考量。只有具備精細的教學目標才有現實的可操作性和可評價性。其次,教學目標要分層。即根據學生學習基礎等的差異,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在班級教學,大部分學生獲得學習基礎能力和發展能力所需的時間比存在較大差異,分層教學,差異化目標,查缺補漏并確定與各層次學生的實際可能性的分層遞進教學目標,教學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因此,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要分層設定教學目標,使學生課有所得讀有所獲。
三、營造自由、平等、多元媒介互動的課堂教學情景
心理學家羅杰斯的研究表明,“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學生獲得創造力的前提條件。在此前提下,學生才能獲得自然真實的表現和可持續性自我發展。課堂研究也顯示,在寬松、民主的心理狀態人會激發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基于上述研究,要想獲得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創設寬松、民主、開放的課堂教學環境是前提,調動多元媒介互動的教學情景是策略。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有序、卓有成效,恪守教學民主原則,給學生自主的話語權成為先決條件。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曹勇軍即是典型代表。曹老師的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樣式豐富、教學氛圍自由平等、師生共同讀書讀詩、發表觀點、交流分享:玄武湖月夜讀詩歌、學作精品編錄印刷成冊、時事記事評論專題分享會、校際之間交流互動研討等。他的語文大家風范,悠悠有度有節的語文課堂情景,師生民主平等的交談方式,給語文課堂內外帶來了活力與生機,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學習效果呈現多媒介延續性的特點,在全國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界聲名遠播。學生在安全、自由、開放的心境下,敢疑敢問,敢說敢為。激發了學生空前的自覺自主自控的學習熱情,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也突出。
四、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
語文課堂是否有效,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程度是顯性標志。一節高效運轉和充滿互動的課,大部分學生以課堂主體,自始至終參與課堂教學與課堂活動,達成語文學習目標。這就可以說是一堂高效率的課。教學相長,互為促進,“教”未必能引導“學”。未必能互動延伸,甚至是被動地學,低效乃至無效地學。學生不是單向度的記憶背誦知識,需要及時體驗語文知識,將其課堂所學自主內化為自我的一種語文審美鑒賞能力,光有教師單方面的備課上課的積極性,學生參與教學不主動性,是實現不了有效教學的。師生一起制定學習目標、細化學習方法、質疑解惑的化解、思考如何合作與評價等。從教學起點就改變教師“教而無果、學生“學而無獲”的狀況,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提高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程度,如美國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過程成為真正的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成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過程”。
五、科學有效規劃課內外語文學習時間
教學效率的實質是指學科教學在單位時間內獲得的教學成效。科學規劃語文課內外學習的時間,發揮教與學綜合效用。關注序列化的課堂教學,課上學習時間與課外自主性學習時間兩相結合。遵循學校課表上安排的每周語文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時長,教師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存在自上而下的單向性,學生缺乏自主選擇的機會,這無形的制約了教學效率的提高和教學質量的改進。因此,教學必須去“程式化”,把集中上課時間和課后學生自主學習、學校規定的統一教學時間與學生的自主性有機結合起來。其次,要提高課堂內、外時間的利用比率,達成聽說讀寫綜合的學習目標。反對無限的延長占據學生的學習時間,通過細化提高教學水平和知識有效性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課堂時間消耗,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性。把時間分配、學習目標、學習內容等因素關聯起來,以不同教學組織形式完成各種記憶的、分析的、應用的、審鑒的等課堂教學目標,使課堂教學綜合、全面、高效。
語文課程具有科學性系統性,作為一門課程,它有著完整的理論體系:教育理論、語文知識、語文話語。在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上,首先要對語文課程理解準確深入。筆者認為,語文老師認清語文課程價值,培養中學生以具有語文聽說讀寫與思辨應用的語文能力為核心的語文素養,在每一節好課前應該思考怎樣“用整本書讀整本書教整本書”,在項目學習分解中,任務型閱讀教學中,如何將傳授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結合起來。語文教育研究專家王榮生教授認為,許多語文教師根本弄不清自己的語文課堂上應該教什么、正在教什么。建構課堂與有效的直接關聯,語文教師要細化語文教學研究,用符合現代語文教育發展的立德樹人的思想理念,探究語文教學的新思路,尊重科學、完善現代語文教學策略,實踐深化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途徑。落實語文有效教學的理論工作與實踐工作。
所以,語文的有效課堂的實現依賴于每一次課上每一次課外的延伸,課堂上通過教授語文知識,訓練語文聽說讀寫的綜合運用能力,體現語文的教學實用價值觀。實現課堂預設與生成的“生本”化,將學生的實際學情和班級的實際班情乃至學校的實際的校情視作語文課堂的起點,學生發展進步作為終點。在設計、呈現、課堂、課后等課程實施的環節中保持認識,采取策略,在諸多的理論中思考,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關注教學目標,在任務型教學之初始確定環節,在完成項目分解學習后恰當檢測有效度,并動態監控調整反思,立足于學生實際,在時髦風中保持清醒,用選擇和批判的眼光實施語文教學,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從起點出發,到達有效的終點,達到有效教學。
以上是筆者對語文一堂好課與教學有效性的再思考。語文教學模式千變萬化不一而足,能凸顯語文的課堂價值,立足于有效的語文學習,真正關注學生內在發展與進步,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立德樹人,就可以是一節好課,一節有效的課。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2]龍漢玲.感悟“研讀教材”
[3]周明.《兩個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框架的啟示》
[4]孫亞玲.《國外基于標準的教育改革運動與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