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彩霞
摘要:隨著科技和經濟的持續進步,小學教育已經逐漸變成目前我們國家十分重視的對象之一。小學數學課程主要對于學生自身的思維以及思考能力進行培養。當學生們進入高年級的時候,其將面對許多各種各樣的應用題,這種題目具有很強的綜合性特點,對學生的數學基礎能力有著比較高的要求。為此,救師理應對這一方面教學提高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的應用題解題能力得到提升。本篇文章將闡述當前學生在進行應用題解答時出現的不足,并對于具體培養方法方面提出一些合理的見解。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解答能力;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7-226
從現階段發展而言,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而言,應用題屬于非常常見的一種題目類型,其主要針對學生的邏輯能力以及實踐應用能力方面予以鍛煉。為此,教師應當對其具體解決策略方面進行總結,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以此提升其應用題解答能力。
一、在對學生應用題解答能力培養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傳統教育模式過于陳舊
傳統的教學形式過于模式化,當前學生們的數學應用題資源基本上全部來自于教材本身以及相關試卷之中。也正是由于這方面原因,題目的資源非常有限,所以很難對學生的解題思路予以引導。應用題在安課堂教學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如果學生們的學習形式過驗于被動,很容易造成學生的興趣喪失,并且對其思維的靈活學轉變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1]
(二)教師采取的方法十分單一
普遍數學教師在進行應用題講解的時候,應用的方法過于單一。尤其是一些老教師,即便當其己經進入了新時代,其仍然運用自己延續多年的陳方法,從而導致學生們很難感受到數學知識學習的活力。另外,部分教師對于數學語言方面缺乏重視,使得課程教學變得十分枯燥,造成學生們逐漸對數學學習產生了反感情緒,進而排斥數學應用題的學習。
(三)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缺乏重視
數學知識本身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往往需要學生們充分調動自己的思維進行思考。然而,許多教師仍然按部就班進行講解,單純認為只要完成題目講解,教學任務便已經全部結束。然而,應用題只是對學生思維引導的一種形式,主要強調學生的數學知識實踐應用能力。但是,由于教師過于重視解題技巧方面的講解,而并未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引導,導致其很難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二、在對學生應用題解答能力培養的具體方法
(一)加強基礎知識教學
為了能夠提升自身的數學應用題解答能力,學生們必須具備足夠的知識基礎。為此,教師應當對于學生理論知識掌握提高重視,對于一些重點和難點內容,對其展開詳細講解,以此保證學生們能夠做到充分掌握。
(二)靈活應用不同的解題方法
在進行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時候,教師應當盡可能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行激發,促使學生們通過自主學習以及合作學習的方式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能力。教師在實際教學時,應當嘗試采取設問以及提問的形式,以此能夠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充分調動起來。對于某些較為簡單的題目,只需對其基礎內容進行分析即可,引導學生自主解答,而對于一些難度稍高的題目,則又可以安排學生們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展開一路。數學教師在進行知識講解的時候理應當將傳統的解題模式完全擯棄,以此采取一些針對性措施進行處理。甚至教師還可以安排學生們扮演“小老師”在課堂中進行授課,以此對學生的解題能力進行鍛煉[2]。
(三)將應用題和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
早期的數學教學形式過于模式化,同時數學知識本身便非常抽象,因此很容易導致學生們興趣不足。而應用題本身便涉及到了許多現實生活中的內容,為此教師便可以將其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以此讓學生們感受到數學的應用能力,而且還能對其創新能力以及思維能力進行鍛煉。所以考試需要提前對每一個應用題的實際來源進行考察,以此為基礎進行篩選。如此一來,課程教學的質量必然會得到有效提高,進而提升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
(四)適當增加部分難度較高的應用題
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可以措施起解題思維得到拓展,以此提升其解題能力為此,教師應當在互聯網中搜素最新的教學資源,并對其充分利用。同時也可以選擇些竟賽類題目,從而提升解題的整體難度,以此將學生自身的解題潛力充分展現出來,并對其想象力予以激發。不僅如此,教師還需要做到因材施教,由于普遍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具有較大的差異,因此可以嘗試采用分層的形式,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結東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小學高年級應用題講解的時候。教師應當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進行思考,以此為中心進行課程設計,確保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想象思維均能夠得到有效激發,以此提升其應用題解題能力,進而為后期的知識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姜海宏. 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的培養[J]. 教書育人, 2013(10):58-58.
[2]唐洪濤. 淺談小學高年級分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J]. 新課程(上), 2016(5).
[3]魏占華. 提高小學高年級應用題解題方法之我見[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8, 12(011):279.
[4]王國璽. 指導學生解答有多余條件的應用題[J]. 小學教學研究, 2001(04):20-21.
[5]陳建林. 把握應用題教學脈絡 降低應用題教學難度[J]. 教學與管理, 2010(17):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