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靜文
摘要:興趣往往是學習的最大推動力。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主動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會使教學工作事半功倍。培養學生的化學興趣,不僅教學的方式要多姿多彩,教學思路要拓展,同時還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引導學生深入實踐生活中解決問題,真正使學生的興趣被激發,智慧被激活,使學生成為新時代有擔當的新人。鑒于此,本文對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策略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初中化學;學習興趣;激發策略
一、傳統化學課堂教學的特點
化學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對于學生思維和能力的發展至關重要,但是傳統化學課堂是教師主導的課堂,教師通常借助粉筆和課本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處于被動吸取知識的狀態,這就導致學生對于物質變化規律和實驗探究的學習提不起興趣,也很難提出自己對于化學知識的看法。長期處在被動學習中的學生,只想用學到的知識去解答試卷上的問題,而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創新能力都有待提高。因此,傳統教學不利于學生的長久學習和發展,更不利于其化學思維以及化學核心素養的形成。
二、以興趣為主導的教學優勢
很多學生在初三接觸剛剛接觸化學時都會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在這個時期如果加以積極引導,可以降低學生對化學學習的畏懼心理。興趣還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建立其自主學習的動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更愿意超前學習、補充學習,通過自己的方式去拓展其他的學習途徑并在此過程中積極思考。這些行為都會為正式上課的時候帶來積極影響,提升學生上課的專注度。另一方面,重視對學生的興趣培養可以為物理課堂注入新的活力。傳統化學課堂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的參與感減少,但如果在教學中豐富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培養學生上課興趣,以創新的教學模式代替傳統教學模式,會使得課堂更加富有活力與生機,增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融入更加輕松有趣的課堂,從而降低化學學習難度,提升化學教學質量。
三、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策略
1、結合日常生活
人們常說生活是一門課程,其實生活是一門蘊含著大量知識的寶藏,是知識的源泉。脫離了生活與實際的知識是不存在的,大多數知識都是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規律。初中化學知識與生活聯系緊密,其研究的是身邊的物質及其變化規律。在新時期,初中化學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共同探究生活中的化學知識,感受學習化學知識的樂趣。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在化學課堂中獲取化學知識的能力也會隨之提高,進而會更加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以此突顯出自己的課堂主體地位。
例如,學生在學習“空氣的成分”內容時,初中化學教師一上課先提出問題:“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動植物還是人類都需要靠什么氣體維持呼吸活動?”學生立即將“氧氣”回答出來。教師繼續問道:“干燥的餅干在空氣中放一段時間會變得松軟,這是因為空氣中含有什么呢?”學生立即將“水蒸氣”回答出來,教師接著道:“大家都喜歡吃膨化食品,那么有沒有注意到膨化食品的包裝袋一直是鼓起來的狀態,它里面是什么氣體呢?”學生遲疑并開始展開討論。當教師將“氮氣”告知學生后,他們對氮氣充入其中的作用充滿了好奇,教師也由此展開空氣成分的教學工作,促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投入到空氣成分的學習和研究中。引入生活話題或者事例的化學課堂是生動有趣的,因此,教師在化學課堂中要善于引入生活中的例子,這樣學生的課堂主動性會明顯提高,同時,學生也會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活動中,掌握化學知識的效率也會進一步提升。
2、創設實驗情境
學生對直觀而形象的化學實驗興趣頗濃,化學實驗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化學現象,這些化學現象可謂是新奇、鮮明而且生動,充滿了神奇感。正是基于學生對于化學現象的好奇之心,教師在化學課堂中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演示實驗,同時邊演示邊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為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為解決自己心中的疑問,增強對化學的學習動機以及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例如,在燃燒與滅火的教學中,教師認識到,倘若讓學生用紅磷和白磷的話比較危險,同時還會污染空氣環境,教師靈機一動,對這個實驗進行了改進,將棉花、水、酒精等作為實驗器材,兩團棉花一團蘸水、另一團蘸酒精,將它們分別點燃,之后加以對比。讓學生認真地觀察與思考,對兩團棉花燃燒的條件進行對比。整個實驗過程,教師循循誘導,讓學生開動思維,在邊看邊聽中動腦、動口,激發學生對這個知識的探究欲望,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化學實驗可謂是一個動態的實踐過程,頗受中學生喜愛,也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但是興趣有時候只是一時被激發,要想持久地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還需要教師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切實引導學生認識到學習本身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
3、課上課下聯系
當初中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化學知識,對生活中的簡單現象就可以了解并作出解釋,或者是解決一些比較簡單的化學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這些知識產生濃厚興趣之后,教師為了強化以及培養學生繼續探索、實踐的能力,可以將課上課下相聯系,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讓學生變成擁有一雙慧眼的觀察者,變成發現生活中化學問題的探究者,變成解決問題的創造者,如此形成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社會的互動。通過課下豐富多彩的化學活動培養學生持久的化學興趣。
例如,在學習“二氧化碳”這一內容后,讓學生聯想一下當前的生存環境中出現了哪些嚴重的環保問題,有學生提到對樹木的濫砍濫伐,使地球上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面積減少,導致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上升,這就是所謂的溫室效應,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人類的生存環境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脅。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調查實踐活動,對周邊環境中的濫砍濫伐現象進行調查,并且根據調查結果形成如何保護森林資源的小課題論文,或者讓學生發動思維,利用所學知識探索開發與利用二氧化碳的新途徑、新方法,從而使二氧化碳“華麗變身”,促進人類的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傳統的化學課堂教學模式已經退出歷史舞臺,教師應積極采取不同策略進行教學設計的創新,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陳琛. 初中生化學學習興趣培養淺見[J]. 考試周刊,2018(18):162.
[2] 文永代. 培養初中生化學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初探[J]. 名師在線,2018(2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