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波
摘要:隨著新課改工作被貫徹落實與發展。數學課堂的教學模式也得到了全面改革,教師應當積極投身到教育改革的事業中,提升個人的教學水平,更新教學理念,以此來全面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鑒于此,本文對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策略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提高策略
一、研究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意義
新課標提出,現階段的數學教學工作需要圍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展開,以此來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思維,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并且提高其學習主動性。因此研究如何提升數學課堂的有效性,可以使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也能更好地落實課程改革的發展工作。
同時,當前教學形勢下所提倡的學生減負與學校強調的培養學生綜合發展的教學目標形成沖突,為了有效地緩解這種局面,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破局之舉,從而促使學生愛上學習過程,并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為進一步學習數學知識打下良好基礎。
二、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1、構建知識體系
由于數學的知識較為復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將有關知識點進行充分的整合,在課后復習中無法對知識內容進行有效的記憶,促使學生的成績不斷下降。為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定期為其整理知識體系,為其構建數學的知識構架,有利于學生依據框架結構展開學習,能夠對知識的記憶更加深刻,為其提供有效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在課后復習時,可以把握整體的內容,并根據細節展開分析,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增強其學習的效率。
例如,以“二元一次方程組”為例,教師對該章講解完成后,應當進行總結,帶領學生建立該章的知識結構,形成整體的知識框架。如,在該章的整體內容中,包含二元一次方程組以及三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其中二元一次方程組又包含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組、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并將具體的公式再進行劃分,針對每一項公式,教師為學生提供一道典型的例題。通過對知識框架的整理,有利于學生對該章整體內容的掌握,使其對知識記憶更加深刻,有助于學生不斷突破數學知識中的重難點。教師不斷引導學生對知識的認識、理解及掌握,使學生掌握知識體系構建的學習方法,可將其應用在任意學科中,均對學生有著良好的幫助。
2、創設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是學生樂于學習的一種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興致,使其在數學的學習中感受到不一樣的體驗。利用情境教學有效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其在歡樂的氛圍下學習數學知識,使數學內容不再枯燥,以此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實際學習中,往往對于題干的內容不夠了解,造成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出現困難。而情境教學的方式,有效為學生解決相應的困境,讓學生在情境中,了解題干內容的實際含義,便于學生對問題的充分掌握,并快速的計算出相應答案。通過該方式,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模式,使其在以后的解題過程中,可提高其解題的速度,為學生爭取較多的解題時間。為此,教師課堂教學中,就需不斷培養學生的能力,為其創設有關情境。
例如,以“一元二次方程”為例,教師可根據具體的內容,向學生建立相應場景,如,“兩名學生A和B騎車從甲、乙兩地出發并相向行駛,其中兩人約定A先出發,一小時后B出發。在經過3個小時后,兩名學生在丙地相遇,之后又按照自己的方向繼續騎行。在該途中,B由于車鏈掉了,停留15分鐘,結果還是B先到達甲地并提前30分鐘,題干已知B比A的速度快4千米/時,問兩名學生各自的速度”教師根據問題,找兩名學生進行演示,分別扮演題中的A和B。在學生演示過程中,教師進行有效指導,促使學生在情境中了解題目具體的含義,為學生的解題帶來較大的幫助。
3、加強小組合作
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需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在交流中提升學生的能力,使其針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的探討,并研究問題的解題方法,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把握。為此,教師在數學的教學中,按照學生不同的特點,對其進行合理的分組,并通過學生的數學能力設置組長,小組的組長可定期調換。根據學生的成績,決定組長的人選,有效提高小組內的競爭力,有利于學生在競爭交流中學習,并不斷發揮自身的能力與作用,帶動小組全體成員的學習狀態,充分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例如,以“一元一次不等式”為例,教師在知識點講解完成后,可為學生設置實際的問題,例如,8x<20、3(2x+5)>2(4x+3)等,讓小組間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可為其提供指導,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在解決問題中。在小組交流中,讓數學較好的學生為數學較差的學生進行再次講解,促使所有學生均能對知識有效的掌握。在學生討論完成后,教師可隨機在每組中挑選一名學生對問題進行作答。若有學生回答錯誤,教師對其所在的小組進行懲罰,為該小組設置有關的題目,讓其加以練習,并互相督促,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教師在下節課中進行抽查,直到所有學生都掌握為止,有效提高學生對數學的理解能力,優化教學方法,利用多元的教學方式,充分增加學生對數學公式的理解。
4、優化教學評價
以往的教學評價體系較注重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評價,對學生的考試情況和日常作業完成情況進行分析,但是這種教學評價方式有時不利于對學生情商的培養。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設置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不僅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和運用,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情商。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課程教學進度來構建評價體系,不僅要對學生的考試成績實施評價,而且要將學生的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等納入課程評價體系中,注重培養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中的多元化個性,對不同內容的評價標準進行科學的制定。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魅力。所以,教師要構建系統化的教學評價體系,對學生的認知模式不斷地進行完善。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需不斷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不斷變化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使其在課堂中有更多的精力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效率,最終提升數學知識學習能力,為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鄢曉波. 淺議如何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J]. 南北橋,2019(24):72.
[2] 黨長江. 探析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J]. 新課程·中旬,2019(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