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摘要:隨著目前教學的發展,教師應積極探索新穎高效的教學方法,促進小學高段數學學科教學效率的提升。而情景教學則是當下最實用且常見的全新教學方法,能收獲極為顯著的教學效果。同時能讓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極大興趣,促進其自主學習,廣受教師與學生的喜愛。本文針對小學高段數學課堂情境教學實踐提出幾點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高段;數學課堂;情境教學
前言:
情境教學主要指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用教材中給出的內容加以各種元素創設豐富的情境,將過于抽象化的數學知識轉化為更簡單且易于理解的形式。以此將小學生學習興趣充分激發,促進其自主積極的融入課堂中,理解掌握知識的同時有效加深記憶。得以提高小學生綜合能力與學習質量,讓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效率能夠得到顯著提升。
一、結合生活創設情境
在小學高段,數學知識的學習難度也在逐漸增加,這會讓部分理解能力薄弱的小學生產生一定心理壓力,甚至極為抵觸,無法融入高效學習中。將本就復雜抽象的知識掌握的不夠扎實,對小學生后續的學習有很大影響,也不利于教師教學的開展。因此,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做出改變,將情境教學落實于課堂,根據教材上給出的內容,再加以生活元素創設情境。一方面能將邏輯性較強的數學知識變的更易于小學生理解,使其能從實際生活的角度出發,去探究與思考問題,大大降低了學習難度。另一方面能避免小學生以一成不變的聽講方式學習,反而讓課堂氛圍更輕松愉悅,調動小學生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加深記憶,得以實現助力小學生高效學習,促進其各項能力全面發展。
比如在學習《百分數》一課,其實與百分數相關的知識在生活中較為常見,小學生往往未能留心觀察,以至于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那么教師就可以根據本課具體內容,加以生活元素創設情境。如:一件衣服的成分其中包含羊毛86%,羊絨14%;商店降價出售商品,俗稱“打折”,幾折就表示十分之幾;農業收成經常按“成數”來表示,就如新聞報道中所說今年比去年增產三成,以上都是百分數的內容。而教師在小學生掌握知識后,可以列舉生活中的實例:一家飯店9月份的營業額一共是40萬元,如果按照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那么這家飯店9月份需要繳納多少萬元營業稅?而小學生在生活情境中能更好的理解掌握本課知識,經過計算得出40×5%=2(萬元)。如此一來,學習難度不但降低了,小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與熱情也能被充分調動起來。
二、結合問題創設情境
小學高段的學生已具備一定思想與意識,對于復雜難懂的數學知識通常學習積極性不高,且缺乏自主性。在課堂上無法做到注意力集中,知識理解掌握的不夠透徹,極為影響學習質量與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致力改變這一現狀,采用切實有效的方法進行知識的傳授,可以將情境教學應用于課堂。根據教材上的內容提出有啟發、針對性的問題,如此一來就能將小學生求知識欲望激發,以便引導其自主進行探究與學習。在此過程中,小學生不但能積極思考,促進思維發散,將知識理解掌握的更加透徹,還能提高小學生綜合能力與學習質量。而數學教師應注意,提出的問題應把握好度,難易要適中,確保讓每個小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到課堂高效學習中,讓情境教學在小學高段數學課堂的應用能推動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
比如在學習《因數與倍數》一課,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為了避免小學生以單純聽講加板書的形式學習,可以將情境教學落實于課堂。根據本課的學習內容,利用有針對性與啟發性的問題創設情境,問題設置的難易程度要循序漸進。如:怎么理解因數與倍數?14、21都是7的倍數,14與21的和是7的倍數嗎?18、27都是9的倍數,18與27的和是9的倍數嗎?你有什么發現?個位上是3、6、9的數,是否都是3的倍數?個位上是1、3、5、7、9的數,都是奇數,這種說法對嗎?說一說你的理由。提出以上問題,能將小學生求知欲望充分激發,引導其主動去探究與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而小學生也能通過計算出的結果理解倍數知識,牢記于心的同時加深記憶,最終得以提高小學生綜合學習質量。
三、結合實踐創設情境
小學高段數學學科中,課堂教學不僅為了傳授知識給學生,更應注重其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小學生能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以此促進小學生思維發展,讓教師得以收獲顯著教學效果。但由于小學生學習模式通常過于單一,課堂較為沉悶枯燥,小學生學習興致普遍不高。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根據本課學習的知識創設實踐情境。只有這樣才能將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充分激發,促使其以高漲的情緒積極參與到課堂中,進行更高效的學習。并在此過程中,小學生能夠通過實踐將知識掌握的更牢固,加深記憶的同時提高綜合能力,課堂氛圍也會隨之變的更活躍且富有趣味性,小學生得以有全新的學習體驗。
比如在學習《圓柱與圓錐》一課,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教材內容與本課的知識點,創設實踐情境。先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小學生展示實際生活中較為常見的圓柱與圓錐現象,使其能了解他們各自的特點。再用電子課件將圓柱與圓錐展開,讓小學生清楚的認知展開后的形狀,這對于后續的學習有很大幫助。最后讓小學生動手實踐,用手工紙制作圓柱體與圓錐體,可以獨立制作,也可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討論后進行制作。如此運用實踐情境,既能將小學生學習興趣充分激發,使其能積極快速的融入課堂,掌握知識的同時能夠靈活運用,從而加深對所課堂所學的記憶,確保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更具有效性。
總結:
在小學高段數學學科教學中,若教師想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應改變授課方式。可以立足于教材之上,將數學知識與各種元素相結合,創設高效的情境。如此一來就能極大程度將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得以推動其自主進行高效學習。而小學生也能在情境的幫助下將知識牢記于心,從根本上提高其學習質量與綜合能力,構建高質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付曉翠.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開展方法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2):254.
[2]黃云壯,田夏彪.小學數學情境教學實踐的問題、成因及策略探析[J].教育觀察,2021,10(03):132-13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