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寧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課程作為人文社科類學科,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其教學目標逐漸轉化為學科核心素養培養。但傳統思想政治課程以知識內容傳輸為核心,以提升學生知識記憶度與應試能力,與新課改學科核心培養的要求相悖,而情景教學法作為新型教學模式之一,能夠實現知識理論領會度、運用能力以及感知能力等方面的共同成長,且該教學模式與學生心理成長具有極高的貼合度。對此,本文將對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中情境教學模式的運用進行探析,旨在通過提升情境教學運用有效性的方式,推動高中生思政素養的提高,滿足新課改的教學需求。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思想政治課;情境教學;運用
情境教學作為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常見教學手段之一,其能有效推動由淺入深、深入淺出思想政治教學的實現,達到達到培養思政核心素養的效果。在高中階段,實踐活動課程作為高中思政教學的核心,是提升學生對思政教學知識點掌控度的重要路徑,實現知識內化的重要保障。而情景教學則是推動實踐活動課程質量提升的重要路徑。對此,本文將從價值和路徑出發,對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情景教育的運用進行探析,以促進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學生知識運用能力提升的目標。
一、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情境教學運用的價值
(一)推動活動課程落實
在高中階段,思想政治課程知識內容具有抽象性高的特征,單一向的知識理論傳輸與活動課程指導,難以達到提升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再加上部分高中思政教師對活動課程的理解局限于習題練習之中,側重于借助針對性習題強化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與運用能力,該教學方式具有的思維局限性,難以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對學生思政認知的提升亦具有不良影響。通過構筑思政課堂情景的方式,能夠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同時,通過設定針對性課程內容情境的方式,還能將學生帶入于特定環境之中,促進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內容感知度的提升。
(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借助情境教學能夠有效提升高中思政課程各活動的銜接度,保障學生學習思維的連貫性,進而達到提升學生知識領會度的目標。此外,情境教學可以引入于高中思政課堂的各個環節之中,推動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此外,情境教學本身具有生動性、直觀性以及調動性等方面的特征,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興趣度,為思政課堂教學活動的落實提供重要保障。
(三)推動深度學習落實
高中思政情境教學課堂,能夠實現思政知識內容的具象化呈現,借助問題、故事以及互動等多種媒介,引導學生對思政課程內容進行深入學習,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課程內容的領會度,還能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思維的形成,為學生的自我成長與提升創造條件。
二、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情境教學運用的路徑
(一)典型性原則
在落實情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以典型性為出發點構筑情境,具體表現為:一是教材與情境,主要是指情境應當與教材能夠具有極高的貼合度,讓情境成為學生思維與教學內容間的銜接,通過這樣的方式,推動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感知;二是情境與內容,在高中階段,思想政治課程內容具有多樣性的特征,每個課時的內容亦具有繁雜性特點,對此,教師應當以重點知識內容為側重點構筑教學情境,通過這樣的方式,突出教學重點,降低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難度,同時,還能促進學生達到“縮減”課程內容的效果。
例如:教師在復習《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的相關課程時,首先教師應當重視教材與情境的融合,側重于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的重點知識內容進行篩選,并以此為依據構筑情境,筆者側重于通過向學生播放“社會主義中國發展史”的相關視頻的方式,構筑教學情境,該方式能夠快速將“社會主義”相關的知識內容進行籠統性概括,推動學生知識框架的形成,同時,筆者還通過構筑互動情境的方式,突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的重點內容,具體表現為:教師提問:“《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的核心知識內容為?”,學生回答……,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總結,進而達到提升學生總結能力的目標。
(二)探究性原則
探究性原則主要是指教師所構筑的情景應當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探究意識與參與意識。對此,在構筑情景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一是時事融入,側重于借助時事構筑教學情境,通過這樣的方式,推動思政課程教學的生活化發展,同時,還能借助時事實現思政教學內容的具體化呈現,為學生對思政內容感知度的提升創造條件;二是互動問答,側重于通過構筑問答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促進學生探究意識的提升。
例如:教師在復習《文化的民族性與多樣性》的相關內容時,首先教師應當重視課前導入情境構筑,針對這一課時,筆者收集整理了針對于“文化”的視頻內容,讓學生借助文化視頻,直觀感知文化的多樣性與民族性特征;其次互動問答,在《文化的民族性與多樣性》課程知識內容傳輸的過程中,筆者側重于通過構筑互動情境的方式,促進學生探究意識的提高,針對這一課時,筆者組織了小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就“文化多樣性的具體表現?”和“文化民族性的具體表現?”等進行研究,不僅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探究意識的提升,還能強化學生對《文化的民族性與多樣性》課程內容的掌控度。
(三)體驗性原則
體驗性原則主要是指所構筑的情景應當具有較高的融合性特征,即學生感知、教學知識內容以及空間環境等方面的融合,以《人民代表大會: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為例,在構筑情境時,筆者側重于通過模擬“人民代表大會”的方式,讓學生在以“物價”為主體,展開討論活動,以此實現知識與環境的融合,在此過程中,筆者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以實現學生與環境的融合,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對“人民代表大會”的了解度,還能延伸“物價”、“消費”等方面的內容,促進復習有效性的提升。
結束語:綜上所述,高中思政課程知識內容具有抽象化的特征,借助情境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實現思政教材內容具體感受的提升,為學生理解思政知識內容提供媒介,從而促進高中思政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悅.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情境教學運用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9.
[2]王麗. 高中思想政治課情境教學法的運用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9.
[3]黃慧敏. 情境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9.
(作者單位:肇慶市德慶縣孔子學校,廣東 ? 肇慶 ? 52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