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值軍
摘要:問題是啟動學生思維的先導,也是拓展學生視野和想象力的重要形式,在整個數學課堂中所發揮的作用都是無可替代的。對此,本文也將以小學階段的數學設計為切入點,從問題設置的角度出發,分析問題情境創設的積極作用,并探討實踐的策略和方法,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學工作者帶來一定的參考和幫助,激發出學生的創新力和想象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構建更加生動的現代化課堂,僅作拋磚引玉之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情境;創設意義;創設方法
引言:
在新課改深入貫徹落實的大背景下,國家也針對小學數學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教師應當在實踐的過程中注重技巧和方式的轉換,尊重學生的話語權和主觀能動性,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和體驗,打破灌輸式教學的現狀。而問題情境的創設,本身就可以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感受到挑戰的樂趣,積累更多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再加上,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他們對外界事物的感知本身就依賴于自己的主觀意識,小學數學教學目標能否順利實現,決定性因素也在于學生自己。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的時候,必須要以學生的學習特征和認知規律為出發點,要保證課堂的內容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精神,發散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思考。
一、分析問題情境創設之于小學數學課堂的積極作用
首先,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激發出學生的興趣和好感。步入小學的學生,正處于數學探索的初級階段,他們的經驗是相對有限的,如果教師一味按照過去的模式設計教學內容,只是讓學生通過機械性的記憶來背誦知識點,那么必然會讓他們產生極大的審美疲勞,也無法真正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和價值,最終喪失學習的興趣,這也會阻礙學生后續的學習之路。但在問題情境創設的引導下,教師可以把抽象性的知識與生活化的元素緊密結合,給學生帶來更多的熟悉感和親近感,為學生塑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與環境,讓學生可以全身心的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其次,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問題的解決僅僅通過一個人的思考是尚不足夠的,必須要展現出集體的智慧和思想。許多教師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也大多都會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為主,讓學生在互幫互助中提高團隊精神與合作意識,互相啟發借鑒有益的經驗和教訓。久而久之,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會驟然提升,也可以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和理解,提高自己的核心素養。也就是說,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讓學生更加投入到學習環境中受到合作氛圍的感染,為小組的成長貢獻自己的力量。
最后,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激發學生的思考,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在這里,問題的設置與拋出,本質上就是為了讓學生通過思考,展開知識的探究,所以必然會提高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再加上,教師創設的問題本身就與生活中的場景存在很大的關聯,所以學生也能夠從中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社會中的作用和價值,認識到數學課程與生活間的緊密聯系,懂得舉一反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挑戰和困難,真正做到快樂學習[1]。
二、分析小學數學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和措施
盡管,問題情境的創設受到了越來越多教師的認可與肯定,但仍舊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沒有從傳統的模式中脫離出來,仍舊把自己當做課堂的掌控者和支配者,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下降,成績也不盡人意,限制了學生自身素養的發展。
(一)凸顯出問題情境的思考性
問題情境的創設目的便在于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并運用所學理論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并不僅僅是提問的簡單疊加,也不是課堂氛圍的表面活躍。對此,教師必須要凸顯出問題情境的思考性特點,要確保問題可以給學生帶來一定的挑戰,調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讓學生逐步養成深入研究的習慣。例如,在學習與時間有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為學生介紹本章節的相關知識,然后再給學生展示出真正的鐘表,運用實物演示的形式,給學生帶來更加直觀的課堂體驗,而后再設計出問題情境:鐘表時間是否需要計算?如果需要,那么計算的方法又當如何?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來思考時間的概念,提高他們的思考效率和質量,幫助學生構建更加完善的知識體系與框架[2]。
(二)凸顯出問題情境的生活性
數學知識本身就是對生活中各種客觀現象的高度概括和總結,能夠與社會實踐一一對應,所以問題情境的創設也離不開生活元素的提煉,這也是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的有效方式。對此,教師就應當從學生的社會閱歷出發,根據課堂教學的主題設計出更加合理的問題,讓學生可以在特定情境的引導下,自動聯想到自己的實踐經歷和所見所聞。例如,在學習克與千克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在課前為學生準備,克和千克的小卡片,分發給學生,先讓學生對這兩個計量單位進行大概的區分和辨別,當學生有了初步的認識與了解之后,教師在組織學生展開測量重量的小游戲。為學生設計出菜市場的環節,一名學生扮演售貨員,一名學生扮演消費者,準備不同的物品進行稱重,可以是蘋果,可以是黃瓜,也可以是橘子,對克與千克進行模擬,這種生活化的教學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更多的真實感,提高他們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
(三)凸顯出問題情境的合作性
現代化社會的發展對合作型人才的需求是尤為嚴格的,教師也應當在課堂實踐的過程中重視這一趨勢,要讓學生積極參與不同形式的合作活動。例如,在學習100以內的加減法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先為學生設置如下問題情境:小紅想要吃桃子,媽媽給他買了15個,小姨給他買了18個,她自己吃了4個,請問此時剩下多少桃子?在拋出問題之后,教師不應當立刻讓學生參與到小組合作中,而是要先讓學生展開獨立思考,然后再引導他們進行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讓學生各抒己見,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與升華。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持續性推動問題情境創設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是合理且必要的舉措,這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應有之策,也是提高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有效措施。本文通過思考性,生活性與合作性這三個特點,分析了問題情境創設的方法,充分結合了小學數學的基本內容,尊重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具有理論上的合理性與實踐上的可行性,能夠作為教師的參考依據。在未來,教師也要保證每一名學生都可以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
參考文獻:
[1] 王玉靜. 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探討[J]. 好家長, 2019(11).
[2] 劉通. 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分析[J]. 考試周刊, 2019.
湖北省咸寧市崇陽縣青山鎮尺沖小學,湖北 咸寧 437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