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常利
摘要:在小學階段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提高語文課堂的有效性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能加快學生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的效率,還能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必須加大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視力度,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鑒于此,本文對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新課改背景下,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構建高效課堂是大勢所趨。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明確這一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發展需要對其展開教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提高班級的整體成績。
一、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觀念較為落后
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良好的學習基礎固然重要,但擁有良好的學習品質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同樣重要。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不應忽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但現實是,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關注學生的成績,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還有一些教師的教學理念有偏差,使得部分學生過分重視成績,部分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2、教學方式較為單一
當前,部分教師的語文教學方式較為單一,課堂上通常以講授課本知識為主,不能靈活運用教學道具和多媒體,使得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缺乏一定的積極性,對于所學的知識也不能及時消化和理解。還有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很少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方式與學生交流,教學方式不靈活,導致學生在課堂上與教師互動較少,對于課堂問題也不愿積極回答。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會因為缺乏與學生的互動而漸漸失去授課熱情,最終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3、教學氛圍較為嚴肅
語文學習不僅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耐心和嚴謹性,還需要學生具備發散的思維和靈活的邏輯。因為語文的邏輯性較強,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會更加專注于學生的學習狀態,使教學過程較為緊張。這樣,相對嚴肅的教學氛圍,會讓學生產生一種壓抑感,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進而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除此之外,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求較為嚴格,對回答問題出錯的學生會給予嚴厲的批評,這樣會增加課堂教學的緊張感,使學生害怕回答錯了問題而心神不定。因此,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免得在課堂教學中過分壓抑學生的天性。過于嚴肅的教學氛圍還會影響學生的思維活躍度,導致學生在課堂上表現不積極,無心在課堂上學習。
二、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1、重視課前預習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通過課前預習儲備一些必要信息,包括字詞、語句、課文背景資料等,在儲備了必要信息后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為課堂學習打好基礎,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同時也有利于更好地進行課堂對話交流。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制作預習學案,在其中融入豐富的圖文信息,從而幫助學生了解課文的背景資料,識記基本的字詞,學習課文的主要內容。
例如,《琥珀》一文,我通常會根據本文的主要內容設計預習學案,一般包括以下內容:一是各類形態的琥珀圖片,比如金拍、藍拍、綠茶拍、紅茶拍等,還有琥珀簡介的文字,加入相關的網址鏈接;二是字詞學習內容,主要是與“琥珀、怒吼、松脂、滲出、推測、蜘蛛”等字詞相關的題目,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會讀、會寫和識記這些生字詞;三是一些簡單的思考題,比如:琥珀的形成過程是怎樣的?試想還有什么樣的琥珀?你能根據本文說一說形成過程嗎?教師將預習學案提前發放給學生,并在上課前進行抽查檢測。
2、培養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要革新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明確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意識地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將以往學生的“被動閱讀”逐步向“主動閱讀”轉變。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將文本作為切入點,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將文本呈現出來,或是對文本進行適當的補充和延伸,將作者所要傳達的思想、情感等講述給學生聽,以此引發學生的共鳴,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欲望,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閱讀中。
例如,如,在教學《草船借箭》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則可以引申出《三國演義》,讓學生領略一群叱咤風云的三國英雄人物的事跡,相信學生對于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卓識遠見”是十分感興趣的。正如布盧姆所說的“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如若學生無閱讀興趣,即使教師強制其閱讀,那么也是徒勞無功、白費力氣的。只有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他們才會全身心投入閱讀過程中,并且主動搜集課外讀物,獲得事半功倍之效。
3、聯系生活實際
小學課本中的很多內容與生活實際有著密切的聯系,單純地依靠教師的課堂講解無法有效地對學生形成知識的感悟。在此基礎上,帶領學生在戶外開展一系列相關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感悟文章的由來,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的實踐體驗機會,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在課文內容的學習中,學生對地球是我們生存的家園這一話題理解不夠深刻,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為學生展示兩組有關我們生活地球的視頻和圖片,一組為展示地球的魅力,通過視頻的介紹讓學生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驚嘆地球的神奇,接著為學生展示一些風景名勝的照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生感嘆的過程中為學生播放第二組視頻資料,主要展示近年來環境的惡化對地球造成的毀壞,同時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提升對海平面的影響,人類的肆意破壞對周邊動植物的影響等,通過一個個視頻讓學生感受兩種對比現象,這樣更能讓學生清晰地感受到地球對我們的重要性。學生在學校時對身邊的環境污染感觸不深,這時候教師可以在合適的時間,將學生帶到周圍污染較大的廠區外圍,進行實地探索,讓學生近距離地感受環境污染帶來的危害。比如,讓學生用相機將自己看到的污染現象拍下來,同時學生可以現場向教師詢問不懂的事情,教師抓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實地講解,不僅給學生傳授了關于污染的各類信息,學生也了解到污染對環境的危害,這才是教育中強調的將知識運用于實踐。最終,學生了解關于污染的相關問題以及找到該問題的解決辦法,學生會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環境的惡化有多么嚴重,從側面增強了環境保護意識。
4、抽象直觀展示
小學生的知識儲備體系不夠完整,而閱讀中又有些無法形象化表述的概念,老師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不能用學生聽得懂的語言去傳遞信息。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微課,則可以以簡短有效的視頻展示給學生,使學生產生畫面感,激發想象力,融會貫通,系統地理解閱讀中所展現的意境。
例如,在學習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首詩時,對于詩中所描繪的將帥士卒遠赴邊疆征戰,飽受戰亂之苦,以及詩人對于和平的渴望之情,課堂中教師無法以寥寥幾句話就將這種感情表達出來,更無法讓生活在現代社會的小學生感受到作者的憤慨激昂。然而,一段簡短的講解,配以邊塞戰亂之時的畫面,就能夠讓學生觀圖知義,有效避免學習時只識其字而不知其意,知其意而不懂其境。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課堂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途徑,因此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極其重要。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的教學時要注重從學生感興趣的部分出發,融合學生的興趣與教學內容去提高課堂的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姜曉明. 探索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途徑[J]. 速讀(中旬),2018(1):184.
[2] 汪軍. 如何實現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J]. 甘肅教育,2018(24):100.
重慶市北碚區文星小學 4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