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



摘? 要:分層教學是一種兼顧大眾化教育和個性化教育的教學模式。它反映了社會各界在新時期培養人才的愿望。分層教學能夠擴大學生自主選擇,兼顧學困生的學習,對學生的數學成績有顯著影響,既有助于幫助學生全面掌握數學知識,還能提升其學習數學能力和興趣等,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分層教學;學困生;數學成績
引言:分層教學,即指教師根據學生的現有知識、能力水平以及潛在傾向,將學生科學地分為不同層次的群體,并對其進行不同的教學方法的一種教學手段。不同的學生群體在教師的層次策略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展和改進。分層教學強調尊重學生,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指出了教學應當尊重個體差異的本質,課堂分層教學是在當前教育條件下最大限度地尊重個體差異的教學方法。數學教學需要具備連貫性的要求,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牽引能力。“走班制”分層教學可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并在課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并且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緒論
1.走班制分層教學的背景分析
分層教學實行兩個班級系統,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校有兩種課程體系:行政班級和分科班級,學生在這種課程體系下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分層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實現了挖掘學生潛力、培養學生潛能、自律能力,更好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教育的起源期。各學派在此時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體系,“百家爭鳴”便是形容這一時期的思想盛世。然而,對于目前的教學模式來說,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偏離了我們教育的本質。它只是盲目地追求教學的進步,并不能考慮到每個學生的感受。分層教學就是沒有固定的教學方式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沒有固定的教學目的,讓學生能夠自行探索學習方法,始終符合“以人為本”的本質,尊重學生,使其能夠個性化地成長。教育圣人孔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幫助學生學習,分層教學類似于孔子的教學方法,它強調根據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發展規劃,以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潛力,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因為每個學生的智慧發展水平的不同,不同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也存在較大差異。如果強迫這些學生上共同的課程,不僅不利于維持課堂秩序,還不利于完成教學要求。
2.走班制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對于數學教學來說,需要具備較強的連貫性,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基礎知識才能學好數學。結合數學教學的特點,采用課堂分層教學,能夠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老師,指通過他們的指導和幫助而愛上數學。從另一個角度講,由于學校大規模擴招,招生水平不統一,如何使學生愛上數學、如何合理分配學生已成為教師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分層教學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避免浪費教育資源。在現有的傳統教學模式下,我們會發現有些學生每天都有學習壓力,有些學生卻每天背負著沉重的學習壓力,分層教學可以有效地避免這種現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以學生需求為標準,以學生為主體,一切為學生服務。分層教學便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學生的利益,保障了教育的公平。
二、走班制分層教學的教學實施策略
1.目標激勵策略
設定適當的目標,激發并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以提高教學效率的方式,稱為目標激勵策略。假設按照學生的水平將其分為三個層次,按照水平的從高到低分別稱其為A、B、C組,教師針對三個層次的學生設立不同的目標以達到不同的教學目的。對于最高水平的A層學生,激勵其增強創新能力,向更高水平發展;對于位于中游的B層學生,激勵其向A層學生看齊,以便更大程度地發掘此層水平的學生的潛能;對于最底層的C層學生,激勵其向B層學生看齊,以便夯實基礎。目標激勵策略能夠激發學生們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例如,對于實施了目標激勵策略的學生們做了相關問卷調查,調查其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在實施目標激勵策略前后是否有所變化,結果如表1,可見高達60.49%的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都有所增強。
2.作業可選策略
作業可選策略即按照不同水平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以便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仍然按照水平的從高到低分別稱其為A、B、C組,教師針對三個層次的學生分層設計作業、對考試試卷進行分層命題,對于作業進行分層輔導。對于最高水平的A層學生,作業的布置即激勵其增強創新;對于位于中游的B層學生,對于作業的布置則為了更大程度地發掘此層水平的學生的潛能;對于最底層的C層學生,對于作業的布置則為了夯實基礎。作業策略能夠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成績。對于實施了作業策略的學生們做了相關成績分析,調查其數學成績在實施作業可選策略前后是否有所變化,結果如表2,可見高達71.92%的學生的數學成績都得到了提高。
3.需求趨同策略
需求趨同策略即A組學生注重提高全面能力,要求在學習過程中對課本知識掌握熟練,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B組學生重視思維訓練,要求在日常解題過程中培養逆向思維能力;C組學生重視打牢基礎,提高學習興趣。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同時兼顧優等生與學困生,導致有同學抱怨教學速度過慢或過快,實施需求趨同策略后,調查了學生對于教學速度的反饋,結果如表3,可見超過一半以上的學生都能適應教學速度。
三、走班制分層教學實施策略對提高學困生數學成績的影響
1.走班制分層教學實施策略促進學困生提高自信心
分層教學的目的是既能夠充分發揮優秀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數學學習思維,同時兼顧部分學困生在課堂學習能力以及學習進度上的特殊需要。在課前準備、課堂教學和課后測試的各個階段,對學困生給予特別的關懷和指導,為他們的發展和進步提供空間。做到因材施教,使他們能夠重新獲得學習的信心,不拋棄,不放棄。
學前準備階段是學生提前了解課堂知識、找出自己的缺失點和知識困惑的最佳時機。因為優秀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他們以前學過的相關知識,他們可以在獨立的學習過程中更熟練。在這個階段,教師應該把指導重點放在學習困難的學生身上。由于學困生對知識掌握程度不高,知識不系統,很容易在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來理解新知識時遇到困難。此時,教師的特別指導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在預習幾何證明題過程中,需要掌握勾股定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以及相關的幾何證明題解構特點。然而,部分學困生在預習時缺乏對勾股定理了解和理解。如果此時教師對使用前相關知識進行補充和解釋,以便于學困生在使用前對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了解新知識等內容,提高學習困難學生的預習效果,就會增強學困生在學習方面的自信心。
與預習階段相比,課堂教學內容更詳細、更專業,對學生的學習要求和能力要求更高。優秀學生在上課前通常會自覺做好自主學習,預習相關知識,以便能夠熟練掌握課堂基本內容。因此,優秀的學生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給予更全面的講解和練習,有助于他們可以更好的實際運用和綜合拓展。然而,學困生的學習目標往往傾向于能夠簡單地運用基礎知識,并在課堂學習中掌握經典的例題。例如,在幾何證明題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對課堂上重點講解的內容,即相關幾何證明題的解題方法進行梳理和講解,使優秀的學生能夠快速學習,并且熟練地掌握課堂的要點,布置相對靈活性較強和具有一定邏輯困難的應用題進行課后延伸。與此同時,教師應留出時間,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梳理和指導,幫助他們學習和理解簡單的幾何證明題模型,引導學生學習課堂內容,通過分析、討論、歸納、綜合等方法,理清知識點,使學困生能夠積極解決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困難,加強其對基礎知識內容的掌握和應用能力,也是增強其自信心的重要方法。
課后測試是幫助學生進行自我測試課堂學習效果的重要環節,是彌補知識點的漏洞和不足的重要時機,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在這一環節中,教師不僅要注意拓展和提高優秀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以及實踐應用能力,還要特別注意將課后作業科學合理的分配,為學困生提供幫助。針對學困生,要保證作業能夠起到獨立檢測以及鞏固知識點的作用,是學困生能夠簡單使用基礎知識點。同時,教師可以利用開發的網絡聊天工具,為課后學習困難的學生建立一個溝通小組,使學生在作業處理和復習過程中能夠及時解決困難和問題,并且能夠及時得到教師的幫助。例如,教師在給學困生布置應用題作業時,應注意相關的基本知識,諸如二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方式。及時解決學困生在學習各階段的困難,并且針對其制定獨立的教學計劃,是提升其自信心的重要途徑。
2.走班制分層教學實施策略促進數學學困生提高學習成績
目前,與小學數學學習相比,初中數學學習難度更大。在注重培養核心素質的教育理念下,對于學生能夠實際應用數學的能力和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逐漸提高。許多中學生,特別是高年級的初中生,常常對數學學習感到費力和困惑,解題時不知從何下手。數學是一門綜合性的科學,不單單是一門理科學科。它不僅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而且要求學生具備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基本的數學素養和基本思維。學生在理解數學知識的前提下,也要通過記憶的方式學習。分層教學能夠有效解決初中數學專業學困生在現階段學習過程中面臨的一些學習問題和困難,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
初中數學知識內容繁多,相關知識冗雜,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容易出現知識記憶的混亂和碎片化,很難將知識整合成一個體系。隨著學習時間的推移以及學習內容的增加,這一問題尤為明顯。高年級初中生數學成績有很大差異,一些學生習慣于學習知識后進行整合、理解和記憶,并將自己整理成一個不容易被忘記的知識系統,另一些學生卻沒有養成一個好的梳理知識的習慣,使知識在短時間被遺忘、不夠系統性,導致知識掌握程度差、基礎薄弱。沒有在學習過程中養成對知識進行梳理和總結的習慣的學困生,他們總是敷衍的記憶學習內容。隨著學習時間的推移,學習內容的增多以及學習難度的增加,他們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就會越來越吃力。學過的知識像一團亂麻盤踞在學困生的腦海,使其通常需要花很多時間在知識復習上,卻因效率低下仍然難以很好的掌握學習內容。在教師利用原有知識解釋新知識時,學困生將無法理解,出現反應遲鈍的現象,導致無法跟上傳統的一致的教學進度,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和相關測試,成為學習成績越來越差的學生。然而分層教學可以很好地彌補這一部分同學的學習漏洞,幫助其將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有助于其增強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成績。
在初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學習困難的學生由于不精通基礎知識,很難完全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不能完成老師規定的相應作業和考試指標。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多重打擊使學困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對自己過于懷疑,態度過于消極。此外,學生容易產生憤怒、自卑、學習缺乏主動性等情緒和想法,從而進入惡性循環,放棄初中數學的學習,甚至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導致影響了初中學業。但分層教學針對不同的學生設立不同的教學目標,從而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還能有效促進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進度學習,減少其學習壓力,提高學習成績。
結束語:“走班制”分層教學是對教學組織形式改革的一種積極而有價值的探索。它在各大中小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多,積累了一定的理論和實踐經驗。“走班制”的分層教學,真正地堅持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做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在數學上發展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進步。這種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理解層面與情感需求層面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使學生的自學積極性得到了顯著提高,值得在全國范圍內推廣。
參考文獻:
[1]陳春瑤.淺談以聽障生為教學對象的語文教學中的分層策略[J].課外語文,2018,(12)
[2]丁忠.淺談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分層教學的運用[J].情感讀本,2018,(14)
[3]原鑫.分層教學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初探[J].發現,2018,(13)
[4]任侶.淺議小學數學分層教學[J].成功:中下,2018,(14)
[5]安祝平.英語教學中的分層教學[J].成功:中下,2018,(14)
[6]鄒廣忠.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分層教學的實踐[J].成功:中下,2018,(15)
[7]呂紹春.試析提高初中數學課堂分層教學的有效性[J].東西南北:教育,2018,(12)
(作者單位:廣州市東風實驗學校,廣東? ?廣州? ?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