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
【摘要】在城鄉結合部的小學教育實踐中開展勞動教育,構建有效勞動教育體系,需要教師真正結合學生現階段的實際勞動能力做好策略研究工作,從學生實際的勞動特征出發,真正創設良好的勞動環境,最終促成學生勞動能力的切實提高。為此,在城鄉結合部的小學勞動教育實踐之中,教師應首先明確勞動教育開展的意義,以此引起對勞動教育的重視并在實踐中不斷做好教學反思工作,從實踐中發現問題,并有針對性地制定實際勞動教育策略,以此真正創新勞動教育模式,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真正推動學生勞動意識與勞動技能的建立與提高,為其后續的勞動實踐打下重要基礎。
【關鍵詞】城鄉結合部;小學教育;勞動教育;教育策略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小學教育已不再一味地以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為唯一的教學目標,而是更加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勞動教育也因此在現階段的教育實踐之中得到了更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在小學階段開展勞動教育課程,往往能夠使學生在勞動參與的過程中實現勞動意識的建立,并掌握具體的勞動技能,以此更好地參與到未來的勞動活動中去,真正促成學生勞動效率的提高。在城鄉結合部的小學教育實踐之中,教師應切實結合當地的教育特征以及學生的勞動實踐特征做好問題的分析以及對策的制定工作,真正構建完善的勞動教育體系,促成勞動教育有效性的切實提高。
一、小學勞動教育開展的意義
現階段小學學生更多地是在家長的關愛與保護中成長的,在以往接受的教育環節之中,家長往往更加注重于學生成績的發展,而在其他方面對學生給予了過度的關愛,使學生在家庭生活中一味地以學習為主,不用參與到一切勞動實踐之中,因此現階段的學生勞動意識十分薄弱,并且不具備良好的勞動能力,在實際的勞動活動參與過程中學生往往表現出較多的不足,勞動效率極低。因此在小學階段開展勞動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通過教育課程的開展,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到系統的勞動過程之中,通過勞動實踐樹立起具體的勞動觀念,為學生轉變勞動意識,持續參與到勞動活動之中打下重要的主觀基礎。
另外,通過勞動過程的實際參與以及過程之中教師對學生勞動實踐行為的引導,學生能夠在完成實際勞動任務的過程中直接體驗勞動技能,由此切實為學生未來的勞動參與提供重要的能力支撐。這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勞動參與過程中的實踐效率,使學生真正成為建設社會與服務社會的勞動者,為其個人價值的提升打下一定的基礎。
二、城鄉結合部小學生勞動教育現狀
城鄉結合部地區相較于城市地區而言教育渠道相對閉塞,因此在實際教育實踐之中雖已初步落實了勞動教育,但是通過對勞動教育現狀的分析可以認識到,當前城鄉結合部地區的勞動教育模式中尚且存在著較多的問題。首先,當前的勞動教育理論化的現象十分嚴重,部分教師出于對學生人身安全的考慮,使得勞動教育更多地以案例分析、觀點闡述的方式開展。這種形式雖然能夠使學生初步產生勞動觀念,但是卻導致學生缺乏對勞動的實際體驗過程,因此難以從主觀上形成勞動意識,難以最大化地提升學生的勞動能力。
另外,在城鄉結合部的勞動實踐過程中,教師也更加注重于學生的勞動成果,這使得勞動教育淪為了機械化的實踐過程,學生在實際的勞動過程中缺乏自主思考,因此難以建立起直接的勞動體驗。這使得學生在勞動過程中的實際收益可謂是微不足道,難以真正感受到勞動的價值以及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勞動能力,使得勞動教學的實際效力遭到極大地削弱。
三、城鄉結合部小學生有效勞動教育策略
1.豐富校園資源,打造勞動特色課程
在城鄉結合部小學中開展勞動教育,首先需要舉全校之力,構建濃厚的勞動教育氛圍,以此使學生在客觀教育環境的影響之下更好地形成勞動意識,為其未來的勞動實踐參與打下重要基礎。為此,城鄉結合部小學的教育工作者首先應該從豐富校園勞動教育資源著手,結合校園環境與資源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勞動課程,切實形成更強的影響力,使學生真正在校園環境中實現勞動意識的養成以及勞動能力的提高。
例如校園在開展勞動教育實踐的過程中,可以在校園范圍內設置與勞動教育相關的教育標語,通過橫幅、勞動事跡展示等方式裝飾校園環境,從整體校園環境上打造更濃厚的勞動教育氛圍,使學生能夠在校園實踐之中耳濡目染地受到校園文化環境的熏陶,逐漸形成勞動意識的雛形。同時,教育工作者還應豐富校園的勞動活動資源,使學生能夠成為勞動宣傳、勞動實踐的主體角色,在豐富的活動實踐過程中不斷深化其對勞動教育資源的理解,以此促成學生勞動意識的切實養成,鞏固學生的勞動技能掌握。
2.取材德育觀點,引導勞動價值體驗
勞動教育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小學勞動教育實踐之中,教師可以從德育勞動教育中尋找支撐教育活動開展的核心觀點,以此進一步強化勞動教育實踐的理論建設環節,在學生勞動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觀點的輸出。這不僅能夠使學生在參與勞動實踐的過程中以實際行為更好地理解勞動德育觀點,還能在實際蘊含了勞動教育觀點的活動中真正以行動體驗勞動的價值,感受勞動過程中個人價值的提升作用。
例如在“我為植物穿冬衣”的勞動教育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到為校園中樹木進行包裹的勞動活動,為樹木在寒冷的冬天提供保護。在勞動過程中,學生能夠真正以實踐的方式踐行生態保護的勞動教育觀點,這使得學生能夠在自身實踐的過程中更具體地感受勞動教育的具體內涵,并在教師的引導下了解生態保護觀點的具體含義。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真正認識到自己在勞動過程中對社會的貢獻價值,真正在行為的作用下更進一步地了解了勞動教育觀點,并感受到了勞動過程中個人服務價值的提升,這最大化地優化了學生的實踐體驗,為學生未來積極的勞動實踐打下了重要基礎。
3.強調自主實踐,注重勞動技能培養
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是小學階段勞動教育實踐中重點的教育目標,在勞動過程中,這需要教師及時擺正自身的教育觀念,不僅通過調整教學模式的方式,使實踐形式真正成為勞動教育環節之中的主流,還需要在實踐過程中為學生準備充足的勞動條件,切實尊重學生在勞動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最終促使學生切實參與到勞動過程之中,切實養成必備的勞動技能。
例如在城鄉結合部小學的勞動教育實踐之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教學機制的方式,從客觀條件的建立輔助學生自主參與到勞動實踐過程之中去,以此使學生真正成為勞動活動的主體。如在班級勞動教育實踐之中,教師可以結合個人座位衛生情況設計班級競賽機制,通過設計整潔榜單的方式為學生進行打分,并適當地給予學生以獎勵,以此通過競賽形式與獎勵內容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良性競爭心理,更為積極地參與到每日的座位衛生整理工作中去。并且為了取得更高的得分,學生還將不斷優化自己的整理技巧,提高衛生整理的質量,由此學生將不斷深化個人整理衛生勞動技能的掌握,最終切實實現個人勞動能力的提高,為其后續的勞動技能應用打下重要的基礎,使學生能夠始終在整潔的環境中生活,為學生的生活質量提高提供重要的勞動能力基礎。機制的建立真正從客觀環境強化了學生的勞動積極性,使其在主動參與中成為了勞動實踐的主人,實現了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勞動技能的教育目的。
4.開展校外實踐,感受勞動奉獻過程
勞動教育的開展不僅僅是為了組織學生對校內衛生情況進行維護,而是使學生能夠以良好的勞動精神真正參與到社會環境之中,以良好的勞動意識利用自己的勞動技能對社會奉獻自己的力量,切實成為建設美好社會的一份子。因此在城鄉結合部小學的勞動教育開展過程中,教師應在保障學生安全性的前提下引導學生走出校園,在社區環境中開展校外實踐,使學生能夠在更開放的環境中進一步感受勞動奉獻的過程,認識社會勞動實踐的模式,以此為后續學生積極參與到社會勞動環境之中打下重要基礎。
例如在城鄉結合部的小學勞動教育實踐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走出校園,來到城鄉結合部的養老院之中,開展服務老人的勞動實踐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將真正以勞動的形式對老人進行力所能及地照顧,幫助養老院的護工為老人提供勞動服務,以及通過表演的形式為老人帶去歡樂。通過校外環境中的實際勞動活動開展,學生能夠更為具體地感受勞動的形式,體驗勞動中個人的奉獻價值,并從中積累在開放環境中開展社會實踐的重要經驗,以此真正為學生未來的勞動活動參與打下了重要基礎。
5.布置勞動作業,樹立勞動常態意識
另外,在城鄉結合部小學中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教師還應通過布置勞動作業的形式,將勞動教育延伸至學生的家庭生活環境中。這能夠使學生進一步改善傳統的勞動觀念,轉變在家庭中受家庭成員關照的形象,真正成為分擔家庭勞動事務的一份子,從而樹立起常態化的勞動意識,能夠始終自覺地維護家庭衛生整潔,以此通過良好的勞動態度推動學生勞動素養的持續發展,并切實優化學生的生活質量。
例如教師可以布置“每天十分鐘家務”的常態化作業,使學生能夠在家庭中自覺地開展勞動活動。這一活動的開展需要教師與學生家長做好溝通工作,使學生家長能夠切實重視起對學生的勞動教育,從而配合教師的教育工作,真正在家庭生活中引導學生完成家務作業,使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勞動實踐。這將使學生在家長與教師的共同作用下真正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并能夠在家庭生活中自覺地開展勞動活動,以此不斷深化對勞動技能的掌握,使學生在未來的家庭生活與社會生活中能夠以常態化的勞動觀念積極地投入到力所能及的勞動實踐之中去,切實優化學生的勞動意識,并促成學生勞動素養的不斷發展。
在城鄉結合部的小學中開展勞動教育,教師必須真正結合地區的特色以及學生的實際特征做好課程設計策略的研究工作,以此最大化地創設起良好的教學實踐環境,真正為學生的勞動活動參與提供充足的條件,最終真正推動學生勞動意識的樹立以及勞動技能的發展,為學生未來的勞動實踐參與打下重要基礎。
參考文獻:
[1]王麗英.新時代小學勞動課程的開發路徑探索[J].新智慧,2020(36):23-24.
[2]曹林行.小學階段開展勞動教育的途徑探索[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20(12):205-206.
本文為:“廣西義務教育學校勞動教育實踐研究”專項課題《城鄉結合部小學勞動教育實踐與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