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富斌
摘要: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教學是數學新課程改革的落腳點,同時也是提高小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必要手段。課堂教學是通過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完成的,雙方是影響有效性教學活動開展的關鍵角色。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教學組織策略一定程度上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而學生作為受教主體,其認知結構、參與興趣、學習方法是教學組織策略順利落實的關鍵。因此,有效教學策略的制定要遵循以人為本、因人而異的教學理念,優化教學設計,強化教學過程。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新課程改革
1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新課程改革開展的如火如荼,已出現成效,但是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仍然有存在諸多問題。第一,從教師角度而言,一些教師受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在教學中依然實行填鴨式、灌輸式等老套的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感受,使學生對數學學習失去了興趣,甚至產生了厭學心理。新課改倡導以人為本的教學方式,強調了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培養人的能力。因此,教學設計與教學方法也要因人而異、創新多變,讓學生輕松樂學,體現數學學科的魅力。第二,從學生角度而言,受年齡段的影響,其思維模式還比較單一,而且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面對邏輯性、抽象性較強的數學科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阻力重重。小學生學習觀念與學習方法的局限性是影響有效教學開展的重要因素。而小學學生的學習行為直接受教于教師的引導,因此老師不僅要轉變自身教育觀念,優化課堂教學設計,還要時刻關注學生心理動態與學習進度,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引導策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綜合素養,落實新課改教育方針。
2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策略
2.1打造反轉課堂,突出學生地位
學生作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自覺性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因此,教師不僅要強調數學知識的傳遞,更要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明確師生角色定位,將課堂教學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提高學習興趣與探究意識。傳統教學方式顯然難以滿足這一教學需求,基于此,教師可以打造反轉課堂,實現師生角色互換,以學生為中心組織課堂教學,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以“什么是周長”章節教學為例,此章節的教學重點在于周長定義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學生在經歷平面圖形基本特征的學習,對于物體的抽象化幾何輪廓形成了初步認知,為周長的學習奠定了接觸。教師通過打造反轉課堂,引導學生將知識與生活經驗轉變為新知探索的支點。例如,教師組織學生分享自己關于周長的認知或猜想,并以動物運動軌跡,物體輪廓等具象化事物進行輔助說明,闡述自我觀點。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通過每位學生的總結,不僅可以擴展他們的知識視野,還可以取長補短并形成優良的課堂氛圍,使課堂教學變得生活活躍。最后,老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明確課堂教學起點,進而有的放矢的組織課堂活動,提升教學的精準性與有效性。
2.2有效課堂互動,引導積極思考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離不開有效互動,課堂互動是傳遞數學知識,活躍學生思維的重要載體,是構建高效數學課堂的關鍵。因此,教師通過設置引導性與啟發性的課堂問題,增強課堂互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鍛煉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以“線的認識”教學為例,此章節以認知直線、線段與射線為教學重點,以會數簡單圖形中的線段為教學難點,教師圍繞教學重難點設置相應的課堂思考問題,提升教學引導的精準性。首先,構建生活情境,教師向學生展示生活中的具象事物,讓學生認真觀察。此時,提出觀察問題“你能夠找到哪些線?”,幫助學生從現實情境中抽象出線的幾何圖形,建立初步認知。其次,教師進一步追問“這些線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針對直線、線段與射線的區別及聯系分小組進行探討,并對探討結果進行分享,進一步擴大課堂互動廣度與深度。最后,教師組織學生通過畫一畫、練一練等動手操作,鞏固理論知識認知,并能夠有規律的數出圖形中含有的線。通過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與探索的空間,促進數學能力的提升。
2.3善用思維導圖,提高學生思維
思維導圖作為一項高效的學習工具,其教學優勢受到關注,逐漸走進教學課堂。思維導圖能夠將思維過程以可視化形式展現出來,便于學生直觀的理解數學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對于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能夠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教師應探尋思維導圖與小學數學教學的契合點,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完善數學知識體系。以“認識分數”教學為例,此單元是在學生認知整數與小數的基礎上,是學生關于數的認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象化。例如,分數概念的理解,而理解分數意義的關鍵是平均分,教師帶領學生以分數定義為關鍵詞,以生活中的平均分現象作為分支,如二分之一的蘋果、四分之三的蛋糕等,以簡筆畫形式繪制思維導圖。借助思維導圖將數學知識與生活事物聯系起來,便于學生快速的理解。其次,運用思維導圖進行知識的梳理與歸納。在傳統教學方式下,數學知識較為瑣碎、分散,成為影響學生靈活運用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思維導圖,以聯想的方式總結數學知識。例如,分數可以圍繞分數的定義、各部分名稱、讀法與寫法等進行總結,還可以立足整體意識聯想關于整數、小數的相關知識。借助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將整數、小數、分數的相關知識串聯起來,讓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內在關聯,形成知識記憶鏈。
結束語
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其進步和發展是評判課堂有效性的重要指標。在小學數學課堂活動的開展中,老師不僅要完善自身知識儲備,摒棄傳統教學方法中的糟粕,取其精華。還要充分尊重學生個性,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將培養學生能力,以提升數學素養作為教育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任宗榮.新時代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科技資訊,2020,18(17):106+108.
[2]王鵬.淺論基于新型數學觀的小學數學有效教學[J].農家參謀,2019(05):169.
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大新縣下雷鎮土湖完小 53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