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麗娟
摘要:隨著教育領域的不斷發展,素質教育的理念不斷深入,如今的音樂教學成為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音樂教學中,需要學生具備審美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缺乏審美教育,阻礙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難以體現出教學價值。因此,高校開展音樂教學,應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以此來提高音樂節教學價值。本文主要分析了在高校音樂教學中如何加強學生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學;審美能力;培養
引言:在音樂學科中,功能價值較為豐富,主要表現是:認知功能、教育功能、審美功能等。在高校中將音樂作品引入到教學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而讓音樂教學價值提升。因此,高校在音樂教學中,要重視音樂教育的價值,豐富音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音樂教學審美能力。
一、高校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內容
在高校的音樂教學中,學習音樂可以通過聆聽和演唱等方式有效理解音樂的思想及內涵,提高音樂素養并培養學生自身的審美品質。對此,在當前的教學背景下,需要學生在學習音樂的同時,更應該理解音樂的內容,通過音樂的知識來培養學生的審美品質,不能只掌握基本的音樂理論知識或者演唱技巧。不同的學生個體,審美能力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學生通過后天的學習來不斷積累音樂知識。在音樂教育中主要包括:第一,音樂的感知能力。在大學的音樂教育中,培養審美能力的關鍵,就是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音樂感知能力。因為當學生具備基本的音樂感知能力時,就會對音樂的旋律與節奏更敏感,由此才能真正理解音樂中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如果學生不具備基本的音樂感知能力,學生將難以達到欣賞音樂的境界。第二,音樂的審美能力。欣賞音樂應該以感性體驗為主,以理性認知為輔,通過音樂的感知能力,采用更加理性的思維方式體驗情感,從而促進學生形成音樂審美能力。由此可見,學生應該將理性與感性相結合,有效分析和理解音樂作品,既能充分發展自己的音樂感知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第三,音樂的想象能力。對音樂深入理解,是培養想象力的過程,而想象就是一種抽象的思維模式。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學生要充分理解音樂作品,以此來想象和感受音樂的意境,進而提高學生自身的音樂審美想象能力[1]。
二、高校音樂教學中加強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音樂教學是高校中不可或缺的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并且也逐漸開始重視音樂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價值與重要性。在審美能力教育中,音樂鑒賞教學也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在人文關懷的角度來看,高校開設音樂課程也是十分重要的。分析鑒賞音樂作品,學生不僅可以學習到音樂理論知識,提高自身的音樂鑒賞能力,而且可以多維度的領略到外國的文化與傳統傳統、民風與民俗,以及相應的哲學思想。同時,可以讓學生深層次的認識到,對于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具有其不同的審美價值與鑒賞意義。除此之外,我國的新課改要求:“以審美欣賞為核心”,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設計中,需要及時發掘出音樂中蘊藏的審美因素,以此來引導學生站在全新的角度欣賞和解讀音樂的精髓。由此可見,在音樂教學中,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法,都應該及時更新,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與鑒賞能力[2]。
三、高校音樂教學中加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路徑
(一)重視開展音樂審美教育,創新教育教學
開展音樂教學,是大學美育教學中重要的實施途徑之一。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并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增強學生的個人表現力。基于此,高校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取三種措施:一是重點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科學合理的引導學生要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到自身是被充分尊重的,以此來幫助學生養成更好的音樂學習習慣和審美能力;二是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將音樂課程與之整合,提升音樂教學的課堂效果,也分別為教師與學生提供更多新的“教”與“學"的體驗,讓學生親身感受到音樂內涵與音樂魅力;三是教師通過課外的音樂實踐活動,來舉辦相關的文藝匯演節目,將音樂實踐教學工作真正落實,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創新能力以及人文素養,以此來促進學生要有規律的學習音樂,讓學生受益匪淺。
(二)引入流行音樂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大部分大學生都喜歡流行音樂,而對古典音樂并不了解,更不懂得欣賞。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現象,是受當前的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也極大影響了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實際上,相較于古典音樂,流行音樂的發展更具有時代感,其豐富的形式也是緊跟新時代發展腳步的,更接近于當代人的生活,深受人們喜愛。
(三)創設教學情境,促進學生深刻感受音樂
音樂的不同類型會帶給人們不同的心情,同樣,不同的音樂環境與旋律,也會為人們帶來不同的感受。教師在進行音樂欣賞教學時,要將愉快的音樂引入到學生內心里,從而讓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更積極地學習音樂和體會音樂,進一步體驗音樂情感。而讓學生欣賞自身不感興趣或與學生的生活實際不相符的音樂,教學效果不佳。因此,教師應該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更好的享受音樂。
(四)注重對學生想象力的激發
學生的學習熱情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方法之一。可以推動學生學習音樂的學習興趣,在音樂素養上提高學生的認知。要想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音樂專業知識水平,需要教師要對學生展開詳細的交流,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選擇科學的教育措施。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教師也要注重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以人為本的教學措施,以此提高音樂教學水平。與此同時,由于音樂教學較為靈活,那么在課堂中,教師可以根據國內外的著名案例來引導學生,讓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興趣,推進學生深層次理解音樂的相關知識,提升學生的音樂專業素養和審美能力[3]。
(五)情境創設,感受音樂美
不同的音樂樂曲意境帶給人們的心靈感受是不同的。在樂曲意境教育的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將愉悅輕松的音樂代入,可以更好的吸引學生主動欣賞樂曲的意境,同時激發其興趣,進而促進學生主動欣賞樂曲,從中感受音樂的樂趣,了解音樂的意境,更好的提升音樂素養。只有學生對樂曲產生興趣,才能積極自主的對樂曲進行分析和鑒賞,而且可以保持持久的熱情及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然而,如果學生對欣賞樂曲不感興趣,或者為學生創造的意境不理想,學生心情也會有所差異,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都會下降。所以,教師應該將樂曲意境與學生的實際情緒相結合,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效率。
(六)在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前提下,培養音樂美感
有效培養學生對樂曲的興趣,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自身抓起。為了培養學生對樂曲的興趣,教師可以將樂曲與學生的興趣結合在一起,還可以結合樂器操作等,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愛好,由此培養學生的音樂知識素養與音樂美感。
結束語:綜上所述,高校的音樂教育是美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出于多種原因,我國高校的音樂教學依然存在不足之處。而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不僅可以提高音樂素養,還可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拓寬學生視野。因此,教師要以審美能力為核心,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姚遠.高校音樂教學中加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分析[J].鴨綠江(下半月),2020(06):87.
[2]郭曉艷.高校音樂教學中加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J].黃河之聲,2019(10):84.
[3]王知正.高校音樂欣賞教學與學生審美能力提高研究[J].黃河之聲,2019(16):1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