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為玉
摘要:當前階段,初中語文教學已向著多元化發展,語文教師不僅需要傳輸基礎的學科知識,還需在多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知識、運用知識。對此,本文立足“教學方式多元化”“設置學習小組”“發散學生學習思維”等方面,提出了初中語文教學對多元化教學法的應用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多元化教學法;應用策略
應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可以拓展、豐富教學內容,使課堂活動更加生動,充滿趣味性,對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強化教師教學效率具有重要幫助。對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需積極應用多元化教學法,應掌握學生的實際學情與發展需求,在遵循學生個性化差異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同時,教師需立足多個角度,為學生提供更加高效的學習模式,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1.教學方式多元化
過去,語文教學更加關注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寫作能力,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思維與學習情感。而應用多元化教學法,需要教師轉變語文教學模式,通過制定符合學生發展需求與興趣喜好的教學方案,帶領學生開展多元化學習。例如,教師在講解《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時,教師應提前制定完善的教學方案。首先,教師需結合教學問題設計教學內容,如指導學生以小說為切入點查閱相關資料,并借助課件視頻等方式還原教學情境,以此加強學生的理解深度,使學生熟悉、了解課文背景與相關情節。其次,教師需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應指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寫作手法等相關內容,通過語言和角色幫助學生明確課文主題。這其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重點分析課文情節,應明確文章作者的內心情感,并立足正反面引導學生分析文章內容。最后,教師需要以課文為依托,引導學生形成正確觀念,可以提問學生按照個人思維,分析課文中某些情節與行為,鼓勵學生說出個人想法。通過此種方式,為學生設置多元化、多層次的教學方案,使學生更加扎實的理解文章內容,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1]。
2.借助小組開展多元化教學
在多元化教學中,小組學習是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其有助于發散學生的學習思維,還能增強課堂互動,使師生之間更加了解彼此。同時,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之間會開展激烈互動,這對強化學生的學習深度具有重要幫助。具體而言,在初中語文教材中,許多人物形象與故事情節存在不確定性,加上學生看待問題的角度與方式不同,因此其學習見解存在明顯差異。教師可利用這一點,鼓勵學生通過小組開展學習,在組內積極交流和互動,以此發散學生的學習思維,使學生產生更多的學習見解。例如,在講解《阿長與山海經》一文時,教師可設置一個中心問題:分析阿長這一人物的情感變化。隨后,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圍繞阿長的人物形象,分析阿長對作者懷有復雜情感的實際原因,他們之間發生了哪些事情?這其中,學生在分析時認為阿長的品質值得贊美,也有學生對阿長這一形象表示否定。同時,教師發現學生會結合課文內容,在與同學討論時產生新的學習想法。不僅如此,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可以在學生討論時適當引導學生,如拋出相關問題,加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深度。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需要立足多個角度進行提問,引導學生在不同層次分析課文內容。而且,教師需要耐心地傾聽學生的學習想法,在學生提問時為學生保留更多的思考空間,使學生在自主思考與討論中形成更多的學習見解。最后,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小組學習時,應幫助學生總結學習過程,使學生時刻圍繞主題開展學習,以此加強學生的學習有效性,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2]。
3.發展學生學習思維
在傳統教學中,多數教師更加注重問題的固定性,沒有充分考慮問題的本質,這使學生一味追求學習問題的標準答案,沒有深層次分析相關問題,其思維逐漸固化,未得到有效延伸。同時,在此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思維相對單一,不僅影響了學生想象力與思維能力的發展,且不利于學生扎實掌握語文知識。對此,語文教師在應用多元化教學法時,應重點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思維能力,需不斷提高學生的創造力與創新力,以此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其中,學生在學習時會產生較多想法,教師可以圍繞學生的多種想法設置教學內容,通過“因材施教”引導學生自發分析相關問題,徹底打開學生的學習思路。例如,教師在講解《蘇州園林》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在結束講解后,為學生布置課后探究問題。如:“在原著中,作者在描寫結尾時是否存在其他想法?”通過此種問題,引導學生續寫,使學生明確意識到,在拓展說明文時,需立足文章整體順序,在續寫時應按照全局角度出發,隨后結合細節開展。又如,教師在講解《竹林深處人家》一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想象課文情境,并要求學生寫下自己腦海中的竹林深處人家[3]。這其中,教師需要重點發散學生的學習思維,應不斷加強學生的拓展延伸能力,使學生在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時更加靈活,以此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總之,教師在應用多元化教學法時,應高度重視實踐教學,需指導學生應用理論知識開展實踐,通過多種方式,不斷加強學生的學習深度,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思維,以此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結束語:
總結上文所述,多元化教學法的應用價值較高,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對此,初中語文教師需“以生為本”,不斷推動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的創新。這其中,教師需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使語文教學更加豐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進一步增強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參與度。同時,教師應積極設置學習小組,為學生表現自我提供充足機會,使學生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下掌握更多知識。最后,教師應發散學生的學習思維,以此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于淑敏.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元化教學方法運用研究[J].現代交際,2019,000(011):219-219.
[2]賈芳.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元化教學方法運用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000(033):103-104.
[4]張濛,劉琳.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元化教學方法運用研究[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8,000(003):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