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楠

摘要:問題學生教育問題是當今基礎教育改革中的學校教育面臨的一個重要的難點同題。因此,他們的教育轉化是學校教育中不容忽視的關鍵問題之一。本文首先闡述了對問題學生的界定,分析了他們的特點和成因。概述了學校應針對性的采取有效措施,即利用主題班會來對問題學生進行轉化教育,促使問題學生改變他們的不良素質和問題行為。
關鍵詞:問題學生;學校教育;主題班會;轉化
在任何學校,任何班級,客觀上都會有問題學生存在,因此問題學生的管理和教育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在問題學生的轉化過程中,學校教育是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主要陣地。
但是,由于教育方法不適當,許多教育工作者往往在對問題學生的教育中表現的力不從心,反而引起很多“問題教育”。因此,如何改善問題學生的行為,激發學習有障礙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確保這些學生和所有同學在一個快樂的環境中發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班級的主題班會是問題學生轉化的主要舞臺,但是現在許多學校的主題班會都有形式主義現象,缺乏教育特色和教育效果。所以,有必要增強主題班會的實效性和教育意義,突出對問題學生的轉化主題,為問題學生轉化提供更好的平臺。這也正是本課題研究的價值意義。
一、問題學生的表現
問題學生的出現,已經對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和家庭幸福,甚至對社會的和諧問題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如何教育和管理好這一群體是學校教育的工作重點,要教育好問題學生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轉化問題學生也不是一日之功,必須要調查原因、研究對策、采取措施、改善矯正,了解他們有什么特點,平時表現怎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內在熱情,改善和糾正問題行為,使所有學生都能健康成長。
(一)問題學生概念界定
問題學生是指同一年齡的學生,受家庭,學校,社會以及自身的不良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思維,心理和行為方面的偏差,并且需要他人的幫助才能回歸正確的成長道路的學生。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問題學生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類是在心理健康方面處于健康學生與異常學生之間的亞健康狀態的學生,在人格方面與普通學生相比,個體差異較大,性格品質都存在一定問題。,不知道學什么,上學對他們來說沒有目的性。
第二類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基本上是健康的,但學習卻非常困難。 一些學生花很多時間,卻學習不好。 一些學生在課堂上理解得很好,但是動手能力很差。
(二)問題學生的主要表現
第一是不注意個人道德品質的培養。在禮貌待人,幫助他人和尊重老師方面表現不佳。一些學生對法律制度和公共道德的認識相對較弱。
第二是自身行為習慣不受愿意受到約束。表現在遲到,早退,打架,逃學,上網等對紀律的違反方面。
第三是學習成績差。對學習態度不認真不踏實,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神,并且沒有主動學習意愿,總是被動消極。
第四是生活能力差。缺乏講衛生習慣,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夠,沒有自律意識。
二、問題學生成因分析
形成問題學生的原因很多,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因素和個人因素,而且往往是許多因素交織在一起,情況較為復雜。
1.生理缺陷。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的生長發育階段,可能地會因為先天性或后天性原因而出現身體缺陷。比如出現聽覺,視力和其他缺陷等,這些身體缺陷的存在使學生難以完成基礎的學習任務。
2.心理問題。就小學教育的現狀而言,小學生的心理問題也相對普遍,主要癥狀是自卑,焦慮和抑郁。心理問題直觀地表現為課堂上的粗心,缺乏主動性,缺乏學習興趣,缺乏紀律和缺乏自律意識。
3.家庭原因。家庭原因對小學的影響很大,并且是導致問題學生出現的直接原因。 家庭問題包括父母離異,父母文化程度低,毆打和罵孩子等許多方面。而孩子是父母的縮影,父母的言行舉止和不良習慣將直接給學生的成長帶來很多問題。
4.學校原因。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 學校對學生的影響更加直接。 但是目前的應試教育體制,使許多學校忽略了教育的其他方面,過多地關注升學率,使得問題學生這一群體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三、如何開好轉化問題學生的主題班會
班級是學生在學校里最基本的社交單元,主題班會活動是班級教育的一種形式,因此應當深入研究如何利用好班集體的主題班會,利用集體力量來深化教育的有效性。
(一)確立轉化問題學生的主題班會原則
主題班會是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學生課余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主題班會工作,不僅能加強教師對學生的管理、實現學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促進道德,智力,身體和美學方面的健康發展。主題班會是圍繞特定主題來組織的課堂活動,是班會的一般類型。舉辦這樣的主題班會,把握的原則要做到如下幾點:首先,主題班會要根據所解決問題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動態來決定。其次,根據節日和周年紀念日,結合問題學生的道德教育來決定班級會議的主題。三是要根據時事熱點、突發事件來激勵和指導問題學生,通過這些內容決定一個主題班會的議題。
(二)確立轉化問題學生的主題班會內容
主題班會應根據問題學生的突出表現,進行內容安排。其選材方案針對中小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要求和生理、心理、行為的實際需要,可以從愛國主義、愛心奉獻、心理健康、科學精神、動手動腦、藝術審美、國防教育、自我防護、衛生生活、抗震救災、法制教育、環境保護、安全、母親節、誠實守信、、科技、紀律、長征、勤儉節約、文明禮貌、責任、文明禮儀等方面進行設計。主題班會要包括活動主題、活動目的、活動相關資料、活動準備工作內容、活動場地、活動實施的內容步驟,通過豐富多彩的項目和形式,以求班會活動的最佳效果。
(三)通過主題班會轉化問題學生要達到的效果
一是深入細致研究,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學生的問題。
要善于研究問題和研究學生。研究問題是將教育學,心理學和德育的基本理論相結合,通過問題的出現來掌握教育的本質,在問題系統的相互關系中理解,分析和解決問題。研究學生是通過結合學生的認知和特征的一般規律,來分析學生的行為特征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背后的現象。
二是通過主題班會感化提升問題學生道德素養。
精心準備的特色主題班會,在提高問題學生的道德素質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針對一年級學生,可以舉行一個以“我的優點和缺點”和“內心的壞學生”為主題的班會,做好從幼兒園到義務教育階段的銜接。四、五年級是最容易出現問題,最容易兩極分化的階段,主題班會可圍繞“我周圍的不良習慣”來進行。六年級學生面臨小升初的升學壓力,可以以“我的理想”,“我憑什么當中學生”等為舉辦主題班會。通過這些多樣化且豐富的主題班會,邀請所有學生積極參與并發言,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利用主題班會舉辦學生違紀講座普及法制教育。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學校每學期都要組織一次法制教育主題會議,邀請法律專家和學校道德教育負責人進行法律教育,強化學生的法制觀念。在學期開學時,應舉辦相關學生違規教育講座,使師生了解學校的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并通過具體的違紀案列,教育學生如何正確處理突發情況并避免過激行為,從宣傳和教育層面制止問題學生的不良行為。
四是利用主題班會疏導心理壓力提高問題學生的自信心。
問題學生有“問題”,因為他們對成功的渴望缺乏信心,因此會對學習產生厭倦心理,但“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學生對成功的渴望也不例外,他們這些心理需求是教育轉型的起點。找到問題學生的“亮點”,為問題學生建立進步的階梯,努力取得成功,并體驗成功的喜悅,是教育創新的關鍵
結論
轉化問題學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教育系統項目,而且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學校和老師必須用愛心包容,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進行反復和耐心的教育。讓問題學生在主題班會活動中實現自己的價值,使他們珍惜自己在班級集體中所取得的地位,保持在同學之間獲得的聲譽和信心,形成積極向上的內部驅動力。 這樣就使問題得到了轉化,教育就會收到應有的成效。
參考文獻:
[1]楊美新,黃麗.“新時代”紅色家風德育功能及其實現路徑探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4).
[2]陳亞麗.家風家訓對精神文明建設的作用與實踐路徑研究[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6).
駐馬店第二實驗小學 4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