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紅
摘要: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對于教育的要求也隨之改變。新時代下,黨和國家不斷強調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基本目標,為響應這一要求,學校教學中應當加強德育教育的滲透。小學生的價值觀剛剛萌發,這一階段的德育教育具有更加重要的現實意義。數學是小學教育的基礎學科,更應當是進行德育教育的良好載體。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基于立德樹人理念,不斷探索創新。本文首先簡要說明了小學數學德育的必要性,接下來結合實際教學經驗,探討了一些小學數學德育的有效方法,希望為教學一線的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立德樹人;小學數學德育;小學德育
引言
德育教育可以輔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日后的成長道路上堅定前行。不僅是對于立德樹人目標的回應,更是新時代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和其他學科相比,數學知識較為抽象,更有很多需要記憶的內容,長期以來都是小學生學習的難關,在其心目中留下了死板無趣的印象。如何在數學教育中進行德育教育滲透,更對每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數學教師應當積極探索,不斷創新,為學生良好價值觀的塑造發揮出自己的力量。
一、小學數學德育的必要性
1、回應立德樹人的要求
隨著黨和國家不斷強調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各學科都在基于此探索新型教學模式。實際的課堂教學也從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變為了對于道德品質和學習能力的共同關注。對于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來說,教師應該主動進行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利用多種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創造條件,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感染和薰陶,體會到蘊含于其中的道德觀念和思想,明確正確的價值觀念,回應立德樹人的要求。
2、有利于數學課程的教學
數學學科知識抽象,同時需要邏輯思維的支撐,一直是小學生學習的難點。學習數學時必須沉著冷靜,認真思考,才能逐步攻破難題,掌握知識點,實現數學能力的提升。但現今的小學生多在溺愛的環境中成長,很多人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例如,在實際教學中,遇到加以變化的題目就直接放棄的學生屢見不鮮,無論教師怎樣指引,仍不愿主動思考,數學能力難以提升。德育教學不僅是道德品質的培養,心理品質、思維能力的塑造也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尤其是對于能力形成初期的小學生來說,科學的德育教育會使得他們養成堅定的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不僅在學生的生活中能夠發揮作用,而且使其面對數學學習時勇于挑戰,有利于數學課程的教學,為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立德樹人,提高小學數學德育效能
1、加強自身修養,以身作則
有效的德育教育,不是僅僅依靠課堂教學就能實現的。小學低年級學生思維仍不完善,很難全部掌握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內容,身體力行實踐則更加難。低年級的小學生,對周圍的一切都抱有強烈的好奇心,會認真觀察周圍人的表現,并且主動模仿他們。自古以來,我國對于教師就提出了“言傳身教”的要求,作為小學生校園生活中接觸最多的成年人,想要提升德育教學的效果,教師必須從自身做起,樹立良好的榜樣。
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督促學生不要遲到,而教師自身卻經常在上課鈴打響后才走進教室。久而久之,教師失去的學生的信任,在課堂上的德育滲透也很難起到期待的效果。教師必須時刻明確自己作為師長的責任,在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身作則,感染學生。此外,為避免學生的反感,教師也需要掌握正確的德育教學方法。一方面需要課后廣泛求知,將最新的德育思想心領神會,并在課堂上主動實踐;最重要的還需要課后多于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引導作用。
2、結合實際生活,強化認知。
不少教師在進行德育教學是,不斷地樹榜樣、講理論,認為己進行了充分的德育教育,但學生仍舊我行我素。究其原因,小學低年級學生注意力容易渙散,很難理解教師的大段德育講授。對于他們來說,最好的教育方法莫過于結合生活的教學,借助實際生活強化其認知,教學效果會得到大幅提升,德育教育也是如此。
例如在學習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購物》時,這一單元引入了人民幣的相關知識,幫助小學生正確認識人民幣的面值,并且融入了之前學過的加減計算的復習。在學習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聯系日常生活中的實際購物,邀請學生計算本星期的零花錢使用記錄。在計算過程中,教師可以加入合理使用零花錢的德育教育,輔助學生初步確立正確的金錢觀。學習二年級下冊《調查與記錄》一單元時,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每天記錄自己的作業、游戲等時間安排,并形成每星期的記錄表,輔助學生科學安排日常時間。這樣的德育教育與學生的實際結合,學生在生活情景中受到了德育理念的熏陶,同時也滿足了課堂教學的要求。
3、引入數學歷史,結合德育
除了基礎的數學知識外,數學史也是數學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教學中,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少教師都忽視了數學史的教育。數學史背后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在立德樹人理念下的今天,教師應當重新審視數學史的意義,借助數學史實現有效的德育教育。
例如學習《時、分、秒》一章時,很多同學都會對特殊的十二進制計時產生疑問,教師就可以借此引入數學史的知識,告訴學生一天內時間的劃分是人類生產生活必不可少的要素,我國古代歷經十世辰制、十二世辰制、十六世辰制,而現代的二十四小時計時是1504年,西方人對地球作出了24時區的劃分,并最終普及到全世界。這樣的教育不僅使學生了解了計時的歷史,而且意識到數學探索的艱難和古人持之以恒的精神,實現了出色的德育教育。此外,學習《測量》一章時,教師也可滲透我國是世界上首個統一計量單位的國家,領先西方國家近千年,借此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強化其報國信念。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德育教學滲透,可以使小學生接受的正確價值的熏陶,保護其免受社會上不良價值的感染,輔助其健康成長,回應了立德樹人的要求。更可以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提升了小學數學教學的效果。為充分發揮出德育教育的作用,小學數學教師必須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行為感染教化學生;同時,拋棄舊有觀念,結合實際,深入挖掘課本知識,有效地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使學生明確樹立出色健康的價值觀,為其日后的成長發展打下堅實根基,同時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世堂.素質教育背景下發展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途徑[C].福建省商貿協會.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驗交流會2021論文匯編(六).福建省商貿協會:福建省商貿協會,2021:646-648.
[2]唐琦.新課程理念下強化小學數學育人功能的思考與實踐[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0課程教學與管理云論壇(貴陽分會場)論文集.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0:83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