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琴
摘 要:對于初中課堂來說,數學的教育對象的全體同學,但由于學生各自的條件限制以及受到農村學習環境的影響,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存在著差異,對于數學的掌握情況也不盡相同。然而在當今的素質教育影響下,要求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來幫助學生提升數學能力。因此分層教學這種教學方法在初中數學課堂逐漸受到重視,本文將針對如何進行初中數學課堂的分層教學展開分析。
關鍵詞:農村;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實施策略
前言:
分層教學主要是針對學生各自在各個方面的不同來進行一個分層教學,教師注重可行發展,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差異教學,這樣能夠幫助所有的學生都能在自己的層次得到提升,使得教育逐漸面向全體的同學,培養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從而真正達到新課標的要求。而分層教學在農村實行具有了更大的意義,能夠幫助農村的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在初中就培養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學生縮小與大城市的學生的差距。
一、課前引導進行分層
在初中的時候,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同,對于數學的掌握程度也不盡相同,但學生大多數沒有自己分辨自己掌握能力的認知,而課上的時間有限,因此對于學生的分層教學引導應該從課前的準備工作開始。教師在課前可以通過對于學生的預習形式進行不同方式的指導來幫助學生在不同的起點上得到更好的培育。而分層的依據往往是學生的學習成績、自身性格、學習習慣等等,這些就需要教師在課下好好地去觀察總結,為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
例如:在學習“一元二次方程”時,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那么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不同的預習方法。對于新知識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推薦學生直接去進行關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學習,這樣的學習的更加迅速有效,效率更高。而對于數學掌握能力不夠、空間想象能力不足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先讓學生去回顧一元一次方程的內容,幫助學生把一些問題帶入到實際生活當中,能夠更好的理解方程的含義,然后再讓學生去進行一個更加具體的關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學習,從而做到這個逐步過渡的過程。這樣就可以幫助教師開展分層預習的工作,讓學生在課前就對一元二次方程有所了解,能夠為上課做好準備,提升課堂效率。
二、課上創設教學情境
很多農村學生對于數學提不起來興趣是因為他們認為數學課堂比較枯燥無趣,和自己的實際生活關聯性不強,因此教師如果可以通過在課堂上創建數學情境來模擬一些題目的形式進行授課,可以更好的激發每個層次的學生對數學的興趣,無論是那個層次的學生,都不會抗拒趣味性的教學,這樣也能夠更好的調動學生對于課堂的積極主動性,從而做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滿足。讓學生能夠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享受到快樂,進而開拓自己是思維和視野,更好的適應數學課堂的教學。
例如:在學習“隨機事件與概率”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入更多的現實場景,來幫助學生構建一個情境,從而讓學生在投入情境的同時學到知識。在這里學生會學習到用列舉法來求概率,那么教師就可以舉出一個與學生息息相關的例子,幫助學生帶動上課的積極性。如:“班內有多少人是不近視的?”這種問題,然后讓學生一一列舉出了,這樣就可以把概率事件和學生自身相結合,學生在聽到自己有參與到課堂上的時候就可以更加集中注意力來學習,能夠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然,這種情境的設置,也可以應該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設置,確保能夠對每個學生都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讓學生能夠在情景設置的學習中獲得進步。
三、課后作業評估分層
初中數學的課后作業,很大程度上是讀學生上課掌握程度的一個檢驗,而不同的學生對于數學課堂上的知識掌握的多少自然是不同的,因此對于學生而言,適當難度的課后作業是鞏固課上知識所必須的。基于這一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復習內容的制定應該體現出分層教學的特點,將作業的難度分為三等。例如:對于掌握較好的學生布置可以增加一些課外拓展題目,豐富學生的見識;而中等的學生則布置基礎題和需要對知識點進行綜合運用的題目,幫助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整合;而對于學習較為落后的學生,教師可以為他們布置一些基礎題目,確保學生對課上內容已經掌握,之后再逐步進行難度的提升。此外,教師還要對學生的課后作業進行檢查和評估,這個過程也應該采取分層教學的方式,依據學生的掌握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的評估標準,幫助學生進行課后的復習鞏固。
例如:在初步學習“實際問題與二次函數”的應用后,因為這一節的內容有更多的需要復習的地方,所以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課后作業,然后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訂正,那么對于掌握能力較強的學生應該進行褒獎,但同時也要提醒他們不能夠感到自傲,應該繼續保持。而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應該在他們出現進步的時候采取表揚的方式,對他們進行鼓勵,讓他們能夠感受到自己在進步,從而更加有自信心,能夠更好的投入到后續學習當中。這樣可以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保持在一個比較良好的學習氛圍當中,能夠積極主動的去進行數學學習。
結束語:
分層教學的教學方式,應該貫徹落實到教師教學的每個步驟當中,讓學生在每個教學環節都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從而激發每個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才能夠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幫助農村的學生在當今的素質教育背景下更好的適應現在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張志華.農村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實施策略[J].中學數學:初中版,2020(8):85-87.
[2]殷勤.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初探[J].數學教學通訊,2020(14):63-64.
[3]李聰敏.分層突破,全面提升——新課程標準下初中數學分層教學[J].數碼設計,2021,10(1):252-253.
[4]鄭光華.分層教學 共同進步——淺談新教育理念下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實施策略[J].黑河教育,2021(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