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顛覆了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各種新傳播媒介和形式不斷出現,對傳統電視節目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如何在新媒體背景下發揮電視節目的優勢,迎難而上,為電視節目發展找到新的突破口,成為當前電視節目從業人員應當思考的問題。本文就此展開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互聯網+;電視節目;現狀;發展途徑
中圖分類號:G2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01-0092-02
一、引言
過去幾十年里,電視一直是最重要的傳播媒體形式,電視節目也成為人們生活中最喜聞樂見的娛樂形式之一。然而,互聯網的普及尤其是移動互聯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帶動了各種新媒體的出現,這些新媒體傳播速度更快、內容形式更加多樣、互動性更強,對傳統電視節目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沖擊,也讓電視節目發展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在新媒體背景下,傳統電視節目要做出怎樣的轉變,才能夠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從新媒體中突圍而出,是電視人必須思考的問題。
二、新媒體時代媒體行業新特征
隨著互聯網在人們工作和生活中的普及,很多傳統領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電視節目所代表的媒體行業來說,這種變化是極為顯著的。首先,在新媒體時代,人們的信息傳播速度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通過手機和移動網絡,人們幾乎能夠完全突破時空限制,做到信息的實時傳遞;人們只要打開手機,利用各種軟件就能夠了解到世界各地正在發生的事情,這樣的傳播速度是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其次,新媒體時代,人們對于信息具有了更強的主動篩選性,通過網絡終端,人們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信息,智能化終端還會根據用戶的喜好主動向用戶推送用戶感興趣的內容,一改傳統媒體時代人們只能被動接收信息的局面[1]。再次,新媒體時代,人們更多的是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通過網絡獲取信息或者娛樂,所以各種網絡節目也紛紛呈現出碎片化的形式,而不是固定在某個時間等待節目。最后,新媒體時代,通過網絡,傳播者與接收者之間的互動更加密切,這與傳統媒體時代的單向傳播是截然不同的。
三、新媒體背景下的電視節目現狀
進入新媒體時代后,盡管電視節目受到了網絡極大的沖擊,也在不斷地作出相應的變化和更新,但是就當前的現狀來說,電視節目依然在以下幾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
(一)節目形式單一
相比于網絡上各種節目的靈活性,電視節目內容相對單一,形式也較為有限,再加上電視節目制作往往相對復雜,所以呈現出形式單一的特點。在傳統媒體時代人們沒有太多選擇時,電視節目的新聞、電視劇、綜藝這些傳統的節目形式,能夠給予了觀眾極大的滿足。然而在新媒體時代,單一的形式使得電視節目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人們對于層出不窮、內容豐富的新媒體給予了更高的熱情[2]。
(二)電視節目信息傳遞能力不足
電視節目受制于廣告播放、欄目設定等因素,其節目往往是定時播出,需要觀眾調整自己的時間來適配電視節目時間。對于電視劇、娛樂節目而言,其每天播出內容有限,這樣的設置對觀眾獲取信息的連續性進行了強行分割,必然會影響觀眾的觀賞體驗;就內容來說,觀眾同樣只有被動接受而無法主動選擇。
(三)電視節目同質性嚴重
當前我國電視節目的創新性嚴重不足,各臺播放的電視節目具有較高的雷同性。往往一種類型的節目獲得觀眾青睞后,后續就會有同類型的節目一窩蜂地涌入。一方面,同質化節目會造成觀眾審美疲勞;另一方面,后續進入的節目大多質量不佳。長久下去,會讓觀眾對電視節目逐漸失去信心,電視節目創新能力的缺失,極大地制約了其未來發展。
(四)電視節目互動性不足
傳統電視節目的播出都是單向模式的,信息選擇、采集、制作、播放的整個過程觀眾都無法參與其中,只能被動地接收信息;再加上反饋機制不健全,使得電視傳播者與觀眾被完全隔離,反饋信息無法被傳播者接收到。盡管近年來電視節目對于互動性越來越重視,也紛紛開通了諸如微博、微信等互動渠道,但相對于網絡節目來說,效果微乎其微[3]。
四、新媒體背景下電視節目的發展途徑
相比于各種新媒體,盡管傳統電視節目在很多方面頗為落后,但是電視節目所具有的強大影響力和擁有的豐富資源,卻是新媒體暫時無法比擬的。所以電視節目要在新媒體背景下迎難而上,就需要電視節目找到自己的核心優勢,順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需求,從而走出屬于電視節目的發展之路。
(一)強化與新媒體的融合
新媒體的發展日新月異,已經逐漸成為當今時代的主流媒體方式,成為人們獲取新聞的首選渠道。新媒體傳播新聞效率之高,讓人們能夠突破時空限制。但是相對來說,新媒體的技術支持力量相對薄弱,管理上也相對松散,其專業性和嚴謹性與傳統電視相比差距甚遠,所以新媒體傳播新聞的質量無法保證;再加上新媒體參差不齊,虛假新聞難以避免,使得新媒體的可信度受到較大的影響[4]。
相對于各種新媒體,傳統電視節目內容固然不夠豐富,效率相對較低,但是電視節目的制作具有更強的專業性,而且在播出內容上也更加嚴謹,這就決定了就影響力來說,傳統電視節目依然有著顯著優勢,其權威性是新媒體暫時無法動搖的。而且,過去幾十年來,電視一直是我國最重要的媒體形式,并且經過了幾十年的積累,無論是在設備、資金方面,還是人才、技術方面都具有顯著優勢。所以在新媒體背景下,電視節目要立足自身優勢,積極尋求與新媒體的合作,從而取長補短。比如,在電視節目播放時,可以同時開通網絡互動渠道,讓觀眾與觀眾、觀眾與主持人之間能夠實現互動;再或者可以通過舉辦各種電視互動競賽游戲等方式,提升觀眾的參與感。
(二)均衡電視節目內容
電視節目要在新媒體時代獲得更好的發展,就必須對節目展開更加全面、更加科學的規劃,從而更好地鞏固自己專業性、權威性等優勢。首先,要對當前電視節目展開有效的篩選和整合,尤其要對各種綜藝節目、科教節目等進行整治,避免雷同節目大量出現;其次,要制定相關制度,激發電視節目工作者的創新意識,減弱節目的雷同性和同質性。對電視節目產生的社會意義給予科學的指導,保證電視節目質量。對于粗制濫造、嘩眾取寵的節目,要堅決予以抵制和批判。只有對電視節目的播出環境展開全方位的治理,充分保障電視節目的質量,才能使電視節目在發展過程中贏得一席之地。
(三)樹立電視品牌意識
在新媒體背景下發展電視節目,務必要樹立電視品牌意識,這也是全方位保障電視質量的前提和基礎。要在正確品牌意識的指導下,塑造電視節目的品牌文化,讓電視節目品牌成為電視節目高質量發展的代名詞,向廣大觀眾彰顯電視節目豐富的文化內涵。21世紀以來,我國電視節目在品牌化方面取得了較為顯著的進步,擁有了一系列包括《今日說法》《快樂大本營》《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中國好聲音》等在內的品牌節目。未來電視節目的品牌價值將更加突出,所以電視工作者務必要準確掌握時代脈搏,了解人民群眾的思想,對電視節目進行重新建構,塑造一批優勢顯著的電視節目品牌,推動電視節目的良好發展[5]。
(四)樹立文化自信,創新節目推廣平臺
網絡的普及打開了我們的視野,使我們在了解國外文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新媒體背景下的國際化特色也越發顯著。在這一背景下,傳統電視節目更要堅定不移地樹立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所以,一方面,國內電視節目要摒棄對國外節目的盲目引進,避免出現外來文化水土不服的現象,主動創造帶有中國文化底蘊的節目,增強國人的文化自信和情感共鳴;另一方面,國內電視節目要在創新過程中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建立聯系,對傳統文化展開現代化解讀,從而形成令人耳目一新的電視內容和節目形式。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通過網絡渠道,廣大觀眾有了更多的渠道能夠看到歐美、日韓的電視節目,所以國內電視節目更要帶有鮮明中華文化色彩,這也是我國電視節目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和使命。
(五)強化電視節目網絡化發展
傳統電視節目都是采用定點播出的機制,具有一定的時空限制。而對于新媒體來說,觀眾想看什么、想什么時間看、想怎樣看,都具有完全的主動性,從這方面來講,傳統媒體的被動性必然會影響觀眾的觀看體驗。要克服電視節目的這些缺陷,就必須強化電視節目的網絡化發展。電視節目不僅要在電視上播出,而且還應該上傳到網絡上,由觀眾對節目進行點播,從而更好地滿足觀眾的需求。在新媒體背景下,傳統電視節目網絡化也是電視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五、結語
在新媒體背景下,傳統電視節目遇到了非常大的挑戰,明確電視節目在當今時代的定位,找準自身的核心優勢,探索電視節目在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方向,是電視行業從業者必須高度關注的課題。我國的電視節目具有商品屬性,也具有意識形態屬性,所以在發展過程中要積極與各種新媒體聯合,取長補短,同時要不斷強化品牌意識,堅持民族文化自信,創新節目形式和內容,保證電視節目的專業性和優質性,積極推行電視節目網絡化,從而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同時為自身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
參考文獻:
[1] 郭學君.視網融合背景下電視節目的生存與創新發展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7(16):56.
[2] 鄒本娜.“互聯網+”背景下電視節目如何迎難而上[J].青年記者,2016(08):53.
[3] 梁笑然,常力軒,朱寧.“互聯網+”背景下電視節目運作的思維陷阱與應對[J].電視研究,2016(04):34-36.
[4] 高強.“互聯網+”背景下電視節目的現狀與未來發展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20(10):53-54.
[5] 趙柯益.“互聯網+”背景下電視節目的創新發展[J].平頂山學院學報,2020,35(04):121-122+128.
作者簡介:彭倩蕓(1985—),女,湖南長沙人,本科,編輯,研究方向:電視節目、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