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群
【摘要】小學數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學科,計算能力是數學學科的核心能力,數學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前提是幫學生打好數學學習的基礎,讓學生樂于動手計算,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使學生感受數學課堂的快樂,體會數學的奧秘,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孩子們通過逐漸學習數學知識,開發非智力因素,培養觀察力、記憶力、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愛上數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愛上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中明確指出“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重視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小學生計算能力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基礎,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習的質量。數學教學中,計算教學存在于數學學習的每一個環節之中,因為學生無論運用什么樣的方法,最終的目的都要落實到具體的實際計算中。數學教學中重點是避免學生對計算興趣逐漸弱化,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計算準確率,防止學生對自己計算出來的結果喪失了信心,不愛數學。
一、抓好基礎,掌握計算技能
抓好知識基礎關,熟記口訣、公式、法則、特殊數值。小學生的計算能力的強弱建立在基礎知識的學習活動中,通過嚴格、系統地培養和訓練才能形成,因而首先要抓好計算基礎訓練,引導學生切實過了基礎知識關,為計算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小學數學計算主要依據概念、口訣、公式、法則、性質等基礎知識。嚴格要求學生理解和背誦口訣、公式、法則,制定不同的考核辦法后落實做法,讓學生熟記口訣,公式、法則,掌握并區分數字符號和運算符號,識記一些常用數值,如2π、3π、4π……,112、122……等,計算得心應手,準確率高。避免有些孩子計算時因加減乘除的口訣不夠熟練,無從下筆,磨磨蹭蹭算不出一道算式的不良現象。
二、培養好習慣,提升計算實效性
影響學生計算的正確率,是學生在計算中,不是抄錯數字了,就是格式錯誤,用錯乘法口訣,或者小數點位置點錯,這些極小的錯誤卻經常出現,都是學生書寫隨意的壞習慣做成的。因此,課堂練習必須嚴格要求,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生計算正確率的保證。
(一)培養學生良好書寫習慣。作業和練習的書寫嚴格要求做到認真、工整、格式規范。對題目中的數字、小數點、運算符號的書寫必須符合規范,清楚,整潔。數字間的間隔要適宜,草稿上排豎式也要條理清楚,數位要對齊,逐漸形成快而好的書寫習慣。
(二)培養認真審題、演算的習慣。審題時要求做到一看、二判。一看,就是看清楚題中的數字和運算符號;二判,就是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筆算,什么地方可用簡便計算,從而提高計算速度。在四則運算中,要訓練學生沉著、冷靜的學習態度。碰到數字大、步驟多的計算試題時,要做到不急躁、冷靜思考,耐心計算。即使是簡單的計算題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能口算的則口算,不能口算的應注意認真進行筆算。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打草稿,用專門的草稿本,認認真真地演算,課堂上教師加強輔導,嚴格督促。演算時,遵循格式規范,書寫整潔,方法合理的原則。久而久之學生慢慢地會養成認真演算的良好習慣。
(三)培養細心檢查、驗算的習慣。教育學生養成計算后認真檢驗的習慣,把檢查當作計算不可缺少的環節。認真演算之后一定要強調驗算。引導學生選擇驗算的方法:如按步驟,逐步的檢查;用加法驗算減法,乘法驗算除法,交換因數位置再乘驗算乘法;代入原題驗算看是否符合實際;也可以通過估算來驗算。檢查時要做到耐心細致,逐步檢查:檢查題目中數字是否抄錯,計算結果是否有誤,發現錯誤及時糾正。在此基礎上,老師幫助學生建立錯題庫,定時的開展改錯訓練,將大家平時易犯的錯誤一一展示,讓學生對照自己的實際,發現問題,加深記憶,在一定程度能減少學生犯錯的毛病,下次就會少出現相同的錯誤了。
三、理清脈絡,熟悉計算方法
培養學生的探索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核心訴求離不開老師對于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計算能力是數學思維中解決數學問題的基本功,所以老師應該重視在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理清脈絡,熟習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一)教師鉆研教材、明確教學的側重點。
學生在學習計算的過程中明確了算理和算法,計算的多樣性才有基礎。因此計算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學生透徹理解算理,正確把握算法,要做到這一點,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生獨立獲取新知,教師從新舊知識的關聯處突破。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讓學生掌握小數乘除法意義和法則、運算定律和整數的基本一致,區別是小數點的位置。下冊要求學生能正確比較分數的大小、會進行假分數、帶分數、整數、小數之間的互化,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四則混合運算,同時還要學習一些運算定律及性質,積累一些簡算技巧,知道四則混合運算和整數一樣。可見,只有深鉆教材,明確計算教學的側重點,引導學生掌握計算技能才會有的放矢。
(二)把口算訓練常態化。
口算是筆算的基礎,是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和表達能力有效途徑,常態化訓練。口算技能,加快口算速度與正確率,引導學生明確能口算的就不必筆算。
(三)培養估算的習慣。
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實際上都不需要非常精確的結果,我們可以運用估算來解決,遇到這類問題盡量讓學生估算。在進行除法筆算時,要求學生不要忙于動筆,首先用用估算來試商,用估算來檢驗各種計算結果等。這樣不影響實際的操作,速度也加快了。
(四)強化速算與巧算。
簡便方法的正確運用,能提高解題速度,讓解題變得簡單,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先教一部分基本定律,性質和規律。引導學生熟悉整數加法的湊十法、乘法的湊整特殊算式:
2×5=10、4×25=100、125×8=1000;哪些數相加等于1;減法的性質;5跟雙數相乘的結果是雙數,特別如125×32×25=(125×8)×(4×25)的轉換等等,通過練習、對比,讓學生感受這些運算定律給計算帶來的捷徑。使學生積極尋找合適的簡便方法,大大縮短了計算的時間,領會數學的樂趣。
四、組織形式多樣的練習,培養興趣
學生的計算能力體現在學生對計算的公式,計算法則,數學數字和數學運算符號能夠掌握,并且在考試和作業中能夠進行靈活的應用。單純的計算,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倦情緒。因此,要使學生訓練迅速地口算,還必須通過多種多樣的練習。
(一)有效利用課前一分鐘,提高計算的敏感度。由于課程設置,有限的課時數完成教學任務不會有太多時間讓學生強化訓練,所以充分利用上課預備鈴后與課前的1分鐘口算,效果非常不錯。每堂課前讓數學科代表準備好十道口算題,讓學生搶答,小組長記分等,既鞏固了基礎知識,又提高了學生積極性,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計算速度。這訓練能夠讓對計算培養計算興趣,對計算能夠養成獨特的敏感度。
(二)設計各種形式的競賽,培養計算熱情。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勝心強的特點,采用多種形式的練習,激發學生計算的積極性。例如:用開火車、搶答、闖關卡、找朋友等方式訓練,參加班級、同級和校級等多種形式的計算比賽等,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這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適當讓學生講解解題的原理,讓學生了解解題思路的來龍去脈,知道這樣解題的原因,加深了了解,必將提高興趣。
(三)把數學課堂變成靈動的課堂。
要使學生喜歡計算,愛上數學課堂,課堂上充分發揮老師主導,學生主體性,把計算教學灌穿數學課堂,實行“翻轉計算課堂”:通過視算、聽算、填空、選擇、判斷等形式,培養學生的速算能力。1.視算。每天講臺上準備小卡片,課前填好不同的口算題,讓學生視算。出示的速度由慢到快,讓學生看卡片口答。2.聽算。教師按一定速度讀題,學生迅速口算寫出得數。3.填空。教師用口算題或口算卡片讓學生進行練習,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即練即改,實時評價。4.選擇和判斷。教師出示計算題,在規定的時間讓學生做出選擇或判斷。5.口算接力。教師預先在小黑板上寫好幾組口算題,指定學生回答第一題,再讓回答的學生接龍出題——回答——出題等接龍下去……練習方式不固定而靈活,練習隨機。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逐漸提高計算速度,培養了計算能力。
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抓好計算基礎知識的傳授,教給學生正確的計算技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并持之以恒地進行訓練。在教學的同時,不斷地培養學生計算的興趣、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當學生計算能力提高了,學生就會輕松、愉快地參與課堂活動,就會愛上數學!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2.
[2]廖月英.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J] 教學,2017,(3).
[3]烏圖哈.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培養研究[J].儷人:教師,2016(1):56-56.
[4]李英俊.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研究旬刊,2016(6):133-133.
肇慶市高要區第二小學,廣東? ?肇慶? ?5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