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先琴
摘要: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優秀的傳統文化,而如何使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中小學美術課堂,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本文以苗族刺繡紋樣為例,通過實踐探究,利用紙漿畫的形式來表現苗族刺繡紋樣,讓學生對苗族刺繡紋樣的主要藝術特色及文化內涵有了更好的認識,通過紙漿畫的形式表現苗族刺繡紋樣,不僅讓苗族刺繡紋樣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同時也提高學生們的審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
關鍵詞:苗族刺繡紋樣:紙漿畫:實踐探究
苗族是我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散布在世界各地,在長期的遷徙過程中,苗族沒有自己的文字,主要以符號、圖案的形式記錄,并把這些符號和圖案刺繡在服飾上,被稱為“穿在身上的史書”。苗族刺繡紋樣傳承著本民族的歷史文化,幾乎每一個刺繡圖案紋樣都有自己的來歷或傳說。利用紙漿畫的形式表現苗族刺繡紋樣,讓學生深入了解苗族刺繡紋樣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審美意識,有效促進優秀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以特殊的材質即紙漿來表現苗族刺繡紋樣,使苗族刺繡紋樣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讓苗族刺繡紋樣有更多的應用空間和使用價值。
實踐探究過程:為了有效地應用紙漿畫的形式表現苗族刺繡紋樣,我們重實踐、分步驟,有序開展了相關的探究活動。
一、收集本地區苗族刺繡紋樣
貴州省為苗族主要聚居地,有著豐富的苗族文化資源。在實踐探究中,我們主要通過互聯網收集和到本地區老繡片市場收集相關的苗族刺繡紋樣,收集來的苗族刺繡圖片再進行分類整理,其中主要以一些典型的苗族刺繡紋樣為表現對象。
二、深入了解苗族刺繡紋樣的構圖、配色方案和文化內涵
對于苗族刺繡紋樣的應用,我們在了解其構圖、配色方案和文化內涵的基礎上進行二度創作,在體現苗族刺繡紋樣的主要藝術特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的基礎上,使構圖更適合紙漿畫面制作的和現代裝飾的需要,在探究苗族刺繡紋樣主要特色和文化內涵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圖案符號更多地了解苗族的發展歷史和相關的傳奇故事。如黃線代表苗族遷徙過程中經過黃河,藍線代表經過長江,三角形代表翻了一山又一山等;蝴蝶紋則表現苗族古歌中關于苗族圖騰蝴蝶媽媽的傳奇故事,讓學生在這些典型的苗族傳統紋樣中感悟苗族人民的審美情趣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以苗族刺繡紋樣為藍本進行紙漿畫實踐教學過程
(一)授課對象
初中學段七、八年級學生。
(二)自制紙漿
準備衛生紙,用干凈的自來水浸泡,水能淹沒即可,直至全部浸濕軟化后反復搓揉成面糊狀,捏干水份分裝在準備好的一次性塑料碗里,根據需要每個小碗里的紙漿加入所需顏色和適量的白乳膠攪拌均勻,每個小碗放置一個顏色,制作過程中注意不要串色,水粉、水彩、國畫顏料、丙烯畫顏料都可以。我們使用的是丙烯畫顏料,丙烯畫顏料固色效果好,色彩鮮艷不容易褪色。
(三)相關工具材料
底板、之前準備好的各色紙漿、金色氧化鋁絲、萬能膠、鑷子、牙簽、白乳膠、油畫刀、排筆等。底板我們用的是PVC板材,PVC板材具有易切割、版面平整、防腐防霉等優勢。
(四)紙漿畫的制作工藝
拓印稿子:把經過二度創作好的底稿拓印在底板上,要注意稿子要固定好并做好位置標記,用復寫紙進行拓印,注意不要移動底稿導致圖案走形,拓印好后從一邊揭開稿子別著急全部拿開,對照稿子上的紋樣是否有漏印的地方。
掐絲工藝:紙漿畫的常規制作大多采用的是直接鋪貼紙漿,但我們為了體現苗族刺繡紋樣的精美及藝術價值,紋樣線條我們采用的是景泰藍掐絲工藝。制作方法是用針管或網上購買的專門上膠工具跟著線條均勻涂抹膠水,稍等膠水半干后用鑷子把絲垂直的粘貼在線條上。掐絲過程中使金絲緊貼底板粘牢,接頭的地方要注意緊密相連以免影響畫面美觀。
鋪貼紙漿:結合畫面色彩需要鋪貼紙漿。在需要鋪貼紙漿的位置用排筆刷上一層白乳膠,用鑷子把攪拌好的紙漿鋪在相應的位置上,然后根據需要的各種肌理效果借用鑷子、牙簽、油畫刀等把紙漿壓成各種紋理,可以平鋪也可以制作成浮雕效果都很美。根據介紹的方法把整個畫面鋪上所需顏色直至完成。
畫面調整:鋪貼好的畫面難免有不滿意的顏色或制作瑕疵,在紙漿沒有干透時把需要重新調整位置上的紙漿用鑷子清理干凈,重新鋪貼直至滿意為止。
成品晾曬:紙漿含水量大,制作中很難干透,需要進一步晾曬,晾曬一般情況下避開太陽直射放置在通風的地方,夏天大約需要兩天左右可以全部干透,其他季節晾曬的時間相對來說會長些。
裝框美化:以民族紋樣為主制作好的紙漿畫色彩艷麗,裝飾性強,可以用來進行校園或家居裝飾,完成的紙漿畫可以進行裝框,如果紙漿畫表面為浮雕效果,也可以不用玻璃而直接裝框。
四、教學成效
通過利用紙漿畫表現苗族刺繡紋樣的實踐教學,成效是可喜的,紙漿畫制作工藝簡單易學,學生學習積極性高,興趣濃,對苗族刺繡紋樣的藝術特征和文化內涵有了較好的認識;通過掐絲工藝鋪貼出的紙漿畫能很好地凸顯出苗族刺繡紋樣的色彩美和視覺美。通過實踐探究,苗族刺繡紋樣與紙漿畫想結合實踐教學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而且能有效地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同時也希望通過此次實踐探究有效促進民族紋樣的創新應用,使民族紋樣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和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王瑛瑛.淺析苗族刺繡藝術中裝飾性的構成要素[J].科技致富向導,2011(20).
[2]張文婧.苗族刺繡在設計中的應用與傳承[J].大眾文藝,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