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玲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閱讀能力作為小學生重要的文化素養之一,必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以重視,在老師的引導下,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條件,使其主動開始進行閱讀的練習,提升整體教學水平。本文通過闡述小學生培養自身的閱讀能力的重要性,結合目前的教學實踐的現狀發現其中的問題,為小學語文教學提升相應的閱讀能力從不同角度提出改進建議,為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助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語文教學
當前,全國中小學都在開展素質教育,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對于學生學習能力及全面發展有重要的作用。
一、培養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意義
1. 提高語文學習積極性。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主要通過閱讀相關的書籍素材并進行及時的積累,在這一過程中,會進行詞匯,句子結構的練習,寫作水平會相應的提升,溝通能力也會大大提高,語文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增長。
2. 提高表達及思考能力。小學生在進行閱讀練習的過程中,會逐漸學會正確表達自身想法,運用優美,結構得當的語言進行相應的語文創作,形成具有個人特色的表達習慣與方式,提升閱讀能力,擴展思維邏輯,增強思考能力。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及問題
由于我國素質教育開展的時間較短,過去的閱讀教學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沒有得到更好地發展,部分教師會忽視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重要性,不會主動鼓勵小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練習,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且閱讀的素材種類較少,基本以教科書為主,教師無法讓小學生理解課外閱讀的優勢,使得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大大降低,不利于其未來的長遠發展。
三、小學語文教學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建議
1. 培養學習興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讓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產生相應的閱讀興趣后,不斷擴展其閱讀面,使閱讀成為長期的行為習慣,陪伴成長。
2. 創新教學方法。小學生所處的階段較為特殊,這一階段是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要引導學生完成相應的閱讀任務,要運用多元化的信息技術手段,改變教學方法,使學生的閱讀興趣進一步提升,形成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
3. 創造課堂氛圍。教師要增添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課堂環節的趣味性,使得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進行思考,盡情想象,把握好自身的課堂節奏,更順利地完成教學目標。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尤其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從改變教學的方法開始,加入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使得閱讀教學的整個過程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使得學生養成終身閱讀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為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及其他方面的行為養成打下良好的基礎,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水平。
(責任編輯:莫唯然)
參考文獻:
[1]佘小波. 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 中國農村教育,2020(17):77.
[2]金實梅. 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 中國新通信,2020,22(0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