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智玲
摘 ?要:讓教學過程充滿趣味性,以此為在教學中的課程游戲化實踐提供理論性的指導方向。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專注度以及教學效率,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教學策略
小學生處于好動和愛玩的年齡,對他們來說,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具有一定的難度,為了使數學教師更好地統籌游戲與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使游戲化課程能最大化地發揮形式上的教育意義,讓學生能夠聚精會神地聽課,讓每一分鐘都得到充分利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喚起學習興趣是使學生積極學習,形成有效教學的關鍵條件。
設計游戲,導入教學內容課前游戲就相當于“開胃菜”,隨著素質教育的廣泛推進,游戲化教學逐漸被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每個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不但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還能順勢將教學內容導入,在低年級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常常根據對學生的學習特征進行分析,選擇課程游戲化的形式,將游戲教學法落實在教學環節之中,教師也要適時地調整自己教的特點,去面對具有差異性的各類學生的特點。讓學生自然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導入環節是一節課的初始環節,教師利用游戲的形式對教學導入環節進行創新,如果教師直接講課,不但達不到預想的效果,可能還會導致學生“漏聽”的情況,最終引起知識的脫節。教師應時刻觀察學生的聽課狀態,在各個環節切實推動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帶動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及時將學生的心思拉回到課堂上。所以,課堂上,教師的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句話,都可能在師生間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可以使課堂的氛圍既輕松又和諧。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本脑O計的語言,能把模糊的事情講得清晰、有條理,能把枯燥無味的數學內容講得生動、活潑,啟發學生去追問、去探尋,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大大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所以,教師必須精心制定教學策略,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在教學實踐中協調游戲形式與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還能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在愉悅的氛圍中將知識掌握,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為此,教師有必要更新觀念,研究數學的智慧,分析數學的方法,努力使學生像數學家那樣去學習、去思考、去發現、去應用、去創造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教師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培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課尾利用游戲,鞏固學習內容。一般課堂的最后幾分鐘是教師對于教學內容進行總結的時間,是整節課的畫龍點睛之筆,也是整節課的精華。課堂的最后幾分鐘也是教師引發學生思考最好的時機。教師可以在這個時候,利用一個小游戲來對整節課收尾,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游戲中,并通過游戲將教學內容進行總結。
因此,教師教學有方,寓教于樂,“開竅”有術,讓每個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能夠提高學生聽課的專注度,還能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促進師生之間關系更加融洽,從而達到鞏固教學內容的效果。
(責任編輯:胡甜甜)
參考文獻:
[1]楊光權. 游戲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 學周刊2016(16):48-49.
[2]魏國. 引入游戲元素提升教學實效——談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策略[J]. 吉林教育,2015(1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