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倩倩
摘 ?要:在時代飛速發展以及進步的背景下,小學教育教學形式也在向多元化轉變。本文針對生活化教學方式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的運用進行簡單的探究以及解析,希望能夠為有關教學工作人員提供理論參考以及借鑒。
關鍵詞:小學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生活化;探究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現代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的年紀尚小,生活閱歷尚淡薄,并且現如今依舊運用傳統的課程教學形式開展課程教學活動,難以激起小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學習的主動性以及積極性,使得現如今的小學生不重視對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的學習。
二、生活化課程教學形式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運用的策略
(一)引入生活實例,創建和諧的課堂氛圍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引入日常生活實例,對小學生而言極為有利,既可以通過實際例子有效豐富小學生的道德知識,也可以使得小學生迅速進入到學習的狀態中,進一步激發小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喜愛以及熱情。
(二)創建情境,進一步激起小學生對課堂生活的興趣
小學道德與法治老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教導的過程中,應當教會小學生感悟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在課程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對教學情境進行創建,使得小學生在活躍的環境氛圍中對課程的知識內容進行體會。教師應創建生活化的課程教學環境,從小學生的角度出發對問題進行考慮,在實際生活中汲取書本所需要的內容,并組織開展相對應的活動,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有效豐富課程教學的素材,還可以進一步提升教學活動的質量,進而實現將實際生活引入教學課堂中,增加課程教學活動開展的資源。
(三)設計生活化問題,進一步激發小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學習的積極性
小學生有著非常強的好奇心,善于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比如在對“上學路上”這一教學內容進行講授的過程中,小學老師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實際現象對小學生進行提問:你怎么樣來上學;在上學的路上遇見問題應當怎樣進行處理;如何才可以在上學的路上更為安全……小學生踴躍地討論以及回答問題,并根據實際經歷發表意見,尋找課程教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相似之處,使得小學生親身感受到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這有利于小學生知識與道德素質的提高。
總的來說,生活化教學方式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活動中運用的成效極為明顯,學校應當激勵小學道德與法治老師積極運用這種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將書本中的知識與實際生活中的知識相互結合,既可以有效豐富小學生的視野,還能夠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心理素養,引導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尋找自我、發現自我,使得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進一步推進小學生在正確的道路上持續發展,使得每一名小學生都可以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責任編輯:陳華康)
參考文獻:
[1]陳小勤. 讓德性在真實的教學中涵育——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例談[J]. 華夏教師,2019(13):66-67.
[2]楊秀云,吳怡樺.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探析[J].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8,18(05):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