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英 羅凌 李圣琦 蔣莉萍
【摘 要】本文闡述廣西基層衛生人才隊伍的學歷與職稱水平偏低的現狀,提出通過對教法、教材的整改實現教學資源的整合、開闊學生的自學空間、豐富教學資源,構建更適合基層衛生學歷提升人員的教學體系,提升廣西基層衛生學歷人員職業素養。
【關鍵詞】擴招 基層衛生學歷提升人員 職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15-0156-02
職業素養是從事社會各行各業職業的人員在工作中所表現出來的對自己職業的了解、適應的綜合品質和應當遵守的行為規范,是個人從事各項職業的基本要求。職業素養是一個人的內涵,可以決定一個人的行為。一般情況下,一個人的職業素養越高,越能更好地勝任并且完成工作。與之相反,職業素養較低的人往往難以勝任本職工作,在崗位上難以取得較好的成績。因此,在教育行業中,教育工作者應當使用各種方法,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為社會培養出真正合格的人才。醫療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相比其他崗位,醫務人員職業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患者的健康、生命與國家的發展和穩定。因此,應當注重培養醫學生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精湛的臨床操作技能,使他們成為優秀的醫學人才。
為貫徹落實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精神,廣西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開展了基層衛生學歷提升計劃專項的人才培養工作。學生來源于廣西區內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在職在崗人員。基層衛生學歷提升計劃專項的人才培養模式屬于“半工半讀”,這樣的學習方式允許學生在學習之外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符合當今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理念。目前廣西農村基層醫療機構人才隊伍建設仍相對滯后,衛生人員的素質、學歷與職稱水平、臨床能力普遍偏低。據一項調查研究分析結果顯示,廣西某市鄉鎮基層機構的衛生人員中,約75%是中專學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的學歷與職稱水平偏低直接影響鄉鎮衛生院基本職能的發揮,導致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能力下降,難以滿足農村患者的就醫需求,也制約了廣西基層醫療行業的進步與發展。因此,為了給農村基層醫療機構充實專業人才,提高基層衛生人員的臨床能力,做好基層衛生學歷提升計劃專項的人才培養十分重要。
一、高職基層衛生學歷提升人員職業素養培養對教學的要求
(一)教師應合理解決教學問題
高職基層衛生學歷提升班存在生源情況復雜、學生基礎差異較大、學習要求多樣等多種問題。授課教師必須注重大數據的分析與運用,充分了解學生的來源、學情等數據,為高質量教學提供科學、合理的分析依據,從而因材施教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解決教學當中遇到的問題與困難,提升教學質量。
(二)教師應注重課程教學的創新
在“互聯網+”環境下,教師應當注重對傳統課程的教學進行創新,滿足基層衛生學歷提升人員的生源多元化、學情多樣化等需求。這就要求教師將高職傳統教學的優勢、特點和效果與互聯網技術、慕課(MOOC)等網絡教學資源結合在一起,在授課過程中,以基層衛生學歷提升人員的人才培養標準為基礎,從互聯網技術、網絡課程教學、場景模擬教學等方面多維度運用MOOC等網絡教學資源,實現高質量混合式教學,更進一步發揮課程的教學優勢,提升教學效果。
(三)教師應注重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優化
高質量的教學需要以豐富、優質的教學資源為基礎。在對高職基層衛生學歷提升人員的培養中,教師應當注重全方位獲取各種類型的教學資源,并且應當重視對各類教學資源的整合,發揮高職課程的教學特色,積極多方合作,發掘更多優質的教學資源。教學資源是豐富的,包括線上線下的理論教學資源、實踐教學資源等。整合各項資源,可以更好地設計教學場景、豐富培訓項目、選用優秀的虛擬仿真教學。此外,對線上線下一些優質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還可以有針對性、高效地使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擴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因材施教,豐富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提高教學質量。
二、擴招背景下廣西高職基層衛生學歷提升人員職業素養提升的方法
(一)線上線下混合式授課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于醫學教育中已多有嘗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學校也積極采用線上線下的授課方式對各專業的學生進行授課,從各項檢測指標來看,效果相當理想。因此,結合“半工半讀”基層衛生學歷提升計劃專項人才“集中培訓與返崗工作相結合”的特點,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于基層衛生學歷提升計劃專項人才的培養是行之有效的方式。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整合優秀的教學資源,在“互聯網+”下構建優質的網絡教學平臺,實現線下面授與線上自學、交流一體化。這樣的教學方式能滿足這類學生的特點,即集中面授與返崗研修相結合,線上依托信息化教學平臺,建設健全的專業知識課程,以供學生根據自身專業知識水平的不同而自主學習,可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自我提高,擴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
然而醫學理論教學使用線上線下相結合多有嘗試并效果顯著,實踐教學選用線上線下的方式效果尚罕見報道,仍需探討。臨床技能包括了各項臨床操作技術,如問診、查體、病歷書寫、病例分析、醫囑處方書寫、輔助檢查檢驗結果的判讀、內科穿刺、外科無菌操作技術、護理技術、急救技術等多項內容,是臨床醫生診斷疾病、治療疾病最重要的途徑。只有提高臨床實踐教學的質量才能培養出合格的醫學人才。基層衛生學歷提升計劃專項的學生畢業后回到基層,他們的臨床操作能力直接決定他們服務社會和造福百姓的能力。由于基層衛生學歷提升計劃專項人才屬于“半工半讀”,在校時間有限,因此傳統的手把手面授的實訓教學模式實施非常有限,且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上課不容易看清楚教師的操作,訓練過程中無法及時得到教師的指正,課后無法進行及時的溫習,教師也無法及時監督學生的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情況,甚至無法滿足師生之間及時溝通的需求,也不能保障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或許可以彌補這樣的缺陷。因此,基層衛生學歷提升計劃專項人才臨床技能提升路徑中,也可以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于臨床技能的教學當中,以提高學生的臨床技能。線下充分依托學校實訓中心采購的先進的教學設備,根據教學設備調整傳統的授課方式,讓學生的臨床技能得到充分的訓練。線上依托信息化教學平臺,拍攝優質的微課、制作優質的課件,充分擴展學生的自我學習空間,使學生可以根據線上教學資源的自學和復習,反思自己的操作的優點、缺點,進行自我評價,鞏固加深印象。
(二)開發使用活頁式教材
活頁式教材具有靈活性,學生根據個人的特點,可以選擇在教材中取出或加入內容,如筆記、作業、教師的PPT等。基層衛生學歷提升計劃專項人才來源于各基層醫療行業的在職人員,他們雖然具有醫學背景,但在校學習時間非常有限,絕大部分時間屬于返崗工作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階段,因此,活頁式教材相當符合此類學生的特點。教學團隊整合基層醫療行業內、外、婦、兒常見疾病的種類,成立教材編寫團隊,編寫“常見社區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等活頁式教材,讓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專業知識的基礎,在工作之余有重點地進行學習、鞏固,是提升基層衛生學歷提升計劃專項人才專業素養的有效途徑。
(三)注重課程思政應用
基層衛生學歷提升計劃專項的學生將來需要承擔基層醫療行業的建設重任,他們的思想道德修養,體現了當代醫生的精神風貌,與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密切相關。因此,在互聯網時代,教師除了要改變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臨床能力,還需要在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注重加強學生的人文素養教育。結合基層衛生學歷提升計劃專項的學生的特殊性,能夠依托活頁式教材、信息化教學平臺實施課程思政。一是在教材中融入中華民族與相關疾病的戰斗歷程、英雄事跡;二是通過線上教學平臺,選擇典型案例,建設優質的資源庫,將資源庫的內容融入課堂當中,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為基層醫療行業培養優質的醫學人才。
綜上所述,在擴招背景下,探討廣西高職基層衛生學歷提升人員職業素養的提升路徑,構建混合式教學模式、嘗試活頁式教材的使用、實踐課程思政,是響應現代社會對基層醫學人才培養的需要,是與時俱進、開展信息化教學的一種體現。混合式教學模式、活頁式教材的使用可以消除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課后沒有充足的資源進行自我消化和自我評價的弊端,可以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促進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共同發展,符合基層學歷提升人員的學習時間自由化碎片化的特點,并且可以優化教學資源,提升教師的知識儲備和教學能力,增強師生之間的聯系,使教師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反饋,快速調整授課內容、方式。
【參考文獻】
[1]辛憲章,許峰,張巖松.新發展理念引領下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的高職定位與策略[J].教育與職業,2021(1).
[2]張揚,韋柳絲,黃李鳳.廣西農村基層醫療機構人力資源現狀分析——以某市鄉鎮衛生院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9).
[3]陳麗如.高職院校學生職業核心素養培育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9(6).
[4]沈文秀,陳永平.高職擴招的高質量教學要求及策略[J].職教論壇,2020(10).
[5]王壽斌.“百萬擴招”背景下高職師資隊伍建設的策略與問題預判[J].職業教育(下旬刊),2019(4).
注:2019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系統化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內科學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GXGZJG2019B103);2019年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校級項目“‘互聯網+教育背景下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與實踐”(2019JG04)
【作者簡介】劉華英(1990— ),女,漢族,廣西北海人,廣西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炎癥性腸病的診治;羅 凌(1980— ),女,漢族,廣西南寧人,廣西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兒科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為兒科學、急診醫學;李圣琦(1984— ),女,漢族,廣西玉林人,廣西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蔣莉萍(1985— ),女,漢族,廣西全州人,廣西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健康管理專業負責人,研究方向為神經病學。
(責編 龔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