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
摘 要:對于數學學科來說,良好的思維能力是指從數學的角度思考問題并有能力通過數學的方式去解決這些問題。而且越是接近現實情境的問題,越能反映出思維能力的水平。不過,數學思維能力不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而是以良好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為基礎的。沒有足夠的基礎知識,一個人就算發現了現實中的數學問題也不可能正確解決。小學是學生系統化學習數學知識的開始,要在此時為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奠定基礎。從基礎知識教學、問題有效探究和實踐應用檢驗三個方面展開相關討論,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數學是一門來自生活的學科,也必然要應用到生活中去。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社會中,科學技術、軍事研究、經濟發展等領域都離不開數學,這使得很多人已經將數學作為社會各領域創新發展所必需的學科資源,也是一個人想要在這個社會立足所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在這種形勢下,除了掌握必要的數學知識外,還必須有數學思維能力,才能實現在各領域對數學知識的靈活有效應用。教師應該抓住小學生正處于大腦快速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鍛煉,提升小學數學學科的教育價值。
一、注重基礎知識教學
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大都以直觀和簡單的方式體現出來,比如加法知識,可以用實物來加以體現和解釋。現在的小學數學教材也是同樣的思路,有很多有趣的圖片。但是,簡單知識的背后是抽象的數學思維方法。比如“加”的概念和應用,就是抽象出來的,現實中并沒有具體的形象能夠表示“加”。對于簡單的概念,學生是通過生活中的知識積累來完成認識和理解的,從而奠定其思維能力的發展基礎。比如得到一個東西后,又得到了一件完全相同的東西,這個經驗就是知識,然后產生了解“加”這個概念的需求,形成相應的數學思維。
所以,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固然重要,但是不能完全以抽象的形式進行,而是要同時注重經驗等各種類別的數學知識積累。只有具備了這些知識,學生才能有提升數學思維的需要,利用數學思維完成對數學概念的理解。例如,在學習小數加減法的時候,教師應該帶領學生進行小數的加減法練習,并在練習中鼓勵學生去分析和理解小數的概念。在取得良好效果后,再引入涉及小數的各種現實問題供學生思考和解決,在學生應用小數加減法知識技能的過程中完成對其思維的鍛煉。
二、問題探索驅動思考
思維能力的提升是無數思考過程導致的結果。根據各種現代的學習與認知理論,人的認知是一個不斷循環往復的過程。在面對一個新事物的時候,人要利用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經驗去加以理解,然后使之成為自己新的認知體系的一部分,為自己今后的思考所用,思維能力也因此得到增強。所以,培養小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就在于他們有沒有進行大量積極有效的思考。為了促進學生的思考,教師應該多提出能夠引起學生探索興趣的問題,去吸引學生思考,帶領學生去體驗思考的過程,理解數學的思維方式。
例如,在學習用字母表示數的時候,學生以往的經驗中其實有類似的部分。比如學習加法的時候,有的教師會用教具來進行直觀化的教學,以問號來代表加法的和,這個問號就可以用字母代替。如果將這個加法算式轉化為減法,那么這種方式與用字母表示數就更為相似。教師可以從以往的教學資源中尋找一部分內容,改編成問題,以開展教學活動,引發學生的興趣和對已有知識經驗的回憶,幫助學生以更高的效率完成對新知識的建構,進而掌握一種新的數學思維方式。
三、積極實踐檢驗成果
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結果要通過實踐來加以檢驗。如果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得思維活躍,但是遇到需要運用數學思維的實踐活動時很難有良好的表現,那么說明教師在教學中一定存在某些失誤,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力出現了明顯短板。教師可以在認真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調整,及時處理好此類問題,從而保證教學效果,這就是實踐的重要作用。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充足的實踐機會,做好對學生在實踐中的引導,激發學生持續參與實踐應用數學知識的興趣與信心,以有效推動思維能力培養效果的不斷
改善。
例如,教師可以設置一個數學有獎競賽的情境,教室就是比賽場地,大家需要對場地進行布置。為此,要計算各種物料的價格,設計物料具體應該如何放置,由此涉及小數、分數及多邊形面積等要素的計算,創造出一個非常豐富的實踐場景。學生可以自由結組,解決不同的具體問題,然后互相檢查,保證結果正確,競賽能夠順利開展。這樣學生又通過經驗交流的方式實現了知識的互動和思維上的“切磋”。既可以達到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又可以從中看出學生思維能力的實際水平并據此制定后續的教學計劃。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要抓好基礎知識教學,但不能止步于此,要將基礎知識作為學生思維能力提升的基礎。在教學策略方法上,則要抓住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去提高思維能力的培養效率,推動學生的自主學習鍛煉,這樣才能得到足夠牢靠的培養
成果。
參考文獻:
[1]嚴隆莉.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策略[J].求知導刊,2019(52):59-60.
[2]趙福蓉.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的策略分析[J].讀寫算,2019(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