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維導圖在現在的教學中漸漸被人熟知,它不僅有利于老師的教學,還方便人們對課程框架的理解。將這種思維導圖有效地應用于初中課堂教學中,能夠激發學生對課本的興趣,使學生能夠深入學習,快速掌握數學知識,從而便于教師教學,并提高教學質量。針對思維導圖,對于應用性思維導圖的課堂教學原理和方法進行了闡述,最后提出了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施策略,這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
思維導圖的教學無疑被認為是一種培養與提升學生思維技巧的有效途徑與手段。它是一種基于視覺學習的工具和教學資源,在數學課堂的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理論和解題的思路,并且擴大知識面。但現今這種思維導圖并沒有被廣泛應用,學生也不熟悉這個方法,所以應當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積極應用這種方法,從而改善其教學質量。
一、思維導圖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1.可行性與有效性原則
國內的思維導圖對于學習目標、學習環境和學習對象都具有一定的適應性,因此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實施。思維導圖應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上以學生為目標,根據各個班級的水平來制定相應知識內容。思維導圖要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來保證它的可操作性。策略的準確和有效性直接關系著教學的實施效果和教學效率,因此我們就要求確保這些策略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能夠有效地優化其學習效果,提高其學習效率。
2.情境性原則
思維導圖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情境性主要是將課本和現實生活相結合,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和解決自己所學的數學問題。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多媒體設備和教學工具將數學課堂帶入生動形象的情境和場景,帶領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一系列的數學活動中,使得學生通過熟悉的環境積極思考,由于教師對其進行了啟發、引導、反饋和總結,使得學生獲得了知識和經驗。
二、思維導圖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策略
1.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它是通過圖形構建知識框架,使學生能夠掌握其中的關系,并在這樣的形式上學習,因此思維導圖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同時能夠幫助學生更快地理清思路。正確引導思維導圖,不僅有利于教師的教學,還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
2.思維導圖在解題思維中的運用
解題思維不僅是老師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思維導圖應用的重點。因此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問題解決思維模式。但是在現在的教學中,學生的思維過于固化,對待數學問題會按照老師給的思維做,導致在遇到新的問題時不能換個方式思考,所以說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能拓展思維,過于依賴老師,因此這樣的傳統方法需要通過思維導圖來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使他們能夠獨立解決數學問題。
3.展開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在教學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占用一小部分時間來完成教學評價,實施課堂教學評價。通過評價,教師能知曉學生對教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注重學生思想能力的發展。在思維導圖應用的背景下,教師開展的教學評價以動機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為主要評價手段,以學生發展為評價中心,對學生發展過程中的問題進行評價。在發展性評價中,評價的目的是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對學生的評價不要局限于基本知識和技能,還應針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時,應注意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差異化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對于學生思維導圖的評價,教師不應以教師思維導圖為標準,而應在評價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三、結語
總之,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教學質量也在不斷提高。傳統意義上的教學大多呈現固化的模式,班級中教師是核心對象,學生圍繞教師收獲知識,因此學生只能被動地學習課本,而不能主動汲取書本里的內容,從而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數學大多是學生主動學習和獨立思考的科目,但是現今的課堂,學生無論在課前還是課后都需要教師的引導,所以要從根本上改變這樣的模式,將思維導圖引入課堂,使學生對數學課堂產生興趣,在無時無刻都能主動學習,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網絡,這樣的模式不僅便利了老師,同時也提高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葉向聯.基于思維導圖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探析[J].學周刊,2021(11):19-20.
[2]張杰.巧用思維導圖教學 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課程教育研究,2019(6):148.
作者簡介:劉軍平(1980.1—),男,漢族,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人,職稱:中級,學歷:本科,研究方向:初中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