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云 劉穎
【摘要】本文主要從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開展辦法分析進行闡述說明。當前教育模式在一點點地發生著改變,因此教師應當對語文的教學模式進行不斷的創新,只有這樣才可以跟上新時代改革的步伐。語文是學生自從受教育開始就學習的內容,因此應當從小抓起。當前語文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有著不言而喻的作用,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同時還可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良好發展,因此教師應當運用科學的方式提升群文閱讀的教學質量,確??梢愿闲抡n改的教學發展。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群閱讀;教學發展;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2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24-110-03
【本文著錄格式】胡秀云,劉穎.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開展辦法分析[J].課外語文,2021,20(24):110-112.
引言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發展改革,小學教師應當積極地完善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質量,從而使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得到有效的發展。閱讀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主要內容,在新課改發展的今天已經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是往往會由于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導致學生對閱讀學習興趣降低,閱讀的方式過于單一,這些問題的出現都會直接影響到閱讀質量的提升。由此可見,教師應當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從而使語文群文閱讀得到有效的發展。
一、小學語文課堂群文閱讀教學的內涵闡釋
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教學目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學要著力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引導學生正確欣賞語言優美、生動的文學作品,幫助學生感受中外優秀文化的魅力,體會人性的光輝與人生的意義。因此,總的來說,小學語文課堂群文閱讀教學的含義便是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增強正確領悟和熟練使用漢語言文字的能力。
具體而言,群文閱讀教學有以下幾種內涵:首先,語文閱讀教學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從某種程度來說,衡量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看學生是否擁有了足夠強的閱讀能力,是否能通過閱讀來滿足實際生活和個人發展的需要。其次,閱讀作為一種特殊的交流方式,中學生必須要在閱讀中養成自己的個性化閱讀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多方法閱讀,要幫助學生學會通過閱讀來實現思想上的升華。這便是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意義所在。最后,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要以培養學生對于語文的興趣為最終目的。教師使學生明白,閱讀不僅僅是獲取語文知識、提升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更是打開多彩文學世界大門的鑰匙。有效的群文閱讀教學從不以教會學生解答閱讀題的技巧為目的,語文閱讀教學的成功與否在于學生能否通過語文閱讀實現文學修養的積累,能否通過閱讀來激發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
總而言之,教師教導學生掌握文本中的語文知識很容易,但是要想幫助學生養成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卻很難??v觀當今國內中學,很多小學仍然固守傳統的教學方式,將考試作為語文教學的唯一導向,把考試成績作為評判語文教學優劣的唯一標準。這明顯有悖于新課改的理念,當代小學語文教師應明確新課改對于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要求,并將其貫徹落實。
二、目前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觀念老舊
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教師往往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老師自顧自地在臺上講,絲毫不理會學生的接受情況。在閱讀教學進行的過程中也是單純地告訴學生重點內容,學生只能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被動地接受知識。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會變得越來越低下,對于學生而言學習只有痛苦,絲毫感受不到快樂,長此以往難免會產生厭學的心理。這與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嚴重阻礙了學生對于綜合素質能力的發展。
(二)沒有挖掘文章更深層的含義
小學生對于閱讀的認識大多是一張白紙,大多數學生只會單純地對課本上的文章進行大概的泛讀,也就將課文中的文字機械式地閱讀出來。這種閱讀方式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毫無作用的,絲毫無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在閱讀時對于文章中的主要內容以及作者想要抒發的情感一無所知,僅僅是由于老師的要求才通讀一遍課文,完全沒有深入挖掘文章更深層的含義,對于文章沒有自己獨立的思考。
(三)教師引導不到位
一張白紙可以隨意染成任意一種顏色,同樣地對閱讀毫無認識的小學生也很容易被引導到任意一種方向,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至關重要。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分重視學生在閱讀上的主動性,沒有將教材上的文章進行深入的挖掘和良好的分析,無法將高年級小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高效地引導出來。
(四)沒有將閱讀與實際相結合
教師經常會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將自己喜歡,或者覺得比較優美,或者由老師推薦的語句和段落,摘抄在本上慢慢積累。但事實上,學生雖然將這些語句積累在本上,但完全沒有去應用,既沒有用在自己寫的作文當中,也沒有在生活中靈活地應用。教師在學生進行積累的同時更應該鼓勵學生對于這些知識點勤加運用,這樣才能讓閱讀與實際應用在學生的本能中實現互通,大大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三、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開展辦法分析
(一)組織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對群文閱讀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文的課堂教學時,首先任課教師應當明白文章所表達的主要內容,并引導學生進行基本的中心思想的探究,閱讀之后讓學生可以正確地表達出文章的意思,并提出相關的問題,將相關的結果添加到思維導圖當中。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思維導圖進行完善,并且檢查其中是否存在相關的問題和漏洞。教師在審查的過程中,應當給小學生提供相對的建議,讓小學生可以結合教師的思路對自身的思維導圖進行完善,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還可以提供一些優秀的文章,讓學生通過小組的形式把思維導圖繪制出來。
舉例來說,教師在給學生講述《松鼠》這篇文章時,該文章主要說的是一個小松鼠不小心跑進別人家的故事,這篇文章的內容具有趣味性,教師在講述文章時應當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并且運用學生的語言進行簡要的概括,并指導學生用自己所理解的文章內容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在學生獨立繪制思維導圖后再與同組的學生進行探討、分享,教師再提供相關的建議。然后學生再根據教師的指導,對文章進行主要內容的閱讀。學生在自行閱讀中感受文章描述小動物的靈活,并從中感受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
(二)合理利用思維導圖,統籌主題閱讀
小學的語文群文閱讀的課堂教學中,大多數的教學方式是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并為語文的群文閱讀增加了很多的趣味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文章的特點和主題,更好地開展語文群文閱讀,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以根據文章的修辭手法和寫作手法把文章進行有效的結合,把文章進行科學、有效的整理和編排。教師應當教會學生如何進行閱讀,進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技巧,以及舉一反三的能力,從而可以真正地讓小學生的群文閱讀能力在效率和質量上得到提升。
舉例來說,在某教材中的幾篇文章中都是對人物進行描寫,比如《黃繼光》《小英雄雨來》《棉花姑娘》《我們家的男子漢》。在讓學生進行群文閱讀時,應當先利用思維導圖對文章進行預習,讓學生把自主預習中所遇到的問題拿到課堂上來,進行答疑解惑;然后再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對文章進行整體思路的探討、交流;最后再讓學生選取一個小組代表,讓學生展示討論出來的學習效果。如果小學生在進行群文閱讀時可以理清文章的主要思路,在表達上也能更清晰,那就說明學生已經充分地掌握了閱讀的方式與技巧,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學生都是很大的進步。
(三)準確把握教學目標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開展中,重點是在于提升學生的知識積累,讓學生在閱讀當中能夠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和語文核心素養,從而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進行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就需要在教學中必須做到對教學目標的準確把握,才能夠真正發揮群文閱讀的價值和作用。將教學目標作為依據來進行閱讀議題和文本的選擇,從而對群文閱讀的過程進行搜集和總結,才能使群文閱讀更加具有實效性。
群文閱讀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在教學目標的把握中應當明確其中的要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邏輯能力。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將具有一定聯系和關聯的文本內容進行歸類,讓學生在小學語文的課堂閱讀當中,針對此類的文本內容進行分析和思考,觀察其中的特點和規律。在小學語文課堂當中,群文閱讀的開展中,教師要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不要過多地對學生進行干預,讓學生自主地進行探究和學習,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不斷創新和探索,開拓學生的視野。例如,在《貓》《母雞》《白鵝》這一單元的閱讀當中,每個文章中都有相似的內容和描寫的手法,教師要引導學生針對文本中的 相同之處進行探尋,總結其特點,找出其中的規律,從而使學生能夠在自主的探究和學習中,獲取相關的知識內容,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合理確定閱讀議題
1.確保議題具有價值性
群文閱讀中議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議題具有一定的學習價值,才能使學生在閱讀文本當中獲取相應的知識,從而發揮群文閱讀的作用。議題的選擇既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復雜,過于簡單議題無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從而使學生在探究中會失去興趣,過于復雜的議題會導致小學生無法有效地理解,從而不能夠開展相關的學習。例如,在《表里的生物》《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文言文二則》等文本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針對生活中的事件發表意見,說出自己的想法。當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后,教師就可以引出議題——我的想法,并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想法進入到文本的學習當中,分析文本中作者的想法都是怎樣的,又有什么樣的科學依據。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帶著自己的觀念和想法來進行文本的學習,而在閱讀當中,學生會領悟到科學的重要性,明確自己的認知是否正確,從而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懂得如何正確看待事物和發表自己的想法。能夠有效地將議題與教材中的內容和學生實際生活進行緊密的聯系,從而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以科學的理念面對事物,解決問題。
2.議題要側重語用
在議題的設定中,要將語言的運用和構建放在主要的位置,確保議題具有一定的運用性。不僅要做到對議題的類型進行有效的分類,還要結合文本的結構形式,將文本進行整合與匯總,從而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有針對性地掌握不同結構特征的文本內容,有利于學生發現其中的特點,搜集文本的規律,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同時,要引導小學生針對文中的語言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把握其中的表達手法和寫作技巧。將文本優美的句段和優秀的段落摘抄下來,對其進行探究和思考,通過其表達手法、修辭、內容等方面入手對其進行分析和思考,掌握其中的規律,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加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針對不同類型的文本類型教師要設置不同的議題內容,例如散文、小說、童話等,將其進行有效的分類整理,并設置有針對性的議題內容,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更加深入的掌握不同文本之間的特點和差異,體會不同文本形式的魅力。例如,在學習《七律·長征》《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燈光》等文本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文中分別講述了什么樣的場景?用了什么樣的手法來描寫的?讓學生進行文本內容的閱讀,并設定閱讀的議題——我愛我的祖國,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到長征時期紅軍所體現的英勇無畏的精神,領悟狼牙山五壯士的英勇事跡等等,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深入了解,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化素養。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群文閱讀教學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大有裨益。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對于小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和語言表達能力等等都具有重要意義。但想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教師在不斷地實踐與創新中完善自身,制定更加完備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合理安排閱讀計劃和競賽事項。積極發揮對學生的引導作用,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群文閱讀,需要教師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來進行文本的選擇,并確保議題的價值性,從而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漸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實現對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保證當前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可以跟上新課改的教學背景,提升群文閱讀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杜令霞.核心素養視野下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J].科技資訊,2020(17).
[2]馬紅霞.論新課改背景下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策略[J].科技資訊,2020(5).
[3]寇臻.在閱讀中成就精彩——基于新課改理念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華夏教師,2019(14).
作者簡介:胡秀云,女,1977年生,山東棗莊人,本科,中小學二級,研究方向為小學教育;劉穎,1981年生,山東棗莊人,本科,中小學二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