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玉華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小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都屬于教學關鍵,小學生具備優秀的閱讀和寫作技能,對其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時一定要將讀寫作為教學重點,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在教學中實現讀寫完美結合,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文章對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相結合的策略進行分析,旨在給相關教師提供經驗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寫作;相結合;策略
對于小學生而言,語文并不陌生。語文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小學生綜合素養,讓其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變得更容易些。要實現綜合素養的培養,就要讓小學生擁有扎實的語文基礎,即培養小學生閱歷和寫作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大部分都是將寫作和閱讀分開進行的,導致很多學生在兩者上無法聯系。為改變這一現狀,教師需改變教學方式,將寫作和閱讀教學聯合起來同時推進,如此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鑒于此,文章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讀寫教學結合策略進行分析,以給更多教師提供參考。
一、閱讀融入寫作,促進讀寫結合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開展教學通常會將閱讀和寫作分開進行,導致學生并不能將兩者很好結合,閱讀時只是單純閱讀,寫作時也不能很好運用學過的知識,閱讀質量和寫作質量均比較低,最后造成語文學習整體質量不佳。為此,教師需改變原來的教學方式,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進行教學,讓學生明白讀寫是相輔相成的。教師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進行寫作,通過實踐讓學生很好地將讀寫結合起來,逐漸達到教學的目的。
例如,教師在進行《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課內容的教學時,便可在閱讀教學中融入寫作,讓學生很好地將讀寫結合起來,鍛煉其讀寫能力。教師在開展教學之前,可先讓學生熟讀教學課文,在讓學生熟讀課文時,教師需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其在閱讀過程中將自己喜歡的句子或者詞語進行標記或者摘抄。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時間,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通讀,并記錄相關內容。學生閱讀之后,教師可讓學生分享自己喜歡的詞句,并說出喜歡的原因。學生分享之后,教師要了解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喜歡的詞句,對于存在疑問或不理解的詞句,教師需在教學時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讓學生更了解。學生對自己喜歡的詞句了解之后,教師提問引導:大家知道這些詞句可以用在哪些地方,形容哪些事物嗎?此時,學生會進入思考,教師要引導學生嘗試使用,讓學生將這些詞句運用在適合的事物當中,并組成一段話。同樣,教師需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進行寫作。學生寫作結束,教師可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在閱讀學生作品時,教師也能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也有大致了解,對于寫作優秀的學生,教師要予以表揚,對于未能將這些詞句很好運用的學生,教師也需予以鼓勵,并深入指導,讓其學會運用。教師每次開展閱讀教學時,都應將寫作融入其中,讓學生形成習慣,實現培養其讀寫技能的目標。
二、通過課外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將教學局限于教材內容上,應當拓展教學內容,豐富小學生的課外閱讀,以此積累寫作素材,實現教學中的讀寫結合。教師在引導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便可讓其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出教材中沒有的新知識,并不斷積累,將這些知識運用在平日的寫作中,在鍛煉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也培養其寫作技能,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這對于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有積極作用[1]。
例如,教師在進行《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課內容教學時,可先讓小學生學習本課內容,在小學生對本課內容學習結束之后,教師可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內容,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可將課外內容與教材內容進行結合。教師可從作者慈琪入手,給學生介紹更多關于慈琪的知識,并推薦學生在課外閱讀慈琪的作品,比如《夢游的孩子》等。教師給學生推薦課外閱讀時需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推薦一些其容易理解的文章。學生對教材之外的文章進行閱讀之后,教師可讓其總結或者記錄同一個作者所寫的不同文章有怎樣的特點,并將教材中沒有的、經典的內容記錄下來,理解后學會運用。教師可定時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進行檢查,并讓其將累積的素材用來寫作,寫作過程中教師需進行引導,讓學生很好地運用累積的素材。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盡可能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讓其在課外閱讀過程中不斷總結和記錄,然后定時使用累計的素材進行寫作,最后教師再加以指導,讓學生明白存在的問題,并不斷改正,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得到鍛煉,累積的作文素材也會越來越多,其寫作水平也會得到提升。通過課外閱讀不斷累積素材,也實現了讀寫結合,這對于提升小學生讀寫技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也能更好地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三、通過作文評點,引導學生閱讀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通常會將讀寫分開實施,作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作品點評也只是評價其優良狀態,并不會涉及閱讀,導致學生寫作時不會運用自己所累積的知識,讀寫明顯被分成兩種課程。久而久之,學生閱讀的效率得不到提升,寫作的技能也未得到鍛煉,語文教學整體水平下降,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極大壓力。因此,教師需改變現狀,在進行作文點評時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將兩者很好地融合,提升學生讀寫技能,促進教學質量提升。
例如,教師在進行習作《我的心愛之物》一課內容教學時,可先讓小學生完成寫作,在小學生寫作之前,教師可鼓勵其大膽想象,將自己的心愛之物表述出來。學生完成后,教師需認真進行評閱,將小學生寫作中的問題找出,并進行批注。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閱時,能夠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一般閱讀較好的學生,在表達上更具優勢,其作文水平也不會太差,而沒有閱讀基礎的學生,其作文水平會比較低,出現雜亂無章、無邏輯等情況。因此,教師需加強對小學生作文評價,然后有針對性地指導,根據其寫作水平推薦閱讀內容。對于寫作較好的小學生,教師可推薦一些邏輯稍強的讀物,對于水平偏低的小學生,教師可根據其情況推薦一些簡單的讀物,讓其在閱讀中積累簡單、實用的詞句,逐漸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教師在推薦小學生進行閱讀之后,為保證閱讀的效果,需定時進行檢查。在學生閱讀結束之后,教師可讓其對閱讀的內容進行寫作,即讀后感,讓學生通過寫讀后感,將自己近期的閱讀情況表現出來。此時,教師需耐心評價,并對有進步的學生給予獎勵,以激發其信心。教師點評之后,要將點評內容反饋給學生,讓學生明白自己寫作存在的問題,同時清楚自己在閱讀上可在哪些方面提升,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技能都會得到鍛煉,進而提升語文讀寫教學的質量。
四、舉辦口語交際,促進讀寫融合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舉辦口語交際對提升小學生讀寫能力都有很好的效果,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時,不要單純采用教師教,學生接受的模式,這樣的模式不會維持長時間的高效課程,反而會導致教學質量降低。教師教學中要將讀寫融合,可采用口語交際的方式,將讀和寫很好地融合,進而逐漸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在舉辦口語交際的過程中,教師要采用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不斷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在活動中提升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技能[2]。
例如,教師在教學《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一課時,便可采用口語交際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在教學中將閱讀和寫作融入其中,對學生進行培養。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讓學生閱讀文章內容,并大致掌握文章大意,然后教師引導:通過閱讀,大家了解了哪些文章內容?小學生在閱讀之后,對課文中提到的速度有大致了解,此時,教師需進一步引導,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深刻的了解。在學完本課內容之后,教師提出疑問:大家覺得世界上什么的速度最快?然后舉辦口語交際活動,采用辯論的方式對文中的疑問進行辯論。教師可將學生進行分組(按學生觀點),讓小組之間對疑問進行辯論,學生在辯論過程中,教師需仔細觀察,將學生的表現進行記錄,在辯論賽之后評價學生的口語表達。通過口語表達的評價,能將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折射出來,此時,教師可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在教學中將閱讀和寫作相融合,培養學生的讀寫技能。教師在開展教學中(寫作或閱讀),可每周舉辦一次口語交際活動,讓學生的口語表達得到訓練,然后教師再根據反饋信息對學生加強訓練,將寫作和閱讀結合起來,久而久之,學生的讀寫能力就能得到訓練,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都非常關鍵,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當重視兩者的提升。但是,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的讀寫技能分開,這對于現代的教學而言,存在一定落后性。教師要改變這一現象,就必須改變教學方式,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在閱讀中加強寫作訓練,在寫作中強化閱讀管理,通過作文點評和舉辦口語交際等方式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幫助小學生提升讀寫技能,進而促進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楊慶華.淺談小學閱讀教學中如何落實讀寫結合[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1):243.
[2]郭順年.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法的整合實踐闡釋[J].科技資訊,2020,18(31):126-12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