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語言是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一個教學因素。初中生在學習化學知識時也需要通過化學語言去表達、解釋各類問題的解題思路,而教師同樣也需要通過化學語言來解釋化學規律,以便讓學生及時內化化學概念。本文將客觀分析初中化學教育階段的認知特點,并以核心素養教育為基礎,客觀分析化學用語的學習進階策略。
【關鍵詞】初中化學;化學用語;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8?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3-0078-02
【Abstract】Language is a very important and indispensable teaching factor. When learning chemistry knowledg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lso need to use chemical language to express and explain various problem-solving ideas, and teachers also need to use chemical language to explain chemical laws so that students can internalize chemical concepts in time. This article will objectively analyze the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education stage, and based on the core literacy education, objectively analyze the advanced learning strategies of chemistry terms.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Chemical terms;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化學用語主要包括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及其他化學圖式,用于表示物質的組成、結構、化學變化等,是學好化學的重要工具,因而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受到教師的高度重視。化學用語表達能力薄弱的重要原因在于,教師對化學語言學習的特殊性認識不足,同時存在“超標、亂序、失策”等問題。在教學中要想解決上述問題,須構建“以學科素養為魂、以認知規律為綱、以真實問題為境、以學科知識為本、以學習進階為準”來指導化學用語教學。
一、前結構水平,以生活資源實現化學用語指導
前結構是指,初中生還未正式學習化學知識之前的認知階段,學生并不了解化學用語的表達方式、書寫結構,也因此無法真正使用化學用語進行學習表達。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卻能經常看到一些化學用語,比如食品營養成分概括與比重分析,抑或是常見藥物的說明書等,這些本身便是攝入化學用語的重要知識媒介。對此,教師則應主動整合相應的生活資源,組織學生學習化學語言,使其初步感受化學用語的特點。在學習緒言時,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感冒藥、阿莫西林、斯達舒等常見藥品的說明書。在閱讀說明書時,學生可以看到有許多化學符號,還有一些生僻字。這時,教師應適時地簡單介紹有關各類藥物的主要成分,引導學生認讀這些生僻字、化學符號,同時使學生感受到使用化學符號的便捷,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符號的迫切心理。
二、單結構水平,以單一知識解決單一問題
單結構水平是指,初中生剛剛接觸化學知識,且只能使用單一的知識來分析單一問題的認知階段,也是化學入門階段。在此過程中,初中生可以規范化學用語,但是卻不擅長發散思維,整合化學知識。因此,教師則應遵循學生的化學認知規律,引導學生使用單一的知識去分析、解釋單一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化學表達,初步培養學生的化學用語能力。同時,教師應根據認知規律,結合教材內容,創設真實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開展逐級遞進式學習進階化學用語教學,如從緒言開始有計劃地要求學生記住適量的元素符號并經常鞏固。隨著學習的深入,如在“空氣”一課教學中,此時教師可適時地引入一些物質的命名及化學式的書寫,如空氣中出現的氧氣、氮氣、二氧化碳、水等化學式的書寫,使其初步嘗試利用化學式來解釋、表達空氣的氣體成分,及時鍛煉學生的化學語言表達能力,并使其熟記相應的化學用語。這樣,有利于分散難點,有利于改善學生的化學認知狀態,也能逐步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可以直接豐富學生的科學認識,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化學用語表達能力。
三、多點結構水平,圍繞問題解決活動整理化學知識
教師應樹立以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教學目標,重視以核心概念的建構為基礎,初步引導學生從“宏觀—微觀—符號”表征的化學思維來認識物質結構以及化學變化。隨著積累的化學知識掌握程度提升,學生可在解決問題時整理多個單一的化學知識,逐步提高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這就意味著學生的化學用語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所以教師應該創設真實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圍繞學習情境去整合化學知識,切實發展學生的化學用語能力。如“H2O”對于初學者來說,可能是英文字母加數字。但隨著學習的深入,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宏觀與微觀的聯系,使符號表征成為聯系宏觀與微觀的紐帶,使之形成三位一體。如在進行《化學式與化合價》認知化學式的意義教學時,教師可以適時地提出將“元素”“原子”“分子”或“離子”填入下圖(圖1)空白圈內;說說“H2O”能表示的信息?并說明推測的依據。
四、關聯結構水平,通過思維導圖展現知識關聯
開展有意義的學習,關注對知識的內化過程,引導學生建構知識網絡、使之形成觀念,并培養、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之后,便可進入關聯結構認知階段,教師應適時引導學生從各個維度、不同層次去整理化學知識的內在關聯,從而快速提升學生的化學語言表達水平。為此,教師可主動借助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歸納、分析知識關聯,使其形成完整的化學認知結構,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化學用語能力。
吳俊明教授認為:符號總是負載著某些信息,是信息的攜帶者和高級載體,是信息傳播的最重要的工具。如對“H2O”認知,可以采用如下思維導圖(圖2)引導學生內化知識。
五、抽象拓展水平,以核心概念建構實現抽象拓展
從認知規律來看,思維發展經歷從“感性”到“理性”“形象”到“抽象”“定性”到“定量”“靜態”到“動態”的建構過程。為此,教師應積極通過核心概念認知模型的建構,引導學生體驗認知模型在核心概念中的重要作用,使學生逐步形成多層次、多角度認識信息間的有效關聯的意識,培養比較復雜的判斷、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便逐步優化學生的化學用語應用水平,實現學生抽象拓展水平的發展。如《常見的酸和堿》有一明一暗兩條線索,脈絡清晰。“明線”:酸、堿與指示劑作用→幾種常見酸和堿的性質、用途→酸和堿溶液的導電性實驗。而貫穿本節內容始終的“暗線”是化學基本認知物質的素養:從宏觀到微觀、從性質到用途、從結構到性質、從個別到一般的基本觀念。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設計學生對常見的酸和堿的認知活動,構建“酸、堿”這兩個核心概念,以幫助學生構建學習一類物質的知識體系的策略,以及通過后續學習,最終構建以酸、堿、鹽知識為核心,以宏觀—微觀—符號表征為抓手,幫助學生初步形成“在一定條件下物質可以轉化”的觀點。
總之,化學用語承載著物質組成、結構、性質、變化規律等方面的信息,是化學思維活動的物質載體。因此,教師須在學科素養視域下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以學習進階為目標來循序漸進地組織化學用語教學,以解決在化學用語教學“超標、亂序、失策”等問題,幫助學生及時內化化學概念。
注:本文為三明市初中“壯腰”工程研究專項課題“在總校制背景下,初高中化學教學銜接研究”(項目編號:ZXKTC-1912)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吳俊明.對化學語言及其教學的再認識[J].化學教學,2015(07).
作者簡介:鄧衍斌(1965.11-),男,漢族,福建三明人,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化學教學。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