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張兆基
【摘要】 文章以智慧教育和智慧學習環境的概念和內涵為基礎,立足民族院校學習者的特征和大學英語教與學的現狀,從系統、技術和應用三大要素對民族院校大學英語智慧學習環境的構建進行了描述,提出要以學習資源、學習平臺和學習服務為建設重點,構建一個適合民族院校大學英語教與學以及學習者特征的大學英語學習環境,從而促進高等教育信息化發展和英語學習環境的創新性變革。
【關鍵詞】 智慧教育;學習環境;民族院校;大學英語;信息技術
【作者簡介】王靜(1981-),女,陜西岐山人,西藏民族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少數民族外語教育、跨文化傳播;張兆基,西藏民族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教育信息化。
【基金項目】西藏自治區2019年度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民族院校大學英語智慧教學模式研究”(項目編號:JG2019-12)和西藏民族大學教學改革項目“ 基于 OBE 教育理念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與評價模式研究 ”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
隨著移動互聯網、云計算、“云+網+端”等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信息化逐漸普及,智慧教育逐漸引起全球高校和學者的關注。運用先進的智慧教育理念和信息化技術,建設新型的學習環境也成了高等教育信息化發展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教育部先后頒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和《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點》,都明確提出“注重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建設智能化教學環境”的要求。因此,為英語學習者提供信息化、數字化、智慧化、資源化的英語學習環境將是大學英語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本研究將從建構主義和混合學習理論出發,從語言學習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視角,以民族院校大學英語教與學現狀與學習者的特征為前提,重點對網絡學習平臺和資源的建設和運用進行探討,以期對民族院校大學英語智慧學習環境的構建提供有利參考。
二、智慧教育和學習環境概述
智慧教育理念的提出,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關注。學者們一致認為,智慧教育是當代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高端形態,且“是當代教育的必然走向”。黃榮懷提出,智慧教育系統由智慧學習環境、新型教學模式和現代教育制度三個層面構成。對于作為智慧教育系統三大重要層面的智慧學習環境,國內外不同學者從各自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構想。馬來西亞學者 Chin認為智慧學習環境是一個以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基礎、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環境,可以適應學習者不同的學習風格和學習能力,可以為學習者終身學習提供支持,也可以為學習者的發展提供支持。鐘國祥等提出智能學習環境是以學習者學習為中心,由相匹配的設備、工具、技術、媒體、教材、教師、同學等構成的一個智能性、開放式、集成化的數字虛擬學習空間。黃榮懷等學者,在總結國內外學者觀點的基礎上,提出了智慧學習環境的準確概念:智慧學習環境是指“一種能感知學習情景,識別學習者特征,提供合適的學習資源與便利的互動工具,自動記錄學習過程和評測學習成果,以促進學習者有效學習的學習場所或活動空間”。
從以上概念可以得出,智慧學習環境是以學習者為中心,能滿足不同學習者多元化、個性化需求和發展的,具有海量學習資源和先進技術服務功能,能將課內與課外、線上和線下學習科學融合起來的虛擬化、信息化、資源化、智慧化的新型學習環境。民族院校大學英語智慧學習環境的構建與建設,是一項涉及設備、工具、技術、教材、教師等多方面的浩大系統工程,需要學校決策層面、教務和教學管理部門、網絡中心或信息技術部門、教師團隊、財務部門等多部門和人員的參與和協調。
三、民族院校大學英語智慧學習環境的構建
在我國民族院校大學英語學習者當中,有一定比例的學生是來自少數民族地區的少數民族學生,少數民族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較薄弱,和其他學生相比有較大的差距。為此,以中央民族大學、西藏民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為首的諸多民族院校都實行了大學英語分層次或分級教學改革,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而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移動新媒體平臺、平板電腦、電子閱讀器等電子設備的快速發展與普及,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和學習環境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們的英語學習需求。筆者在西藏民族大學、貴州民族大學和西南民族大學所作的問卷調查顯示,民族院校大學英語課程與信息技術融合方面有以下特征:
第一,民族院校學生生源差異較大、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大學英語課程普遍進行了分層次或分級教學改革,均效果顯著,但分層次和分級教學模式下的教與學都急需有針對性、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指導。
第二,生于信息時代、被稱作 “數字土著”的新時代大學生,不滿足于傳統的課堂教學和教材內容,課堂上受多樣化的智能終端“分心”現象較嚴重。
第三,少數民族學生對新生事物好奇心強,受少數民族文化、漢文化和外語文化的多元文化影響,對外面的世界和異域文化較感興趣,但和外籍人士交流和接觸或者出國機會甚少。
第四,大學英語課程普遍課堂時空有限,學習環境單一,教學效果“費時低效”,課程教學和信息技術融合度較低。
綜上所述,民族院校大學英語教與學的形式及學習環境建設的任務亟待解決,民族院校的管理層和教師應高瞻遠矚,深入貫徹智慧教育理念,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從大學英語學習環境的系統要素、技術要素和應用要素三方面進行探討。
1.民族院校大學英語智慧學習環境的系統要素。民族院校大學英語學習環境的構建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思考如何通過信息技術手段促進教師、學習者和信息技術之間的系統關系,構建適合本校特色的學習資源并進行有效管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線上、線下英語學習有效銜接起來,促進學習者之間的協同和互動以及學習者知識之間的構建。鐘志賢指出學習環境要素是由活動、資源、情境、學習共同體、工具、支架及評價等七個要素組成。黃榮懷等認為“學習環境由資源、工具、學習社群、教學社群、學習方式及教學方式六個要素組成”。由此得知,資源、工具、交互與支持四個要素是學習環境最基礎的系統要素。構建民族院校大學英語智慧學習環境,是一項涉及設備、工具、技術、教材、教師等多方面的浩大系統工程,海量的網絡資源、平臺資源、教學資源、教學設備(包括軟件和硬件)、各部門之間的協作與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交互以及技術的支持都將影響智慧學習環境的構建。
2.民族院校大學英語智慧學習環境的技術要素。技術要素是大學英語智慧學習環境構建的保障,只有在先進的信息技術支持下,智慧學習環境下的各項學習活動才能順利開展。民族院校大學英語智慧學習環境的技術要素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信息化管理平臺和服務平臺。智慧學習環境下的系統和平臺的建設、資源建設、資源利用、師生互動、評價與反饋等環節,都需要先進的技術服務和技術人員做好后臺管理工作,為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供一切技術支持和保障,這是智慧學習環境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第二,教學或者學習平臺的利用和建設。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可以利用現有的教學應用軟件進行大學英語教學和學習。利用最普及的微信群、QQ群,可以進行資源分享、教學互動和學習檔案的建立。FIF口語、詞達人公眾號、可可英語App、U校園App等應用軟件都可以直接用來進行口語、詞匯、聽力等多方面的學習。只有有教務、教學管理部門、網絡中心或信息技術部門、教師團隊、財務部門等多部門和人員的參與、協調與支持,才能保障大學英語學習環境的順利構建。
3.民族院校大學英語智慧學習環境的應用要素。民族院校大學英語智慧學習環境的構建,重點不在于設備和技術的先進性,而在于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學習平臺,促進學習方式和學習環境的創新型變革和發展,促進不同學習者的有效學習。民族院校大學英語智慧學習環境的建設,要以學習資源、學習平臺和學習服務為建設重點,有效構建大學英語智慧學習環境,促進大學英語教與學的進一步改革。
(1)學習資源。大學英語智慧學習是將信息技術與語言教學有機融合起來,利用學習資源進行的數字化和信息化學習。民族院校大學英語學習資源建設可以從以下三類渠道進行構建:第一,有效利用在線開放課程平臺建設的線上課程資源。民族院校大學英語教學可合理利用國家級現有的資源平臺和精品課程資源,再結合本校大學英語課程使用的教材,實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第二,自主建設適合本校學生英語學習的學習資源。民族院校的管理部門和教師應該深度研究本校學生學習特點,為不同學科、專業、學習基礎和需求的學習者量身打造符合其特點的微信資源公眾號和校園網自主平臺等其他學習資源。這類資源的建設既能彌補現有資源的不足,也能根據本校學生群體進行有針對性且有效的學習資源補充。
(2)學習平臺。在移動新媒體的支持下,各種學習平臺可以為學習者提供學習資源,滿足學習者隨時隨地隨需對學習資源的訪問、傳輸、分享和管理,也可為教師和管理者的管理、監控和評估提供便利,從而實現資源訪問、學習管理、協作學習、高效互動、科學評估、資源儲存與共享、即時通訊和反饋等需求。學習平臺的使用和建設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做起,第一,使用國內主流英語學習平臺,例如,FIF口語平臺、藍鴿學習平臺、英語趣配音、可可英語等多種英語學習平臺或者App都為民族院校大學英語學習帶來了便利與高效。第二,為本校學生或者本民族地區設計和研發符合本?;蛘弑久褡鍖W生特征和個體發展的英語學習平臺。
(3)學習服務。學習服務是智慧學習環境中貫徹整個學習過程的一個必要環節,也是各項學習能順利進行的基礎。首先,學習服務體現在信息技術和大學英語學習的無縫對接,對學習者提供真實情景的語言學習環境、學習資源、各學習平臺的后臺管理和數據統計等服務,滿足不同學習者的各種學習需求和長期發展。第二,對于民族院校的各類學生群體,學習服務能根據學習者的個性需求和興趣愛好,主動推送符合條件的學習資源,幫助學習者在海量的學習資源中準確定位自身能力和需求,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從而提高學習實效性。第三,學習服務還能對英語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和路徑進行詳細記錄和監控,并對其進行歸納、分析和評價,學習者可以利用學習服務反饋的結果和信息,及時調整學習行為和計劃,教師、管理人員也可利用學習服務功能,對學習者進行科學、合理、有效地引導和監督,幫助學習者逐步提高元認知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四、結語
智慧教育視域下,民族院校大學英語智慧學習環境的重構,需要以理念、技術、人力和資金為前提,是一項任務艱巨、涉及面廣的系統工程。目前,由于技術和人力等因素的制約,民族院校大學英語教學還沒有全面開展智慧學習環境的建設工作。但是,隨著智慧教育、智慧校園、信息技術的普及和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進一步發展,民族院校和其他高校都會逐步加大智慧學習環境建設的步伐。因此,民族院校的管理層和決策部門,應該緊跟時代步伐,高瞻遠矚,更新教育教學理念,立足本校學習者特殊性和大學英語教與學的現狀與實際,深入學習和掌握智慧教育和智慧學習環境建設的理念、特征和要點,對大學英語教學進行有針對性的系統設計,聯合相關部門,規劃適合本校特點的大學英語智慧學習環境框架、學習資源的建設、學習平臺的選擇和開發、學習服務的管理、教學體系的設置等內容,構建一個能滿足學習者個性需求與發展、提供仿真環境的智能化、個性化、資源化的英語學習環境,推動民族院校大學英語教與學模式的重大變革和發展,切實有力地提高學生大學英語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S].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2]祝智庭,賀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電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3]黃榮懷.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從環境、模式到體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6):3-11.
[4]鐘志賢.論學習環境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05(7):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