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是當今國際交流中最常用的一種通用語言,也是我國教育科目中的一項重點教學內容。英語不僅僅是一門語言,也是一項技能,更是一個職業。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才市場對于人才的要求也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學歷型人才,而是可以把英語知識、英語技巧靈活運用于生活和各個工作場合的專業技能型人才。企業用人需要的轉變也推動了高職英語教學的改革,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成為當前高職教育教學的主要目標。本文就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策略進行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高職教育;英語教學;改革策略
【作者簡介】潘杰,安徽省亳州幼兒師范學校。
新課程改革后,全新的教育理念隨之提出,我國的各個高校和高職學院都圍繞著素質教育理念對學院的教學目標進行重新=地革新設定,為國家培養更多的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然后輸送到一線所需的工作崗位中,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貢獻力量。如何在提升學生聽、說、讀、寫、譯各方面英語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成為近幾年來高職英語教師不斷探索的課題。
一、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現狀
第一,應試教育理念在很多教師思想觀念中已經根深蒂固,加之部分教師對素質教育理念的分析和理解不夠透徹,使得教學理念的革新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過渡和適應,這個階段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出現理念模糊、目標模糊的教學狀態。在教學設計和實施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很好地體現出來,整個教學過程還是以教師為主導居多。
第二,教學模式單一,英語教學課堂的互動率不高,學生的學習任務重,沒有更好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很多學生都還依靠機械性的記憶和反復的習題練習來鞏固知識,課堂學習中以教師的講解和翻譯為主,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大,對英語學習和探索的主觀能動性不強,教學內容都圍繞教材而進行,學生的思維固化,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個性化發展。
第三,很多學生在畢業后光學了一肚子的墨水,但是不會說,也就形成了所謂的“啞巴英語”狀態,在工作過程中不能靈活變通,英語的應用和表達古板、形式化。造成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在學習期間沒有進行有效的實踐練習,部分教師的教學過程局限在課堂中,沒有將課下的時間利用起來,使得學生的實踐空間變小,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也得不到有效的培養和提升。
第四,部分高職院校的評估考核還是依靠期中、期末以及英語的四六級考試來進行。這樣的評估體系對于新時代的大學生來說已經不適用了,其并不能完善的評估一個學生的綜合學習情況,教師的教學很多時候都是依據評估標準而進行的,這也就導致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還是側重于傳授學生考試技巧和理論知識,也就使得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阻礙重重。
二、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策略
1. 革新教育理念,明確教學目標。教育理念是教師教學工作的思想指南,教學目標是一系列教學工作開展的方向和前提。所以教師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過程中,必須革新教育理念。新課程改革所提出的素質教育理念是現階段中國教育的統一思想指南,教師要深入分析、研究、理解素質教育的內涵、意義,掌握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內容,明確素質教育對當代學生發展的重要性。另外,教師要結合自身的教育工作經驗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分析不同內容的特點,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有針對性地設置明確的教學目標以及核心素養培養計劃,這樣才能保障高職英語教學課程的有效開展。比如:在學習“Greeting and Introduction”的時候,教師要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文化品格。高職所學英語知識中的問候和介紹,不再是簡單的Hello,My name is xxx,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問候和介紹方式,這是一種禮節,一種文化,所以在學習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要找準教學目標和重點,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2. 創新教學方法,尊重個性發展。在深入研究新課程改革內容、意義的情況下,教師會認識到傳統教學模式所存在的弊端,然后充分利用身邊可以用的途徑和資源來創新自身的教學方法。素質教育理念提出后,教師隊伍在不斷地努力探索下開發出了很多新型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方法有其自身的特點和作用,高職教師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學情和教學內容選擇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可以充分參與到課堂中,提高課堂互動率;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理論與實踐結合、課內與課外結合、自主與合作結合的多元課堂教學,給學生展示自己、開發思維的機會,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比如:教師可以將小組合作學習和項目學習法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提升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實現相互之間的取長補短、合作共贏。或者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基礎開展有效的分層教學,保障每個學生都可以實現潛力的激發和全方位的穩步提升。另外,教師還可以結合翻轉課堂進行有效的線上教學,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2]。
3. 豐富實踐教學,拓展鍛煉空間。實踐教學活動對于高職英語課程教學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定期組織趣味性的、意義豐富的實踐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在良性的競爭環境和真實的職場模擬中提升實踐能力,開闊視野,拓展實踐練習空間。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未來的工作發展中靈活應對各種場合,處理各種工作問題,將個人潛力充分激發,實現個人價值的充分發揮。教師組織實踐教學活動也是實現理論與實踐結合教學,進而推動培養應用型高素質人才的必要途徑。比如:教師可以分專業設置真實職場模擬訓練,如學前教育專業設置幼兒園某一特定活動場景,酒店管理專業設置酒店大堂場景,以此來實現學生與崗位的對接,或者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辯論賽、演講賽、英文話劇表演、英語才藝表演等,提升學生對語言的使用能力、創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4. 完善評估標準,促進全面發展。傳統應試教育的教學目的主要是提升成績,掌握應試技巧,練習解題速度等,所以傳統的評估標準也是以此為主線進行制定的。但是隨著高職英語教育教學目標的轉變,其評估方式和評估標準也要隨之進行完善。首先,學生的詞匯儲備量、語法掌握情況、聽力、文章的閱讀和寫作水平這些英語學習基礎學生必須掌握。其次,課堂參與度、互動率,在項目完成或者實踐模擬教學中的具體表現,像是創新思維、批判思維、科學思維、反應能力、適應能力等,都要詳細地體現在評價標準中。最后,學生在學習中表現的綜合素質,比如:團結意識、良性競爭意識、互相幫助意識、對不同人文文化的態度等都體現了一個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和綜合素質,所以教師要深入探究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所需的條件,然后有根據地對評價體系進行科學的完善,以此來梳理教學目標和計劃,進而更好地將學生培養成為國家需要的應用型人才[3]。
三、結語
總而言之,英語已經發展成為新時期的大學生都應掌握的語言技巧,提升英語教學質量,推動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是刻不容緩的,教師應從轉變教育理念開始,明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意義,然后通過不同的途徑結合班級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其自主學習能力,并在實踐教學訓練中拓寬視野,豐富認知,提升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實現英語知識、技能、素養的全面提升,推動高職英語教學改革進程,進而滿足企業和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胡南.高職高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英語教學相關問題探究[J].信息周刊,2019(52):1-2.
[2]陶晉宇.信息化背景下高職應用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探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1):246.
[3]俞慧中.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初探——以酒店管理專業英語為例[J].文教資料,2019(11):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