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小惠
摘 要:思維導圖能夠將抽象化的數學知識轉變為具象化的文字表述,使復雜的數學知識變得簡單化、形象化,并且更易于學生接受和理解。尤其對小學數學來說,涉及的數學概念、定理、定律較多,學生常常遇到學習瓶頸,難以吸收和消化相關的數學知識點。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實踐教學當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養成。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導圖;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7-004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7.021
思維導圖主要是圍繞一個關鍵詞組,向外發散出一個或多個關節知識點,而每一個關節知識點亦可以作為新的關鍵詞組,繼續向外發散出多個關節點,使原本復雜的知識脈絡變得清晰、直觀,因此受到學生的普遍認可與青睞。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教師運用思維導圖開展教學活動對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與數學應用能力,將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一、運用思維導圖,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開啟成功大門的一把金鑰匙,只有學生對數學學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快速提升數學成績。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引入數學課堂,將本節課所要講述的數學知識轉化為清晰直觀的樹狀圖,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對學生學好數學知識提供幫助。
以“運算定律”為例,由于本單元涉及的運算法則較多,學生在運用這些定律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時,極易出現“張冠李戴”的情況,以致事倍功半。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當緊緊圍繞學生的興趣點,將加減乘除的運算定律轉化為思維導圖,從而既能加深對每一個運算法則的印象,也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將“運算定律”作為關鍵詞組,由此延伸出乘法運算定律、加法運算定律、四則運算法則、減法的運算性質,然后將這四個關節點作為關鍵詞組,再次延伸出多個分支。
教師在演示制作思維導圖的具體步驟時,學生可以跟隨教師的演示進度,想象每一個關鍵詞組能夠衍生出哪些分支節點,學生的腦海當中就會對加、減、乘、除的運算定律產生深刻印象。通過這種方法,所有的運算定律全部被歸納在一個思維導圖當中,學生參照思維導圖能夠直觀地看到每一個運算定律和法則,進而對本單元知識點產生深刻印象,在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時,也能夠靈活自如地運用[1]。
二、小組合作探討,構建思維導圖框架
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課堂的廣泛應用,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但在實踐教學當中,教師常常使用已經形成固定模式的導圖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的個人潛質與創造力受到約束和限制。久而久之,學生的大腦思維意識固化,數學學習成績也將變得不理想。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充分發揮每一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探討的方式,圍繞教師設置的主題任務,由小組成員單獨完成思維導圖的構建過程,這樣既能夠深入挖掘學生的個人潛質,也為學生搭建了一個知識互補、情感互通、思維互動的平臺。
比如在學習“簡易方程”的知識點時,教師首先講授方程的概念,并列舉一些簡易方程的實例,以加深學生對這一單元知識點的印象。然后將學生劃分為4—6個合作學習小組,教師針對簡易方程知識點給各小組布置一個課堂思考與探討的主題任務:“請各小組圍繞簡易方程,創建一個思維導圖,要求將簡易方程的相關概念、運算法則、實際應用等內容體現在同一個導圖上面。”當學生接收到教師的主題任務后,隨即進入思考狀態,各小組成員通過暢所欲言的討論,集思廣益,快速地解決這一問題。此時,教師可以在每個小組當中選擇一名學生代表作答[2]。學生:“以簡易方程作為關鍵詞組,由此延伸出三個關節知識點,即用字母表示數、解方程、用方程解應用題,然后圍繞這三個關節點,再次延伸出與這三方面內容相關聯的知識點。”當各小組分別表達了各自的觀點后,教師應當及時做出客觀、公正的點評,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由于學生剛剛接觸方程知識,對方程的概念以及具體用法比較模糊,教師可借助思維導圖,將列方程、解方程的思路與脈絡清晰地呈現在樹狀圖上,使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提示,快速接受和理解方程知識。尤其是在解決與簡易方程相關的數學題型時,學生可以借助思維導圖的提示與引導,快速找到解決問題的捷徑,進而提高解題效率。通過這種方法,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鍛煉和培養,而且在自行創設思維導圖時,大腦思維也將始終處于活躍狀態,這就為其個人潛質的挖掘與開發創造了必要的先決條件。
三、借助思維導圖,延伸知識脈絡
學習數學能夠活躍學生的大腦思維,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歸納概括能力以及分析判斷能力,而思維導圖特有的發散式構架特點,將數學學科中的重要知識點分解細化成多個具體的知識脈絡,不僅把一個難于理解的數學問題變得簡單化與清晰化,同時也覆蓋了與該知識點息息相關的所有分支體系。學生通過思維導圖能夠快速判斷出哪一個關鍵詞組屬于重點知識,哪一項分支內容屬于難點知識,進而將關注焦點集中在這些重點知識與難點知識上面,這對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將大有幫助。因此,教師在教學課堂上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將所學的知識點繪制成一個宏觀的思維導圖架構,然后創設一個問題情境,搭建一個和諧的師生互動平臺。
例如在學到“三角形”的知識點時,教師首先將三角形的思維導圖呈現在學生面前。在畫面中,三角形為核心層,由此延伸出三角形的定義、三角形的性質以及三角形的分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的刪減功能,將這三個關節點延伸出的知識脈絡清除,然后選擇學生代表分別回答三角形的定義、性質以及分類。學生回答完畢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的還原功能,展現出以三角形為關鍵詞組的完整的思維導圖,并與學生的答案相對照,找出學生的遺漏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