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金輝
摘 要:初中化學教學是學生接觸化學知識的初始階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注重化學基礎知識的教學,讓學生能通過主動探究構建化學知識體系,又要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讓他們主動參與化學學習活動。在設計教學時,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利用多個教學環節來進行引導,使學生隨著掌握化學知識的增多,逐步提高化學學習能力,具備較強的化學實驗操作能力,在深入探索中提高核心素養,打造高效的初中化學課堂。
關鍵詞:初中化學;探究式教學;問題情境;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7-009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7.047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創新觀念,建立新型師生關系,選擇多種創新教學模式,構建生動的化學課堂,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能力。
一、注重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習興趣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要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設計趣味性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使學生在課堂上受到吸引,主動探索教材中的化學知識,在趣味課堂上發揮思維的活躍性,促進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在趣味化學課堂上,學生以輕松的心態面對化學學習,可以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在探究式學習中完成學習內容,推動化學教學的高效進行。
(一)利用趣味內容進行導入
趣味性的導入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化學知識產生好奇心,主動參與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在設計導入內容時,教師要結合化學知識和學生的興趣點,讓學生在一開始接觸化學知識時就體會到化學學科的魅力,產生學好化學知識的想法,積極地投入到化學知識學習中。通過設計導入環節,化學課堂在活躍的氛圍中開展,學生對化學知識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思考,認真分析教材中的知識點,并能夠抓住重難點進行學習與理解。在選擇導入方式時,教師可以利用趣味性化學小實驗進行導入,也可以利用圖片進行導入,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視頻進行導入。靈活選擇導入方式,充分發揮導入環節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作用,讓他們進行高效的學習。
(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在初中化學探究式教學中,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在獨立思考中完成對知識的分析和理解。學生在自主探究時,教師為了提高他們學習的有效性,可以設計導學案,把教材中的重點內容寫到導學案中,讓學生在導學案的引導下進行化學知識的學習,逐步深入地掌握教材中的知識點。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在他們遇到疑問時,巧妙地進行點撥和啟發,讓他們能再次分析和思考有疑問的地方,在思維深入發展的過程中掌握化學知識,實現高效的自主探究。
(三)設計趣味教學環節
初中生剛開始接觸化學知識,教師要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需要結合教學內容設計趣味環節,為他們創設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從而主動投入到化學知識的學習中。在趣味環節中,學生的學習動力被激發起來,在思維活躍的狀態下分析化學知識,快速掌握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并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重難點知識的探索。設置富有趣味性的教學環節,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更多的化學學習的樂趣,在化學課堂上時刻保持興奮、積極的狀態,加深對知識內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學“化學真奇妙”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展示一張白紙,上面預先用酚酞寫好“化學”兩個字,然后讓學生向紙上噴堿液,這時白紙上顯現出“化學”兩個字。這種神奇的現象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化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沉浸在活躍的氛圍中探究化學知識,通過認真學習認識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在探究欲的引導下進行化學知識的深入學習,逐步掌握豐富的化學知識。
二、開展生活化教學,促進化學知識體系構建
生活與化學知識有著緊密的聯系,在開展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設計生活化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來理解化學知識,能夠讓他們在生活中發現化學知識,體會到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大大提高他們的求知欲,加深對化學知識點的理解。隨著掌握的化學知識越來越多,學生在生活化課堂上對化學知識的記憶效率越來越高,促進了他們化學知識體系的構建。例如,在教學“溶液的形成”時,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把少量食鹽、白糖、植物油分別倒入裝著水的燒杯中,輕輕攪拌之后觀察燒杯中的液體。學生結合熟悉的生活素材,認真積極地學習了教材內容,認識了溶解現象,掌握了溶液、溶劑、溶質等概念,能夠主動探究幾種物質在水中溶解時溶液的溫度變化。創設生活化的化學課堂,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他們能夠借助熟悉的生活知識來理解化學知識,有利于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
三、創設問題情境,發展思維能力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教師需要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讓他們學會獨立思考,有效解決學習中的疑問,促進對化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化學教材中的重難點知識設計問題情境,利用問題來引導學生,使他們能有目的地探究問題,結合問題思考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點,最終達到掌握所學知識、正確解決問題的目的。當正確回答化學問題時,學生受到教師的表揚,能夠得到激勵,使他們堅定學習化學的信心,能夠主動分析化學問題,促進化學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在教學“化學反應中的質量守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教材內容的自主學習,了解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在進一步深入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主要內容設計問題:過氧化氫分解,質量是否發生改變?化學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的質量關系是什么?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解釋是什么?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進行了教材內容的學習和化學實驗探究,結合實驗掌握了化學反應中的質量守恒定律,并能描述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運用質量守恒定律解決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