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為了在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許多企業不得不選擇并購,因為僅僅依靠自身積累無法完成資產規模、經營業績的快速增長,而并購可以實現質的飛躍。但是并購活動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增大了企業面臨的各項風險,其中財務風險尤其重要和突出。基于此,文章從三個方面來闡述各項控制風險的有效措施。首先,介紹了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定義與分類;其次,闡述了并購過程中財務風險的成因;最后,針對各種財務風險提出控制風險的措施。
關鍵詞:財務風險;并購;風險防范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上市公司、民企企業、國有企業等都面臨著愈發激烈的競爭,為了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搶占市場,僅僅依靠自身積累實現業績快速增長的難度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并購成為企業資本快速擴張、業績快速增長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并購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作,受到經濟形勢、政治因素、貨幣政策、匯率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大大增加了企業將要面臨的財務風險。基于此,本文結合實際,分析了并購中面臨的各種財務風險,提出防范的措施。
一、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含義及類型
企業并購是企業兼并和收購的簡稱,并購在企業的成長發展中隱藏著巨大的風險,我國企業并購活動中的風險主要表現為體制風險、法律風險、運營風險、財務風險、信息不對稱風險以及反收購風險,而這些風險最終在價值量上的反映都可以說是財務風險,所以在并購中財務風險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企業并購中的財務風險,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
(一)標的企業價值評估風險
在企業并購中,并購雙方最關心的問題莫過于對標的企業進行合理估值后的定價了,這是企業并購取得成功的基礎。在實踐中企業價值評估風險表現為不能對目標企業進行全面合理的估值,使得定價高于實際價值,最終導致企業付出高代價帶來的不確定性。
(二)融資支付風險
企業要進行并購,通常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僅僅依靠日常運營資金是遠遠不夠的,那么企業只有通過資本市場融資,不論是通過股權還是債權融資,必然會產生財務成本,財務風險也應運而生。一旦企業無法如約支付股東分紅或者到期無法支付本期,將會直接導致公司無法正常運營甚至破產。
并購中,企業通常采用現金支付、股權支付、杠桿支付、混合支付等方式來支付并購款,如果企業沒有謹慎考慮自身現金流和融資能力,勢必會產生嚴重的財務風險。
(三)財務整合風險
與目標企業的資源能否快速整合是并購成功的重要標準之一。企業與目標企業的資源整合過程產生的摩擦或許會直接導致并購失敗,國內也有很多并購后因為無法與目標企業的各項政策整合導致失敗的案例。整合風險可以表現為政策整合風險、人員整合風險、文化整合風險、財務整合風險等。財務整合風險主要是指并購后對被并購企業的財務資源、財務制度、財務人員等不能及時整合導致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產生差距,從而增加并購風險的一種可能性。在實踐中,完成并購支付并不等于并購就成功了。并購后,資源的整合,尤其是財務資源的整合對于并購最后的成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整合不好勢必會帶來企業運轉效率效益大幅度下跌甚至會導致企業經營困難,最終導致并購的失敗。
二、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成因
為了有效控制并購中出現的各種財務風險,我們必須首先要清楚形成財務風險的原因,一般認為并購中的風險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信息不對稱
企業并購的目的是想通過優勢互補實現資產價值的升值,從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所以在選擇并購目標時,必須選擇與企業未來戰略目標相符合,能夠對企業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的標的企業。為了了解對手企業的情況,就有必要對標的企業進行盡職調查,詳細了解企業的相關信息。而在盡職調查過程中,為了達成并購目的,對手企業可能不會提供詳細的信息,甚至會偽造虛假信息加以誤導,造成信息嚴重不對稱,從而引發一系列的財務風險。在國內,因為信息不對稱帶來的財務風險一直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即使在國際上,也是普遍存在的,所以為了了解對手企業,盡職調查時應該采取各種手段、方法盡可能揭開文件背后的真相。
(二)缺乏科學合理的價值評估方法
在實踐中每個企業的運營模式都不一樣,所以對不同的目標企業我們都適用一樣的價值評估方法是行不通的。在對目標企業評估時,不僅要考慮有形資產的價值,還要考慮無形資產,管理方式、協同效應等因素也不可忽略;不但要考慮接收現有的債務,還要考慮未來有可能承擔的支付義務;合理的估值是并購成功的關鍵,企業在對目標企業進行評估時應建立科學合理的評估方法才能有效控制定價不當導致的財務風險。
(三)融資不暢
并購所需的資金一般比較龐大,僅僅依靠自有資金是無法完成的,所以大部分企業還是要從資本市場上籌集資金。可以說企業的籌資規模大小是企業實力的象征。在并購中籌集資金渠道繁多,籌資時間有長有短,企業在選擇籌資渠道時一定要站在企業實際經營狀況的基礎上選擇,控制好企業的資金成本。并購中很多企業為了快速完成并購,不顧企業現狀,大舉債務,最后導致資產負債率迅速攀升,到期無法支付本金,財務風險過高,使企業陷入財務困境,并購后續資金無法到位,以失敗告終。
(四)雙方管理層目標不一致
有時候并購企業管理層為了盡快達成并購的目的,在對目標企業外部經濟環境、行業環境、市場情況、內部管理情況沒有做詳盡了解的情況下報出高價,從而導致企業因為需要支付過高的合并對價陷入財務困境,舉步維艱甚至難以維持自己公司的日常運營;而被收購企業為了將企業賣出高價不提供或者提供虛假信息,導致收購企業報出高于實際價值的并購價,因此雙方目標不一致導致一系列的財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