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
【內容摘要】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深厚歷史積淀的國家,了解國家的歷史文化是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應當盡到的責任和義務。開展歷史科目的學習對于培養學生的文化修養和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只有深入地了解歷史、學習歷史,才能夠從史實中總結出經驗教訓,實現對個人人生乃至民族、國家發展前景的更好指導。因此,在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學中,老師們應當創新歷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運用多樣化教學手段打造一個效率更高的歷史課堂,確保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能夠得到有效培養。
【關鍵詞】初中階段 ?歷史科目 ?高效課堂 ?構建策略
一、構建歷史高效課堂的必要性
1.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構建高效的歷史教學課堂既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同時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在構建高效課程的過程當中,歷史老師會不斷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對教學手法進行一定的創新和調整,促使教學課堂能夠更加貼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需求,以此達到優化課堂教學質量的作用,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會更加主動地去探索和學習歷史知識,參與歷史課堂的積極性也會得到有效的培養。
2.有利于提升歷史教學的質量
構建高效歷史課堂還能夠有效地提升歷史課堂的教學質量。高效歷史課堂是由學生和老師共同打造的,老師會更加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利用相應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上,不斷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以此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而一旦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了恢復,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更加濃烈,他們不但會積極參與到教學當中,更會充分調動自己的思維能力,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入分析和理解,從而達到更好地學習效果,保障了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質量。
3.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歷史人文素養
構建高效歷史教學課堂,就需要歷史老師不斷接納更加新鮮的教學觀念、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策略。在老師的引導教學下,不僅學生的歷史知識儲備能夠有效地豐富,其理歷史理解素養、辯證歷史價值觀、人文素養都會得到有效的提升理。由此可見,構建高效的歷史教學課堂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歷史綜合素養。
二、初中歷史教學現狀分析
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一直以來初中階段歷史科目的教學都存在很大的問題,這些問題局限了歷史課程的更多可能性,也限制了學生學習思維和能力的更好發展。從當前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現狀來看,教育者對于歷史課程的不重視是造成歷史教學現狀不佳的最主要問題。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語數外”是三門最主要的科目,因為這三門學科在中考中所占據的比分最重,而其他諸如歷史、地理這樣的科目則常常處于被“忽視”的狀態。在開展歷史教學的課堂上,由于老師缺乏對歷史學科教學價值的深刻認識,導致他們認為只要照本宣科地講解完書本知識就可以了,所以在備課環節也沒有做過多的準備,學生也無法接觸到更加豐富的歷史學習內容。
三、在初中構建歷史高效課堂的具體措施
1.開展情境教學
要想構建高效的歷史教學課堂,歷史老師就應當圍繞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在全面了解歷史事件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學習,促使學生能夠透過歷史事件的表象看透本質,從而總結出相應的歷史規律,以此強化學生的歷史理解能力,實現對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
為了達到這一教學效果,歷史老師就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模式,為學生創造一個更加鮮活的歷史學習情境,讓學生能夠沉浸到歷史情境當中,從而實現對歷史事件的深入理解。比如,在學習《鴉片戰爭》的時候,為了充分營造一個生動的歷史情境,老師就可以先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紀錄片或是影視片段,讓學生觀看列強侵略的影像來加深對那個時代的局面的理解,以此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情感,促使他們能夠學習過程中逐漸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加深他們對于歷史事件的把握程度。
除了播放列強侵略的視頻資料之外,老師還可以挑選一些還原當時中國社會現狀的資料,拓展學生的歷史學習思路,讓他們學會更多層面的分析原因,總結經驗,以此提升他們的歷史學習素養。比如,在觀看完中國近代社會人民生活現狀的資料之后,歷史老師就可以針對所展示的內容向學生提問,“從這些視頻資料中,同學們看到的中國社會是怎樣的?而這樣的中國社會狀態和西方的蠻橫入侵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從這些歷史事件中,同學們可以得出什么樣的經驗教訓?”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會逐漸認識到國家實力的衰弱和政府的軟弱是列強敢于大肆入侵的重要原因,從而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而學生的理解能力、總結能力也在不斷分析和思考的過程中得到了有效的培養。
2.開展主題探究活動
歷史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主題探究活動,選定一個教學課題,讓學生根據教學主題搜集相應的史實資料,并且實現對其資料的有效整合、分析,從而實現對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從而實現對高效課堂的良好構建。比如,在學習抗日戰爭這一部分知識的時候,歷史老師就開展主題研究活動,讓學生圍繞“抗日戰爭”這一主題開展探究學習活動,深入挖掘相關的史料資源,讓學生在不斷探究和分析的過程中,更加全面地了解抗日戰爭的史實。
首先,老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活動,讓學生們在組內進行分工合作,完成對歷史資料的搜集。完成了資料搜集之后,歷史老師再引導學生對小組的探究成果進行匯報展示,有的小組會以抗戰時期的重點戰役為主線,對各大戰役的戰斗情況、歷史意義等進行詳細的分析,把抗日戰爭的歷史時間線以及戰爭的重要節點都一一展示出來,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抗戰時期重要戰役的記憶;有的學生小組會以中國社會的變遷為主線,通過搜集文學資料、社會報道以及其他記錄資料來側面印證抗日戰爭給社會和人民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實現對學習思路的進一步拓寬。
在傾聽其他小組的匯報展示時,學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學習思路,從而有效拓展自己的歷史學習范圍,逐漸學會多層面、多角度地思考和分析歷史事件,這對于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歷史素養都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3.結合時事開展歷史教學
學習歷史最重要的意義就是,人們得以通過對歷史校訓的總結得出經驗,并將這些經驗應用生活實際當中,從而有效地規避風險。所以,歷史老師應當要結合當下的社會時事開展歷史教學,把歷史經驗應用到對時事政治的分析當中去,以此強化學生的總結能力,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發揚歷史精神,在學習中樹立其更加積極正確的價值觀。
比如,在學習古代教育制度的發展與變遷時,歷史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當下我國的教育制度開展教學活動。首先,老師要對我國古代教育制度的發展做一個大致的梳理,讓學生能夠全面地了解從春秋時期私學興起,到隋唐創建科舉制度,再到明清八股文以及近代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相關史實,幫助學生打好歷史學習的基礎。然后,再引導學生結合歷史知識對我國當前教育發展方向進行分析,讓學生嘗試用歷史的觀點去看待當今的教育發展狀況,以此深化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理解程度,從而實現對學生正確歷史價值觀的有效培養。
4.開展實踐教學活動
實踐才能出真知,要想提升初中歷史課堂的質量,歷史老師就應當積極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把開展教學的范圍從課堂拓展到課外,以此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促使學生能夠在不斷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逐漸加深對歷史文化的認知,從而實現對學生歷史文化底蘊的進一步培養。比如,在學習紅軍長征這一部分的內容時,老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去到當地的歷史博物館、軍事博物館進行實踐學習,讓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革命前輩百折不撓、頑強不屈的革命意志和偉大的革命英雄主義,從而實現對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
5.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良好的教學氛圍是高效歷史課堂構建的基礎,只有讓學生置身于氣氛更加和諧、有趣的課堂氣氛當中,學生才會真正感受到歷史學習的趣味性,從而產生更加強烈的學習興趣。而要做到這一點,歷史老師就要時時注意自己的教學態度,盡量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在參與歷史學習中獲得更加美好的學習體驗。比如,老師要積極地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當學生說出了一些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觀點時,老師就要及時地予以學生肯定,表達自己對于學生這一想法的認同,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當學生沒能回答出正確的問題時,老師也不能對學生加以批評,而要對學生的學習行為表示肯定,并對答案進行總結和修正,并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
6.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是提升歷史教學效率,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素質教育素質深化實施的過程中,歷史老師應當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以啟發式教學為主,這樣才能夠起到強化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實現對學生綜合歷史修養的全面提升。比如,老師可以設置問答環節來制造懸念,開展思維訓練教學活動,以此激發學生的思維潛能,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當中,更好地鍛煉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老師還可以通過布置習題的方式來強化學生的思考能,引導學生用更加科學的方法對教學問題進行分析,促使學生能夠更加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
結語
綜上所述,針對當前我國初中階的歷史狀況來看,轉化教學思路、轉變教學手法是確保歷史教學質量,構建高效歷史課堂的重要途徑。因此,教育者應當重視對學生綜合歷史素養的培養,引入情境教學和探究學習模式、結合時政開展教學不斷強化學生的歷史理解素養,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實踐教學中實現對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呂劍鋒. 試論如何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J]. 文理導航,2018,3(7):53-53.
[2] 韓娜. 以史為鑒 傳承經典——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J].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8(24):36-36.
[3] 李海軍. 談初中歷史教學中高效課堂的有效構建[J]. 教育天地,2019,4(7):629-629.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市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