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柳萍
【摘要】“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是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觀。所謂“學做人”,也就是人生觀教育。人生觀即“對人生的目的、價值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包括幸福觀、苦樂觀、生死觀、榮辱觀、戀愛觀等。學生要樹立好的人生觀,首先要懂得如何對人對己,如何對公對私,進而懂得如何對待祖國的命運和個人的前途,要從小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道德品質。語文作為人文性很強,占課時最多的學科,在教會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好的人生觀,是責無旁貸的。本文主要論述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有效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關鍵詞】小學語文;人生觀;悅納自我;頑強拼搏;家國情懷
很多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對統編教材的看法是,課文很有趣,但是對小學生而言理解難度高,很難教。其實,能入選語文課本的文章都是精挑細選的佳作,其中不乏蘊含著深刻的、絕妙的人生道理的課文,這些課文假如讓一個有一定生活閱歷的成年人來讀,必定一讀便感觸良多。然而,這些讓成年人拍手叫絕的生活哲理對于一個個稚嫩的孩童而言,似乎晦澀難懂。于是,許多教師在語文課堂上,還是按照老一套的辦法引導學生概括課文中心思想,只問一句“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呢?”學生抓耳撓腮,有悟者、有思者,甚少;發言者,更少。教師干脆就用課件直接揭示道理,學生讀一遍作罷。看到這種教法,筆者心里直呼:“浪費呀!這不是吃了包子皮,扔了里心餡兒嗎?”好課文蘊含的人生奧妙要如花香,能沁人心脾,萬萬不可囫圇吞棗,讓人消化不良。怎么讓學生汲取這些故事中最精華的部分呢?
一、巧妙結合語文要素,領悟出“悅納自我”的人生觀
如,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的《大象的耳朵》,這篇課文的語文要素是“復述”。筆者聽過這篇課文的幾節公開課,學生們根據關鍵詞和教師的不斷提示,結結巴巴地說完故事的大概情節,最后,教師揭示“不要隨便被他人的看法左右”的生硬道理。本來非常有趣的一個童話故事,學生卻學得了無生趣。筆者在教學本課時給學生出示了一幅圖“大象用兩根竹竿豎起大耳朵,可是他的表情非常難受,因為有許多蚊蟲縈繞在他的耳旁,擾得他又頭痛又心煩”,同時,筆者會拿來一頂大象的頭飾,熱情地邀請學生們扮演大象,述說它的故事。一聽到自己就要演那只大象來講故事了,學生們立刻有興趣了,都躍躍欲試。于是,在一遍遍的復述中,學生們對故事非常熟悉,也真正走進了大象的心里,這是啟發學生領悟道理至關重要的一步。這一步成功后,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筆者問:“大象最后說‘人家是人家,我是我,我們都覺得他說得很好,因為當‘生來就是這樣啊,無法改變時,我們要試著……”學生們思忖片刻,便有人舉手:“我們要學會接受,比如有的人生來就比較矮,不用難過,矮個子也有矮個子的好處,要自信一點……”“沒錯,還有些人生來皮膚就比較黑,有些人生來就比較丑,這些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要試著接受……”筆者稱贊道:“說得好,同學們。生來如此,無法改變的時候,我們要學會悅納自己,但有些時候,生來如此,卻可以努力改變,比如……”“比如,有些人生來貧窮,就可以通過努力讀書,改變命運。”“有些人生來很胖,也可以努力減肥,變成帥哥美女。”學生們哈哈大笑,筆者滿含笑意地說:“真是一個個小小哲學家,真會思考呀。假如小兔子、小鹿和小馬他們也懂得‘人家是人家,我是我和‘生來就是這樣啊這兩個道理,他們又會怎樣呢?”他們會懂得尊重他人,不隨便地嘲笑別人……他們會覺得世界上不是只有豎起耳朵才是好看的,大象的耳朵耷拉下來也很可愛……沒錯,美不是只有一種的,就好像人一樣,不是只有皮膚白才美,也不是只有長得很瘦才美,自信的人才是最美的……
討論到這里時,課室響起一陣掌聲,我們在語文課堂上,在故事的啟發下,學生討論真理,追求真理,互動交流的積極性提高,也會更樂于品味文本中的思想內涵,有助于提升教學效率。讓健康的、有意義的人生觀根植于學生們的心中,這才是語文課堂的魅力。
二、運用“提問”閱讀策略,思辨出“頑強拼搏”的人生觀
四年級上冊有一篇課文《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 。這是“提問”閱讀策略單元的一篇課文,有的教師一味地引導學生如何去提問,比如,寫旁批,比如,針對課文的整體或部分進行提問等。教會學生掌握“提問”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是萬萬不可忽略這篇課文本身是一個非常值得探究的、飽含人生哲理的故事。這是一篇安徒生的童話故事,主要講述了生在同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最初時都擁有自己的人生夢想,前四粒豆的夢想都很一致,都想飛進廣闊的世界,飛得最遠,甚至想“飛進太陽里去”,然而,最小的那粒豆卻想“該怎么樣就怎么樣吧”。結局是,想飛得最遠的那四粒豆,要么被動物吃了,要么在臭水溝被泡得發脹,難逃腐爛的命運。只有最小豆掉在窗臺夾縫中,仍然頑強地生長,開出了一朵美麗的紫色的豌豆花,安徒生還為這粒小豆子設計了更匪夷所思的命運,最小豆的頑強生長,帶給體弱、生病的孤獨女孩強大的力量,讓小女孩奇跡般地痊愈了。
安徒生的這篇童話故事非常有趣,只寫了簡簡單單的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卻能讓人讀出人生哲學,讓人思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通篇沒有一點說教,全是“適合兒童欣賞”的語言,讓人讀起來津津有味,值得反復品讀。其實,學習語文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它不是簡單地給你灌輸道理,而是作者讓這樣一朵童話之花盛開在一粒豌豆和一個虛弱的小女孩之間,絕非偶然。女孩與豌豆皆為這個殘酷世界最嬌嫩、最脆弱的生命個體,而正是這樣看似卑微的靈魂,他們的內心深處卻包裹著巨大的能量,那種能量能穿透各色生命形式,用最溫柔的光芒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
教學目的雖然是想讓學生領悟人生的智慧,卻沒有必要非要跳出童話故事,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經歷來聊啟示。既然是要學“提問”,何不設置一個巧妙的“提問”,讓學生在趣味盎然地思考故事的答案中,讓故事的哲理根植于學生的內心呢?比如,作這樣的“提問”:假如前四粒豆落到了第五粒豆落下的裂縫里,它們的命運交換了,結局會如何呢?他們也會實現非凡的生命價值嗎?這樣一個有趣的問題,立刻讓學生們樂此不疲地討論起來:我想未必。前四粒豆認為“飛得最遠”才是生命的價值,所以,假如他們落到了第五粒豆落下的裂縫里,他們會不甘心,會想盡辦法跳出去,結果可能又被動物們吃了……如果那四粒豆落到夾縫中沒辦法出去,他們可能很絕望,抑郁而終……他們也可能總是抱怨,感嘆命運不公,放棄努力……你瞧,學生們沉溺于故事情節中侃侃而談,言談中他們已經在明辨課文揭示的人生觀,已經積極地作了深入的思考。甚至還有的學生能進一步提問:第五粒豆“該怎么樣就怎么樣”的想法不好,做人怎么能該怎么樣就怎么樣呢?是呀,于是學生們又熱烈地討論起來:沒錯,做人應該有遠大的志向,這么說來,前四粒豆想“飛得最遠”的夢想是沒有錯的,只是夢想不能太不切實際,比如,想“飛進太陽里去”,就是空談……最小豆說“該怎么樣就怎么樣”并不是說要放棄夢想,而是說當我們被迫陷入困境時,要有隨遇而安的樂觀豁達的態度……舉起的小手越來越多,學生們越來越雀躍。
看來,巧妙地結合“提問”閱讀策略進行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領悟課文人生觀的一個好方法。它能將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起來,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實現“有質量的教育”。
三、緊跟時事點燃激情,培養有“家國情懷”的接班人
五年級下冊有一篇課文《青山處處埋忠骨》,講述了毛澤東收到長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消息時,悲痛之余,簽字同意讓毛岸英的遺體葬于朝鮮的事。盡管,讀這篇課文的僅僅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們,他們還未領略為人父母的艱辛,無法體會失去愛子的痛徹心扉,但是他們作為人子,依然能想象到那份悲慟。結合課后習題,我們學習了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七一勛章”的獲得者孫景坤的故事。他是一位抗美援朝的老戰士,他曾回憶道:“解放四平時,我是機關槍手,是敵人火力的重點打擊對象。子彈密到把我后背的軍裝都打爛了,半個月內我換了4件棉衣。”“那場激戰下來,好多戰友都犧牲了,陣地上最后只剩下我們4個人。”整個高地硝煙彌漫、尸橫遍野,勇敢的戰士們仍然拼盡全力作戰,奮不顧身保家衛國。8年在外征戰,孫景坤在抗美援朝戰爭時期三過家門不入,自覺虧欠家人太多,退伍后,他決定回鄉務農,陪伴家人。他一生沒向組織伸過一次手,張過一次嘴,子女們沒跟著這位功勛卓著的父親沾過一點光。他投身于家鄉的建設,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絕口不談過往的英雄事跡,同村村民很多都不知道他的功績。經歷過生死的他,總想回饋社會更多,他說他是在替戰友活著。當抗美援朝紀錄片播放到“許多年輕的戰士,被大雪凍死,依然保持著戰斗的姿勢”這一悲壯的畫面時,學生們再也忍不住淚水。
筆者只給了學生幾個關鍵詞,他們便有許多感慨。“關于珍惜,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這都是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奮戰而來的,是他們用年輕的寶貴的生命成就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我們怎么能不倍加珍惜呢?怎么能隨隨便便就叫苦連天呢?”“說起‘英雄,保家衛國,無私無畏的才是真英雄,真偶像,祖國的未來要靠我們去建設,我們必須努力,不能辜負英雄先烈。”“說起‘偉大和平凡,我覺得越是偉大的人,他們做人都很低調,從不向人炫耀自己的偉大,這才是真正的不平凡。”“平凡的人也有十分偉大的,就像張桂梅老師,我想講講她的故事……”“我們以張桂梅老師的話共勉‘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
由認識一個英雄開始,認識了無數的英雄,由緬懷歷史開始,立下了努力拼搏的人生志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具有代表性的素材來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讓學生像先輩或者時代楷模一樣對“家國”產生認同,為國家和社會作貢獻,更要有一份愛家鄉、愛故土、愛國家、愛人民的情懷。我們要培養的正是有家國情懷的祖國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劉戀.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四上)文本解讀[J].小學語文教學,2020(34).
[2]于力,高爽.抗美援朝老戰士孫景坤:堅守初心,英雄本色[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4901132073717570&wfr=spider&for=pc.
責任編輯? 陳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