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婧
摘 要:在信息化的環境背景下,在線開放課程對于高效地培養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職業院校針對學生實行在線開放課程,結合對滿意度的現狀分析,促進了課程的開發。結合在線開發課程資源,以教學目標為中心,加強教學活動的設置和呈現形式,文章采用在線學習和課堂教學的融合教學方式,讓線上和線下高度結合,從而加強學習效果和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信息化;在線課程;開放課程;課程設計;實施策略
0? ? 引言
“互聯網+”信息時代的到來,以移動教學實行平臺在線教學已經發展到實用的階段。以線上和線上高度結合的混合教學,使學生可以在移動端和PC端進行互動學習,確保學員可以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在線教育平臺可以完成上課簽到、聽課、成績的測試和統計、問卷調查等一系列的功能。在線教育無論是教還是學,都不會受到時間、空間和地域的影響,獲取知識的方式也呈現多元化和靈活性[1]。
1? ? 信息化環境下實施在線開放課程設計的意義
依據職業院校學生在線學習課程的滿意度進行調研數據分析得知,各個職業院校的學生對學習的滿足程度、互動性和評價個性化等方面滿意度較低。在線開放課程的開發,結合課程的基本屬性為出發點,以人為本的課程開發方向,加強課程相互之間的動態關聯以及人際關系的社會性互動,進一步創新在線課程的教學方法,讓學習者進行個性化的學習[2]。
2? ? 信息化環境下實施在線開放課程設計的特色
2.1? 信息化的內涵特征
在線開發課程的設計經歷了3個重要的變革:第一,變革教學模式,由傳統的線下課程教學轉變成線上和線下混合式結合的方式。第二,變革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由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主導性教學模式發展成為個性化的學習,由知識傳授轉變成知識獲取,向終身學習轉變。第三,智能化發展為數據化和網絡化。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僅是教育的轉變,也是內生變量的發展。為了實現以上3個方面的變革,這就需要建立健全的教育信息化,構建個性化、網絡化、數字化以及中心化的教育體系。所以,信息化的應用主要包括網絡和數字化的智能化的應用、以人為本的發展核心[3]。
2.2? 參與在線開放課程設計的主體
職業院校是實行在線開放課程的主體對象,在促進課程資源上線、組織課程和認證學分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各大職業院校搭建在線課程應用平臺,應從實際出發,有效地利用供應商力量和公共服務的平臺,搭建應用中心,從而達到共享優質資源的效果。加大力度,鼓勵教師使用在線開放課程的資源,實行雙師制或者混合制的教學方式,學生在指定的應用平臺獲得的積分可以得到同等學習水平的認證。應用平臺在進行大量的資源容納和整合的同時,要充分考慮職業院校和教師在組織教學時的需求。
職校教師作為教學的權威者,也是實行在線開發課程的生產者和教學的組織者,在加強信息素養提升的前提下,要充分考慮學習者的學習特點、相關的開發資源和組織教學方法。例如:執行開發課程設計前,充分考慮課業分享數據,了解和掌握課程和技術的資源;教學以符合教學模式的策略進行,充分借助技術的支持和教學團隊的力量,以多元化評價的方式進行信息技術教學,學習者應用在線開發課程作為出發點以及落腳點。學習的過程由傳統的被動接受方式轉變成手動式和主動式。首先,設計在線開發課程的模式,顯得更加廣泛化和碎片化,學習者充分使用碎片的時間,進行高效的學習。其次,獲取學習的資源更加快捷便利,不受時間、空間和地域的局限,在課堂上可以參考文獻所需的知識,在職校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進行學習。最后,以智能化的信息技術的知識為前提,用更加便捷和簡單的方式進行在線開放課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習者信息素養水平。
2.3? 在線開放課程設計的運行機制
在線開發課程融合了開放性的理念和大規模的傳統教學。借助信息技術的支持,所形成的教育信息化模式操作性更強。在維持課堂形態不變的前提下,開放和共享教學資源在不斷地實踐積累過程中。教師總結具有推廣價值的實踐課程。在運行資質的管理進程中,學校要對教學資源的來源、生產、保存、聯通和學分評定建立統一的標準。各個職業院校以及各大應用平臺在開展同一個課程時,采用公平、公開、公正的競爭方式,讓職校教師的教學水平達到質的飛躍。
3? ? 信息化環境下實施在線開放課程設計的策略
3.1? 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
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是課程進行培養人才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基則。在線開放課程讓信息技術和開放教育相互碰撞而形成新形態。在技術的影響前提下,人依然是在線開發課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學生可以自由安排時間和地點。因此,職校教師堅持的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是開展在線開放課程的基本立場。學習者可以從知識接受者的身份轉變成為文化創造者。增加針對性的課程設計、評價和實施,更加彰顯個性化的學習效果,這也屬于在線開發課程的生命力內核。信息應用平臺可以有效分析每個班級課程的數據,包含了學習的進度、面授情況以及資源訪問量等方面。在課程結束后,教師結合平臺的學習數據和課上的表現分析,可以得出本單元學時明星和在線學習的學習達人、優秀學生小組等數據,積極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3.2? 升級課程資源,創新教學模式
課程資源主要以在線開發課程的應用作為基礎條件。在生產課程資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考慮將線下的課程直接搬到線上。在教育信息化技術發展的時代,學習從靜態的層級結構發展成為動態的網絡生態環境。課程內容集中,課程資源更新速度快,學生采用碎片化的方式進行學習,從而在學習路徑和方法方面更具個性化和多元化,這對重組學科課程和創造深層次的教學有重要的影響。在線開發課程的教學模式類似于線下的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背景下,在線開放課程的教學模式也要結合傳統線下教學模式。教師要采用大數據分析、增加虛擬和現實、智能課業輔助等的方式,優化教學模式,縮短課時能夠有效地緩解學習疲憊,從而提升學習者的學習效果。
在線課程主要以“學”作為教學核心。微視頻承擔傳統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學習者通過平臺的在線活動進行學習,自主地觀看微視頻,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及時有效地完成和評測課后作業。教學法的創新,將“學”作為重要的核心運動,主要是在應用平臺上進行。例如:問題解決、導學支持、共享共建、協作研究以及評價反思等活動,都要充分考慮學習者的真實體驗和意愿,加強在課程學習活動的設計、開展和反饋效果。教師采用任務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參與學習的深度不斷提升。師生之間互動性的“協同”教學模式,讓師生互動交流,充分發揮網絡互聯網學習的優勢,進一步滿足學習者多元化的需求。
3.3? 采用綜合性的評價機制
一直以來,教師主要采用標準化的考試對在線開放課程進行學業評價,這也成為評價機制最棘手的問題。第一、學業評價要結合考試才能得出結果;第二、如果在線考試缺乏身份認證資質,這就難以確保學習成績的真實可靠性。將測試轉移到線下也不現實。鑒于各方面條件因素的影響,部分在線開放課程進行學業評價主要采用學生的學習自評、作品或者互評等方式。在學習中,過程性評價能夠使學習者及時得知學習效果,并調整學習方案。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完美地解決身份認證的真實性問題,真實有效地反映出學習者的課業水平。在線考試成績、過程性評價和原來的真實性評價組成綜合評價體系,它成為學習者的評分認定標準。這就能夠有效地解決職校之間證書的互認的問題。
4? ? 結語
總而言之,開展在線開放課程設計,是當前教育面臨的任務。這不僅需要提供信息技術的支持,也要結合教育者對學習者的真實學習訴求,采用多元化的價值作為導向,這就能夠突出在線開放課程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王立萍.信息化環境下在線開放課程設計與實施策略[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20(4):36-39.
[2]張臻.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在線開放課程應用模式變革與思考[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9(1):21-26.
[3]馮永華.基于人本價值取向的在線開放課程開發策略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8(7):39-42.
(編輯 王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