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美華
【摘要】小學英語新課標作為新課程改革精神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集中體現,它的提出與實施有效擺脫了以往應試教育體制的桎梏,對以往備受忽視的英語口語教學給予了充分的關注與重視。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對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現狀給予充分的認識,并通過多元化教學模式的實施,來構建更加開放、廣闊的英語口語教學過程,使學生在更加自由的學習氛圍內實現自身學習潛能的發掘以及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英語綜合素養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小學英語;新課標;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策略
一、引言
英語作為一門國際性的通用語言,其教學的重要性在我國經濟日益開放的發展趨勢中得到凸顯。而英語口語教學作為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標對其也提出了明確的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使學生能通過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實現自身英語綜合素養的增強。就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與新課標的要求相比,仍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因此,教師就應緊密圍繞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對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語言環境、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活動進行積極的優化與改造,使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在更加良好的教育環境及氛圍內得到有效的培養,以此更加順應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
二、新課標下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現狀分析
1.教師對英語口語教學的關注應得到進一步提升。在應試教育思想指引下的小學英語教學中,口語教學一直沒有納入考試的范圍。這就導致小學英語口語教學長期以來一直沒有受到相應的重視與關注,使學生在沒有認識到小學英語口語教學重要意義的情況下,無法產生正確的學習意識,不利于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2.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應采取更具創新意義的教學模式。一直以來,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是通過單一、僵化的“教師示范——學生跟讀”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口語教學,這種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缺乏新意,很難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從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足、學習效率低下。
3.英語口語教學的社會配合度有待強化。英語口語交際能力作為一種綜合性的素質能力,其培養的過程需要各個方面的教學因素進行良好的配合與協調,使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對學校教育的輔助功能得到充分體現,為小學英語口語教學提供更加優質、全面的語言環境和社會環境。但是在當前的教育社會認知中,學校才是承擔著英語口語教育任務的主體,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會教育之間無法形成良好的聯動。
三、如何在新課標下進行小學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1.積極營造良好的英語口語學習環境和語言氛圍。英語作為一門外來語言的教學課程,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遇到的最大阻礙就是語言環境的缺失,這就削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對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與提升造成了不良的影響。由此可見,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學環境的優化、濃厚語言氛圍的營造,都能從某種程度上促進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首先,教師應通過自身的引導、滲透作用,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氛圍。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作為實施者和引導者,對于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影響重大。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示范作用,在課堂教學中以英語開展教學過程以及組織教學活動組織,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學生的口語交際意識,并在厚積薄發、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實現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其次,教師還可以利用英文及英文因素改造教室的環境。教室是教學活動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教學活動的重要載體。教室環境的布置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教師就可以通過英文標語的張貼、英語角的建立等方式來對教室環境進行優化與布置。如,將 “Be quiet!”“Keep clean!”等英文警示牌張貼在教室墻壁上;在教室黑板報中進行英語知識的呈現等,都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了英語的輸入,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英語語言氛圍。
2.積極優化、創新英語口語教學模式,實現口語教學形式的豐富性。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最為重要的一項教學因素,直接影響著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而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豐富多彩的課堂呈現方式又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在新課標的指引下,積極地對英語口語教學的形式進行多元化的改革與優化,使學生在多樣性的口語教學中獲得更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從更加全面的角度進行自身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
首先,教師可以結合英語的人文性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心理及學習規律,實施具有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以此來將英語口語教學與學生的現實生活以及日常教學進行結合,使學生在熟悉、親切的場景下產生表達的欲望,激發自身英語表達積極性激發。如,在教學“The Spring Festival”一課時,教師就可以聯系學生現實生活中過春節時的一些風俗,通過在教室內張貼對聯、懸掛鞭炮形狀的飾物等,為學生營造濃厚的新年氛圍,使學生在這種熟悉的生活化場景中,產生更為放松的心態,從而有助于學生英語口語交際活動的開展。
其次,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實施具有層次化的小學英語口語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由于學生個人英語基礎、學習能力以及性格特點等方面的不同,在英語口語能力培養過程中所表現的情況也是千差萬別,有的學生不敢張口進行英語的表達,有的則能較為流利地與他人進行英語口語交際。因此,這就需要教師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層次化教學的策略,使學生在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引導下,更加有效地進行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最后,教師還應為學生組織多樣性的英語口語教學活動,從更加全面的角度來實現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鍛煉與提升。小學階段的學生興趣廣泛,通過豐富多彩英語口語交際活動的開展,更有助于激發學生對英語口語練習的積極性。如,教師可以在校園內組織“英語沙龍”,定期舉行一些口語交際活動,有時還會邀請一些外國朋友參加,增強學生的英語發音和口語表達能力。又如,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分角色表演,使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進行口語交際的練習,促進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3.通過課堂評價機制的優化,促進學生口語交際的信心。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課堂評價環節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教學環節,對于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自信心的樹立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這就需要教師積極進行課堂評價機制的優化。
首先,教師應在英語口語教學的課堂評價中實施賞識策略,以積極、正面的表揚、贊賞為主要方式,來對學生在口語訓練中的表現進行肯定,實現學生口語交際信心的培養。如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Christmas”一課的學習以及相關口語交際活動的開展,教師通過自己的細致觀察,及時對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口頭表揚,以此對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給予良好的激勵與引導,實現學生訓練積極性的提升。
其次,教師還應在課堂評價中實施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課堂評價方式。形成性評價是教師對學生在口語學習過程中學習表現進行評價的方式,側重于學生自身縱向的比較。而終結性評價對于一個學段學生英語口語學習效果的評價方式,具有全面性及階段性。教師通過將這兩種評價方式進行結合,能對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進行更為全面、動態的分析與評判,以此為下一階段培養策略的調整奠定基礎,更為有效地培養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聽、說、讀、寫作為小學英語教學中重要的教學內容,其中英語口語教學就是對學生“說”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發揮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另外,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新課標中也對小學英語口語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通過語言環境的營造、教學模式的創新以及評價機制的優化,來提升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的效率,實現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1]鄭小玲,劉貴麗.對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效率的幾點認識[J].寧夏教育科研,2015(2):61-62.
[2]楊雁飛.形成性評價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青年教師,2005(12):17-18.
[3]廖靜.小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職業教育與區域發展,2017(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