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克杰
【摘 要】本文闡述新媒體技術融入民族地區高中數學教學的意義和目標,提出新媒體技術融入民族地區高中數學教學工作的策略:加強師生互動,營造濃郁學風;注重興趣培養,提高學生認知;積極引導思維,優化教學質量;積極反思完善,強化學生理解。
【關鍵詞】新媒體技術 民族地區 高中數學 教學措施
新媒體技術主要是指移動技術、網絡技術、數字技術,通過無線通信、互聯網和計算機等終端媒介,如電子書、數字雜志、網上教學、數字廣播、數字電視等進行傳播和交流。這些技術都是基于當前網絡信息化技術蓬勃發展所產生的全新技術類型,將其應用在民族地區高中數學教學中,不僅可以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創新教育教學手段,也可以給學生創造個性化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方式。《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要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因此,民族地區高中數學教師應注重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優化教與學的各個環節,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與學的效益,更好地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一、新媒體技術融入民族地區高中數學教學的意義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新媒體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將其應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可以開辟出全新的數學學科教育教學模式。例如,通過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可以開辟出“線上+線下”的全新教學模式;通過移動技術,可以將手機作為移動終端,開辟出移動學習模式,從而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便捷且高效;以微信公眾平臺為媒介,可以讓學生下載與數學學科相關的資料,通過小視頻或者文章的形式掌握更為豐富的數學知識內容,拓展學生的知識范圍,進而讓學生在持續不斷的學習過程中積累豐富的知識。因此,為進一步提高民族地區高中數學教學的質量以及實效性,教師要注重將新媒體技術融入民族地區高中數學教學中,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學科的興趣以及愛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主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使民族地區高中數學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新媒體技術融入民族地區高中數學教學的目標
(一)構建具有民族特色且符合本地區教育教學實際的高中數學學習資源庫
在信息化時代,為了有效創新民族地區高中數學學科教學方法,應注重將新媒體技術融入其中,構建具有民族特色且符合本地區教育教學實際的高中數學學習資源庫,以提升民族高中數學教學質量。在當前教育大環境下,網絡上可獲取的系統性優質教育資源相對來說比較少,且對少數民族落后地區缺乏有針對性的指導,因此應在其中融入新媒體技術開展數學教學。例如,數字視聽技術可以作用于學生的視覺與聽覺器官,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移動終端數字技術可以增強教學過程的交互性;計算機軟件技術可以創新數學教學形式,開辟出全新的教育路徑。在實際教學中,可以綜合運用智能手機等電子設備,在班級的范圍之內組建QQ群或者微信群,并充分利用騰訊課堂或者是嗶喱嗶喱等網絡平臺,實現網絡化教學,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便利性,大力助推民族地區高中數學學科的改革創新。
(二)根據學習內容提煉不同的“任務導讀”提綱
大力推動教育教學的改革創新,對我國教育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在民族地區高中數學教學中融入計算機技術,可以利用計算機進行教學設計,并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開展課堂教學。在教學設計方面,應根據學生所學習的各項教學內容提煉出不同的“任務導讀”提綱,幫助學生牢記知識點,并保障導讀提綱符合高中數學教學需求。例如,教師可以以教材為核心,針對學生所學習的各項內容,擬定精準的導讀提綱,以幫助學生快速且正確地學習數學。同時,教師也要帶領學生細致且全面地探討知識內容,促使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更具系統性與條理性,并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針對不同課型構建相應的課堂教學模式
教師在運用新媒體技術的過程中也需要針對不同的課型,構建相應的課堂教學模式,從而促使民族地區高中數學學科教學符合學生的思想認知情況,契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全面提高民族地區高中數學教學的質量。例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應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提出新授課、復習課、探究課等在新媒體下的教學模式,致力于創新教育教學理念,開辟全新的教育路徑。“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在開展民族地區高中數學教學階段需要以提高學生數學學科綜合能力為基礎,將每堂課所講授的知識整理成樹狀圖,然后通過網絡多媒體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同時也可以將各階段的知識點提綱上傳到共享資源庫,有效整合各項教學資源,全面提升民族地區高中數學學科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
三、新媒體技術融入民族地區高中數學教學的策略
(一)加強師生互動,營造濃郁學風
在民族地區高中數學教學中,為了有效將新媒體技術融入其中,教師應以計算機為媒介開展教學,且注重強化師生間的溝通互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與學習效率,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使學生更加優質地完成高中數學學科的各項學習任務。在實際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可以加入小組討論的教學環節,讓學生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觀看小視頻,了解與本堂課相關的知識內容;隨后由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開展小組討論,以小組討論的方式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而教師也需要加入與學生的共同討論之中,增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互動,以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的作用。例如,在《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分成8~10個小組,之后向每個小組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小組范圍內進行討論與分析,如“立體幾何與平面幾何之間存在哪些關聯與不同?”“請同學們總結本堂課學習了哪些知識?”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加入其中與學生共同討論,同時教師在此階段也要拋出自身的觀點,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記憶與理解,從而強化師生之間的溝通互動,確保教學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也可以以移動通信技術、信息技術為媒介,在班級的范圍之內建立微信群或者QQ群,在課下的時間與學生在微信群進行溝通或者是向學生分享與數學學科相關的學習資料,與學生共同討論數學的學習方法與技巧,此過程既強化了師生之間的溝通互動,又可以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進而在后續的教學工作中采取具有針對性的引導措施,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二)注重興趣培養,提高學生認知
為了充分提高民族地區高中數學學科教學水平,應將新媒體技術融入其中,如融入數字視聽技術,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幫助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科興趣愛好,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助力教學質量的提升。例如在《圓的方程》一課教學中,首先,教師需要對本堂課所需要學習的知識點進行全面的統計與匯總,并且利用計算機技術將其制作成樹狀圖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眼前,同時也可以將本堂課知識點制作成動畫圖片或者是幻燈片等形式,激發學生對知識點的學習興趣,以促使他們更加系統且全面地學習本堂課的知識,提升學習質量。此外,在課堂教學階段,教師也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搜索互聯網上與本堂課學習相關的小視頻或者是數學家的小故事等,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進而優質地完成高中數學教學任務。
(三)積極引導思維,優化教學質量
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民族地區高中數學教學的質量以及效率,因此教師也需要注重通過新媒體技術充分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如通過移動通信技術構建線上授課形式,通過線上授課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立體化教育,使學生在持續不斷的數學學科學習中形成更加縝密的邏輯思維與發散性思維,從而取得良好的數學學習效果。在實際教育中,教師可以適當地將問題式教學法融入其中,通過提出問題的形式引發學生思考,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例如,在《函數與方程》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線上授課的形式開展課堂教學,同時在課堂教學中也要適當地根據教學向學生提出問題,如“同學們請說一說你對于函數與方程的理解?”“函數與方程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哪些實際問題?”如此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知識點,并增強教學過程的便利性,提高教學質量以及實效性。
(四)積極反思,強化學生理解
為了全面提升民族地區高中數學教學質量,教師要注重在教學階段持續性地開展教學反思,從而在教學實踐期間不斷完善教學模式,如教師可以通過計算機技術記錄每名學生在課堂之上的聽課狀態,并且根據學生的聽課狀態進行教學反思,進而制訂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促使高中數學教學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貼合,以此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完成《指數函數》一課教學之后,教師需要細致探討與研究班級中學生在聽課階段的狀態,把學生的課堂聽課狀態與學生學習成績之間充分聯系起來,根據學生對《指數函數》的掌握情況進行反思,找出在各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細致思考課堂教學內容是否豐富,以及在后續教學中如何充分發揮出新媒體與新技術的作用。在每次的教學反思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做好課后總結的撰寫,將每一堂課中所獲取的各項教學指標輸入電腦,然后通過電腦辦公軟件統計分析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更加直觀地反饋出學生的課堂聽課狀態以及當前數學教學的成效,從而為后續數學教學提供參考,全力推進高中數學教學有序開展,高質量地完成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為了全面提升高中數學教學質量,教師需要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研究,并且著力將新媒體技術融入其中,從而創新民族地區高中數學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水平,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陳芬梅.淺談新媒體新技術與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融合[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5).
[2]黃潤業.新媒體新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J].天津教育,2019(25).
[3]張麗艷.新媒體背景下高中數學教育教學方法的創新[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12).
[4]張云.淺談新媒體環境與高中數學的有效結合[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5(31).
[5]鄒楠.淺談新媒體新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融合——以《認識周長》一課為例[J].卷宗,2020(2).
(責編 李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