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蕊

摘? 要:混合式教學模式是課堂教學與線上教學/學習的有機融合,為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具有信息化素養的教師是構建有成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執行者和關鍵因素。作為最具影響力的技術整合理論和教師知識框架,TPACK理論認為,教師知識是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的關鍵因素。文章認為TPACK框架可以為混合式教學模式提供有效理論指引,協助外語教師適應技術整合帶來的教學變革,引領教師主動調整知識結構和角色定位,完善教學設計,從而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模式;大學英語;TPACK框架;技術整合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24-0116-04
Abstract: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 integrating classroom teaching with online teaching/learning, provides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ers with information literacy are the implementers and the key factor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productive blended teaching mode. As the most influential theory of technical integration and the framework of teachers' knowledge, TPACK believes that teachers are the key factors in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The TPACK framework can provide effectiv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blended teaching models and help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adapt to the changes brought about by technical integration. It can guide teachers to adjust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role positioning and improve teaching design, so as to optimize teaching process and enhanc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words: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l; College English; TPACK framework; technical integration
中國外語教育信息化發展已經進入深度融合階段。信息化教學的深化發展要求外語教師要轉變角色,積極推進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技術以及教學模式的變革。國內外語教學工作者和研究者積極探索信息技術支持的創新教育模式,其中混合式教學模式備受關注。《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版)》提出大學英語教師要“積極推動現代信息技術全面深度融入教學與學習過程”“創新和實踐線上教學模式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樣態,突破了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將傳統面授教學的優勢與在線教學/學習的優勢相融合,對優化資源配置和提升教學成效具有重要意義。在此背景下,技術整合勢必是大學英語教學工作者實現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手段和研究方向。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TPACK)是目前最具影響力的技術整合理論。作為一種教師知識框架,它強調將教學法知識和技術知識有效融入具體的學科內容教學中,可以協助教師適應信息技術對教學帶來的變革,引領教師轉變教學思路和方式。
一、TPACK理論指導混合式教學實踐的邏輯
TPACK概念一經提出就成為教學領域的研究熱點,其研究成果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及教學質量提升。TPACK是技術融入具體學科內容教學的教學法知識。它包含八個成分要素,其關系構架如圖1所示。TPACK三個核心知識元素是學科內容知識(CK)、教學法知識(PK)和技術知識(TK)。三個核心要素互動和整合產生四個復合元素:學科教學知識(PCK)、整合技術的學科內容知識(TCK)、整合技術的教學法知識(TPK)和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TPCK)。TPACK框架里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元素是境脈(Context)。境脈引入TPACK框架的主要意義在于強調技術整合要關注環境的動態變化。TPACK要求教師在動態教學環境中要注意各個要素之間的整合和互動,要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選擇恰當的技術呈現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方法開展教學。也就是說,技術整合視角不是簡單關注是否使用技術,而是技術如何起作用。
混合式教學是一種以混合學習為標志,利用信息技術整合教學資源的教學模式。關于混合式教學的共性認知是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優勢互補建立起來的以互聯網為支持的教學模式。馮曉英等根據混合比重將混合式教學模式分為線下主導型、線上主導型和完全融合型。線下主導型模式以傳統的課堂教學為主,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要求較低。線上主導型混合式教學一般是慕課或者網絡交互式學習平臺支持的教學。網絡環境對學習者的學習能力和自我調控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比傳統教學環境更需要發揮教師對學習的指導和調控作用。這種類型的混合式教學容易過度強調技術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絕對化的傾向。完全融合型強調課堂教學和在線教學/學習無縫銜接,完全融合。這是一種比較理想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要求也比較高。隨著研究與實踐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意識到混合式教學模式不是在線教學/學習與面授教學的簡單疊加,而應是二者的有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