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中探究有效的教學方式是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通過此課程的教學來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法治意識,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這是素質教育的一個方面。作者從三個方面著手淺談了探究的措施及見解,即: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人施教,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以榜樣感染學生,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法治意識。
[關鍵詞] 教學方式; 道德與法治課; 因人施教; 主體地位
“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如果一個學生不能很好地遵紀守法,沒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法治意識,那么他將來不可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不可能為國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貢獻。為此,在初中巜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探究有效教學模式是十分重要的,這也是每個任課教師課后閑余時間所探討的話題之一。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法治意識,讓他們尊法、守法、用法,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價值觀、世界觀,這是素質教育中的一個重要方面,那么,如何探究《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有效教學方式呢?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著手來淺談探究的措施與方法、認識與體會:
一.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初中學生正處于一個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他們的思想活躍,敢說、敢做,他們的自主意識較強,各方面善于逞強、競爭,能積極參與處理事務,喜歡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在這個發展的時間段對他們實施道德與法治教育尤為重要,有助于糾正他們不良的行為、作風和習慣,引導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法治觀點,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以保障他們的正確行為和良好品德得以發展,讓他們快樂地健康成長和發展。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的教育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課堂中,教師要打破傳統的“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實施開放式、啟發式和自主學習式的探究教學模式,應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探究權力下放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思考、探究,尋求有關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措施,如:找文件、查資料、查案例、調查、訪問、請教師長等等,通過他們自己的努力學習和鉆研而得出答案,這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略。
教師可以利用身邊的輔助教學材料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和探究法治知識和挖掘有關優良品質的活動過程。在此活動過程中,對學生與眾不同的想法、見解以及做法要給予及時的高度評價,尊重他們的人格,承認他們的能力,讓他們感覺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懷和信任是誠心的,以激勵他們奮發圖強、自強不息,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
二.因人施教,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動力。”良好的興趣固然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啟迪學生積極思維,促使學生發奮學習,要使這種興趣和動力維護長久,關鍵在于教師的教學藝術性要高,教學能力要強,知識面要廣。因人施教,就是教學藝術的一種表現。?為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上實施“因人施教”,目的就是了解學生的知識層次、學習能力以及在思想、行為以及道德上的表現,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讓每個學生在學習、思想、品德、法治等方面得到發展,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良好的課堂導入語和有趣新穎的焦點問題都可調起學生的興趣,吸收學生注意。良好的導語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有趣新穎的問題是引入課堂進行活躍探究的導火線。良好的導語,學生聽起來會使內心感到溫曖和舒服,因而課堂學習感覺,不但無壓力,而且輕松和愉快,學生易于接受和掌握,求知的欲望會逐步加深。提出問題的難易程度要適當,有利于激發學生思考和討論,而且學生通知自身的努力思考和努究能得到答案,能一一解決實際問題,目的就是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的求知欲,維持長久的學習動力和興趣。
三.以榜樣感染學生,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法治意識。
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水平與質量,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也伴隨他一生。道德教育要從學生的實際認識態度和認識能力做為基礎,做基本出發點,有目的、有組織的開展教育活動,展現道德水準、道德品質。
良好的道德思想和品質,是從一點一滴開始積累,做一件件有意義的小事開始逐漸發展而形成。舍己救人、助人為樂、為他人所想、為他人所急等等都是優秀的道德品質的表現。抗日和解放戰爭時期,為了我們民族解決和國家獨立而壯烈犧牲的將士們就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他們高尚的情操和品質時刻影響著我們以及下一代,他們奉獻的精神時刻代代相傳。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或多或少的犯點小錯誤或出現小毛病,這都很正常,但絕不能越過法律的界限,法律是嚴肅的、神圣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要越過界限,觸犯到法律,就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懲罰。
為此,以防學生在人生發展的道路上犯到錯誤,我們作為教師,必須從小傳授良好品質和法治知識,用榜樣的力量熏陶他們,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使他們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法治知識,提高文化、道德、法治、思想等方面的素質,為將來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沐華.探究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不足與應對措施[JJ.百科論壇(理論研究),2019年10月(下)第20期:(3一4).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第二民族中學; 青海; 玉樹?馬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