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小學課程的不斷改革,數學課程逐漸倡導生活化。因此,有效情境的創設便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為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提供數學生活化學習的方式之一。與此同時,有效情境的創設是促進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維的轉變是學生學習小學數學的開始。因此,在小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教學的過程中,逐漸提升自身的數學解題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境創設;基礎教學;趣味性
基于此,本文對有效情境創設的主要依據進行分析,從而探究有效情境創設的主要特點,進而逐漸了解有效情境創設的教學優勢。
一、有效情境創設的主要依據
有效情境的創設,需要教師以小學數學教材為基礎,進而創設合理的學習情境。與此同時,將學生引入學習情境的過程才是教師需要研究的主要方向。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創設有效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思維認知。筆者認為創設有效的學習情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研究:
(一)注重學生的基礎教學
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真正的難點在于學生需要在已有的知識學習上疊加深一層的知識點,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因此注重學生的基礎教學是學好數學學科的關鍵。
教師應先了解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現狀,并對其進行分析,進而在教學中創設有效的學習情境。例如:在《多邊形的面積》這一課時的教學中,多邊形建立在三角形以及四邊形這些基本圖形的基礎之上,進而形成不規則多邊形。在進行多邊形計算的過程中,需要用到割補、剪拼等方法將不規則的多邊形轉化為基本圖形的和差關系,進而求出多邊形的面積。由此可知,針對數學知識的學習,隨著數學知識的不斷加深以及難度的不斷加大,充分引導學生學好基礎是很有必要的。
(二)依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年齡特點
有數據表明,無論哪個年級的學生都喜歡在愉悅的學習情境中學習,學習狀態越好,學習效果就越明顯。由此可知,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年齡特點都是作為影響其學習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師需要依據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年齡特點創設有效的學習情境。
對于教師來說,教學過程不只是知識傳授的過程,更是師生進行心理交流的過程。與此同時,對于學生來說,不只是學習知識的過程,更是與教師交流感情、促進雙方發展的過程。與此同時,有效情境的形式和內容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創設,對于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心理特征以及年齡特點較為成熟,教師應注重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學習情境,與此同時在數學區域化活動的有效組織下,引導學生逐漸提升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進行《圖形的運動》的知識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帶領學生用紙隨意剪出一個圖形,通過帶領學生共同進行圖形的剪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為學生創設有效情境:同學們,將自己手中的圖形進行旋轉,觀察旋轉后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一樣嗎?將圖形進行對折,對折兩邊的圖形能夠重合嗎?之后,尋找圖形不同的學生進行發言,談談自己的圖形旋轉后有沒有變化,對折后兩邊是否重合。最后,教師通過學生的回答以及教材內容對此知識點進行講解。
依據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年齡特點為學生創設合適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保持心情愉悅的狀態下進行學習,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數學知識,從而體現情境教學的優勢所在。
二、有效情境創設的主要特點
(一)趣味性
當學生對對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時,自然會積極進行自主學習。基于此,教師應創設趣味性的學習情境。例如:在進行《長方形與正方形》的教學過程中,那么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學習長方形的周長及面積。由于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技術設備演示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關系:六條一樣的邊就可以組成一個特殊的長方形。轉變的過程或許會讓學生對這兩個圖形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迫切投入到新知的學習中去。之后讓學生依據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的知識點,對正方形的周長以及面積進行探索,從而在趣味情境中進行探究與學習。
(二)思考性
創設有效情境的關鍵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引發學生獨立思考。基于此,教師在創設情境是應設計具有思考性的問題。例如:教師在講解《自行車里的數學》這一知識點時,先是創設學生思考的情境:自行車中的數學知識有哪些?請同學們依據之前所學的知識對自行車中的數學知識進行思考。讓學生通過自身對自行車的了解思考自行車中包括哪些數學知識,進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便于在之后教師的講解過程中,加深對知識點的掌握。由于自行車中涉及到的數學知識較多,包括:三角形的知識、圓形的周長、齒輪圈數、速度的組合方法等。這些知識點是將之前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綜合性較強。因此,值得學生去思考和探索,從而培養學生數學思考能力。
(三)啟發性
啟發性是通過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獲得啟發,從而逐漸掌握數學知識。創設具有啟發性的學習情境,目的是促進學生思想的轉變。例如:《生活與百分數》,百分數作為生活中常用的數據統計方法,若是依據教材上的內容進行講解,對于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在課余時間,教師應帶領學生到生活中切實探索生活中哪些數據能夠用百分數表示。探究發現生活中的購物、費用、工資等都可用百分數進行統計。從而在探索中獲得啟發,使學生在原有的知識上增加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并依據數學知識獲得啟發,逐漸了解百分數的真正作用。
總結:總而言之,有效情境的創設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針對小學中高年的學生來說,是很有必要的。有效情境的創設依據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年齡特點并注重基礎教學,從情境創設的主要特點顯示其優勢,進而,在進行小學數學的教學時,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實現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馬紹明.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J].智力,2020(30):133-134.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建設中心小學?鄭掄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