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元新
摘要:中職語文教育教學活動要采取新的教學模式,探討新的教學策略,才能適應學生多變的學習需求,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實施和運用可以提高整體的教學效率。教師在運用讀寫結合模式的過程中需要靈活調控教學難度、教學進度,及時開展教學評價,才能保證讀寫結合方式實施工作的進行。本文主要探討讀寫結合方式的實施原則和實施策略,相信會對中職語文教師提供一定的幫助和借鑒。
關鍵詞:中職語文;讀寫結合;實施策略;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0-430
傳統的中職語文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閱讀訓練和寫作訓練往往都是分開進行的。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也會下意識的將其分為兩個模塊來開展。教師應對學生開展一些綜合性的訓練,不斷地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掌握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因而針對這些具體的結合策略,仍然需要廣大語文教師進行進一步的實踐研究。
一、 在中職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運用讀寫結合模式所應遵循的若干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在開展閱讀活動和寫作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實際情況,滿足學生學習習慣培養和學習意識激發的實際需求,對于讀寫融合的模式、時機、內容要進行靈活把控,幫助學生養成積累文學常識、文字知識、鑒賞技巧、語言表達、書面整理的良好習慣。圍繞著學生而開展讀寫結合活動,才能進一步提高整體的效率。
(二)漸進性原則
傳統的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是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分開進行的,驟然進行融合可能不會達到預期的目的,甚至有可能南轅北轍,降低讀寫融合的效率。此時,教師應當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來開展融合工作,逐漸延長融合時間、閱讀內容和寫作內容難度,并且布置更多的課外實踐延伸任務讓學生進行實踐探究,從而提高學生的讀寫結合模式運用能力和水平。
(三)有效性原則
衡量教師語文教學活動是否高效,讀寫結合是否有效的唯一標準應當是學生的語文學習成果。教師在開展讀寫結合的過程中應當注重突出內容的時效性以及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切實提高整體的教學效率,保障學生的學習需求,引導學生進行更加高效和科學的讀寫融合活動,才能真正為中職語文教育教學模式的創新以及教學形式的改進奠定堅實的基礎。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是否有效,學生的閱讀時間是否得到高效利用,教師的閱讀指導和寫作指導是否有效,這些都需要在實踐的過程中進行檢驗。
二、 中職語文教學中運用讀寫結合模式的具體策略
(一)注重課內外閱讀活動相結合,儲存寫作知識和技能
語文教師在正常的閱讀教學以外還會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課外閱讀活動,為學生布置閱讀任務,鼓勵學生利用周六日的時間或者課下時間、寒暑假時間來完成教師所布置的閱讀任務。在固定的時間段內完成文章式或者書籍式閱讀任務,從而拓展閱讀范圍,并且在多樣化的文本閱讀的過程中積累豐富的語言文字和知識。學生對于課外閱讀素材的行文技巧、構思方式可以進行更加深刻的感悟,從而積累有用的素材和技巧。這對于寫作教學活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語文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之間的關系應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學生應將課外閱讀的心得在課內分享,將課外閱讀的素材帶到寫作活動或者課內閱讀活動中來,從而密切三者之間的聯系,讓學生積累更多的閱讀知識、閱讀技能、寫作技巧,全方位提高中職生的讀寫能力。
(二)合理利用寫作教學實際導入閱讀素材,增強融合效果
在開展寫作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通常都會進行作文導讀。語文教師會圍繞著寫作的主題而提供三到五篇經典作文,讓學生利用課前時間或者作文課堂教學的前一部分時間來進行閱讀和感悟。這些閱讀素材大多和閱讀主題以及學生的寫作水平密切相關。為了進一步提高讀寫結合的整體效率,中職語文教師可以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導入豐富多彩的閱讀素材,同時形式要進行調整,不能只是主題作文,而要有說明文、論述文、讀后感等多種形式,從而達到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提高讀寫結合效率的目標。
例如,在高教版《飛向太空的航程》進行寫作活動時,學生需要完成六百字左右的論文。此時,教師給學生布置了這樣的任務:利用課下時間搜集與月亮相關的神話故事、歷史事件、人物傳記、詩詞歌賦,帶到課堂上來和其他同學進行分享。此時學生開始主動搜集閱讀素材,為作文寫作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教師在課堂上首先展示自己所準備的閱讀素材和作文范文,組織學生進行集中閱讀和感悟,體現了讀寫結合的相關特征。然后教師再將學生劃分成小組,以小組的形式對于學生自己準備的月球相關素材進行閱讀和感悟。教師再根據本班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整理有用的案例素材,確定寫作的方向和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閱讀和寫作,提取有用信息,構思個人的作文,在謀篇布局的過程中讓學生進行構思和感悟。學生的閱讀范圍不斷地擴大和延伸,寫作的質量也在逐漸提高,養成了勇于實踐,積極探索的良好習慣。
(三)依托閱讀文本,開展續寫仿寫活動
1000個讀者便有1000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學生在閱讀相同的文本時心理活動不同。如何讓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涵,在理解和運用的過程中提高語言運用能力。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更多的引導和啟迪,教給學生更多鑒賞技巧和表達方式,開展適當的仿寫和續寫活動,讓學生天馬行空的思想得以延伸。學生在參與仿寫或續寫的過程中,會用心地揣摩人物內心的心理活動、場景刻畫等內容,對作者的布局方法和段落安排的規律進行深刻感悟。此時,學生會掌握更多有效寫作技巧。
三、 結語
總而言之,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以及課外延伸的過程中,教師運用讀寫結合模式來開展教學工作,滿足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寫作思維培育需求。在下一階段,教師將會著重輔助學生從文本閱讀的過程中積累豐富的語言知識和文字技巧,將其運用到寫作活動中去,從而提高書面表達活動的整體效率,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教師在開展日常教學工作的過程中也會讓學生進行跨學科學習,開展模塊整合訓練活動,切實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參考文獻
[1] 胡立紅.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方式的教學實踐[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55.
[2] 張恒.中職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方式探析[J].讀天下(綜合),2020:229.
[3] 范山林.中職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的實施途徑[J].讀與寫(教師),2019: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