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政視域下在高職英語教學實踐中引入并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的課程目標,是高職英語教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具體實踐,是職業院校培養新時代思想過硬技能人才的需要。從強化意識、教材編撰、教師素養、教學活動、考試制度等方面開展措施,把中華民族文化融入英語課程教學中,可以增強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有利于抵御西方文化入侵,有利于中華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圍內傳播,有利于提高高職英語課程的育人功能和整體地位。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職英語;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張立彬,棗莊科技職業學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1]。“課程思政”這一教育教學改革浪潮應運而生,通過課程改革創新,全方位全過程地去解決社會主義高等教育需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高職英語課程是一門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的公共基礎課程,其“工具性”在于學生可以應用英語語言技能處理未來職業相關業務,包括技能技術的學習與表達、日常國際口語交流的進行等;而 “人文性”在于教師能夠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秀的民族文化等融入英語教學中,實現學科知識和文化精神內化,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文化素養[2]。
現如今的高職英語課程育人功能是自發的、零散的,也缺乏有效的考評機制,因此在思政視域下如何充分利用高職英語課程,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培育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具有重要意義。
一、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意義
高職英語教學旨在培養技術型人才在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所需的語言交際能力和應對各種涉外局面的語言應用能力,注重語言技能的實用性、職業術語的應用性、文化展示的實踐性和教學過程的交互性[3]。語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載體,而文化對語言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制約作用。 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中需要把語言技能教學和中西方文化教學相結合,充分發揮中華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蘊,培養和增強學習者的中華民族文化自信。
把優秀文化內容融入高職英語教育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學習和掌握英語的最終目標在于國際交流,也就是要學習英語國家的先進技術、優秀文化、風俗習慣和言語溝通等,同時也需要有能力通過英語向全世界傳播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以及各種科學成果,真正做到“把世界介紹給中國,把中國介紹給世界”,實現雙向發展的交流活動。在高職英語教科書和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注入豐富的文化知識,把語言學習與真人真事聯系起來,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其他各種活動,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水平,以便在畢業后的工作生活中獲得應用。
把優秀文化內容融入高職英語教育教學中,可以提高英語教學這個職業的整體地位。傳統英語教學往往忽視中華民族文化對英語教學的積極影響,許多英語教師只進行英語國家的文化的引入和講解,極少涉及中華民族文化,進而造成“中國文化失語”現象,即許多優秀學生在進行英語語境下的跨文化交際時無法展現出其所具有的深厚文化素養和獨立的文化人格。因此,在英語教科書和英語課堂中適當注入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知識,平衡英語國家文化與中華民族文化的教學講解,既能拓展學習者的跨文化視野,又能提高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這種跨文化視野和交際能力正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急需的一項重要素質。它拓寬了英語教學在現代社會和個體學習者教育中所發揮的作用,從而提高英語教學這個職業在社會主義建設者培育體系中的整體地位。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可以促進高職英語教師自身文化素養的持續提升,不斷強化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心,幫助學生真正提高實現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有利于促進中西方文化的融合發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可以增強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有利于抵御西方文化入侵,有利于中華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圍內傳播,有利于提高高職英語課程的育人功能和整體地位。
二、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措施
在多元化的世界文化秩序下,中華民族文化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機遇,一方面豐富多彩的異域文化會沖擊國人的思想,甚至造成“中國文化失語”; 另一方面中華民族文化能夠在越來越頻繁的國際交流中播向全世界,并在向世界傳播的過程中得到創新發展,促進世界文化有差異和和諧共處。
1.強化文化戰略意識,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受傳統應試教育教學模式的影響,老師和學生都難以走出以語言技能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傳統英語教學強調深入體會西方文化,使得學生們的思想深受西方文化的侵襲,西方文化得以在國內快速滋生蔓延。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自信,指出“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4]。”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來源和豐厚滋養,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需要從戰略高度全方位地傳承及弘揚中華民族文化。英語教育教學是培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教育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積極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助力培養和強化學生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使學生能在國際交流中也自覺地展現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內容,把具有深厚底蘊和當代價值的中華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圍內弘揚起來。
2.制定新的教學大綱,編撰和選用相應英語教材。高職英語教學大綱是指導和規范高職英語教學的綱領性文件,也是高職英語教學的方向標。高職英語教材是高職英語教學內容的規劃圖和教學過程的構思圖,它的編撰和選用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需求、理解能力等因素,教學內容應以工作生活中的場景應用為基礎,合理融入英語國家優秀文化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內容,滿足學生獲取專業技能知識和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以便適應和滿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需要。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高職教師的文化素養。高職英語教師是高職英語教學的具體執行者,他們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文化素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獲取和提高語言表達技能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因此,各職業院校應該加強師資隊伍培訓與建設,提高英語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文化素養,幫助他們提高對專業知識和中西方文化的英語表達能力。高職英語教師更應當充分意識到中華民族文化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養和增強自身的文化素養,深入理解中華民族文化和英語國家文化的內涵與異同,并積極主動地提高自己用英語表達中華民族文化的能力[5]。高職英語教師要在英語教學中充分利用英語國家文化與中華民族文化進行詳細語言教學,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閱讀更多地有關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英文書籍、報刊等,促使學生不斷學習和掌握中華民族文化知識及其英語表達,使學生在工作生活中能夠自覺地傳播和弘揚中華民族文化。
4.開展英語教學活動,增強學生文化自覺與自信。高職英語教學的根本是為了培養高職學生應用英語語言技能自主獲取英語國家的技術技能和優秀文化的本領,也需要培養高職學生在今后工作生活中進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這種跨文化交際能力不僅僅是引入英語國家文化,還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的表達。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國家的先進技術技能和優秀文化是為了提升自我和理解對方,避免不懂語言的正確表達而錯失進步機會和引發不必要的矛盾與沖突;客觀而準確地用英語表達中華民族文化和展示自我風采,能夠更好地贏得對方的理解和尊重,進行平等友好的跨文化溝通和交流。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我們理應有意識地引導英語文化與中華民族文化的相遇,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只論文化差異,不談文化優劣,同時還可以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讓學生進行相應的自我展示,例如使用英語講述以中華民族文化為主題的中國成語故事、進行中國特色的小品表演和主題演講比賽、宣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協助學生形成“把世界介紹給中國,把中國介紹給世界”的跨文化交際觀,學生只有具備這種觀念,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和充實中華民族文化知識,進而積極主動地提高自己用英語表達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能力,不斷樹立和強化中華民族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5.改革英語考試制度,促進中華民族文化的學習。考試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和教師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也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創新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但是多年以來高職英語的考試依然延續義務教育階段的模式和內容結構,高職學生們的英語基礎差,考試成績低,極難在短時間內獲得提高,教師和學生們都面對較低分數唉聲嘆氣,這既讓教師們感覺勞而無獲,也嚴重影響了學生們繼續學習英語的信心,學生就業后發現英語離自己很遠,無法滿足工作需要,也就失去了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新的高職英語考試要充分發揮它的導向和激勵功能,其考試內容要突出應用性和創新性,應該與西方文化和中華民族文化表達相結合,與日后職業生活需要相結合,與職業技能技術的英語表述相結合;其考試結果要體現激勵性和發展性,教師應當樹立多元質量觀和多元人才觀,對考試結果的反饋要以激勵為主,采取靈活的方式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改進學習,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現如今大多數職業院校的學生畢業已經不需要進行統一的水平測試,這給高職英語教學和考試帶來較大的自由度,高職院校英語教師應當充分領會《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積極投入“課程思政”改革大潮,在高職英語課程教學中融入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等思政元素,在高職英語考試中增加中華民族文化考核比重,促進中華民族文化的學習和傳播,培養思想過硬的新時代技能人才。
三、結語
在共建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大融合是一種趨勢,我們需要傳承和弘揚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在目前英語教學作為公共基礎課不動搖的情況下,為改變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中國文化失語”現象,在英語教學中引入和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在體會中西方文化差異的過程中掌握英語的綜合應用,對樹立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既要學習和了解西方文化,也要強調中華民族文化意識,讓學生學會中華民族文化的英語表達方式,這是跨文化交際的需要,也是傳承與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需要,更是職業院校培養思想過硬的新時代技能人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屈哨兵.高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J].中國高等教育,2017(12):18-20.
[2]甘雯.“課程思政”視角下高職大學英語思政元素的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19(36):240-242.
[3]郁文霞.關于高等職業教育英語教學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9(9):106-108.
[4]吳訪益.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價值取向及路徑選擇[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9(20):7-9.
[5]李貴君.論中華民族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傳承[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1):31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