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目的不僅要重視語法知識的傳授和語言技能的提升,而且要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本文以2020年10月舉辦的區優質課評比活動中一位教師的語法教學課為例,探討如何在語法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呈現新知,通過對比,培養比較性思維能力;感知語言現象及差異,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設計思辨活動,培養創新性思維能力。
【關鍵詞】思維品質;語法教學;初中英語
【作者簡介】何永翠,女,漢族,江蘇南京人,江蘇省六合高級中學附屬初級中學,中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思維品質,是指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和創新性等方面表現出來的能力和水平,語法教學在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研究語法教學對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具有重要意義。長期以來,英語語法教學只關注學生語法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這種重講解輕思維的課堂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本文筆者以2019年9月舉辦的區優質課評比活動中一位教師的語法教學課為例,探討如何在語法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課例呈現與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為牛津譯林版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3 Grammar,人稱代詞的主格和賓格。
一、呈現新知,通過對比,培養比較性思維能力
教學片段1:
在導入環節,教師呈現自己學校的相關圖片,接著教師提問:What is my school like? 學生回答:Your school looks beautiful. Your school has three classroom buildings. Your school is big and tidy.接下來,教師呈現另一組句子:Your school looks beautiful. It has three classroom buildings. It is big and tidy. 讓學生齊讀兩組句子并進行對比,教師問哪組句子讀起來更通順,學生回答第二組句子讀起來更通順。教師告訴學生第二組句子中的“it”為代詞,并告知學生:We can use them to replace nouns for people or things, so we do not need to repeat the nouns.學生初步感知人稱代詞的作用。
本環節,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觀察、比較和判斷兩組句子,能夠感受到有無人稱代詞的句子的差別,也能初步體會到人稱代詞在句子中所起的替代作用,這樣就為后面人稱代詞的學習做好了準備。
比較性思維存在于一切思維活動中,它通過對兩種事物進行比較,尋找事物的異同及其本質特點。語言的學習離不開比較和分析,而比較和分析的過程能夠讓學生理解語言的具體形式和語言是如何表達意義的。在語法教學中,學生是主體,具有主觀能動性。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法教學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盡可能多地創造機會,讓他們對語法現象進行比較,提高比較性思維能力。
二、感知語言現象及差異,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
教學片段2:
教師呈現Millie的一篇日記,要求學生找出其中的所有人稱代詞,日記內容如下:
Friday ? 27 September, 2019 ? ? ? ? ? ? ? ? ?Cloudy
Today is our Open Day. My mum comes to our new school. I am happy to show her around it. She thinks it is a beautiful school. There are 18 classrooms in the classroom building. They are clean and bright. We have a library. It looks new and modern. Mr. Wu is our English teacher. He is friendly to us. He looks young. We all like him.
在學生找出日記中所有人稱代詞之后,教師可以呈現日記中的兩組句子:
(1)I am happy to show her around it. She thinks it is a beautiful school.
(2)He looks young. We all like him.
引導學生思考,第一組句子中“she”和“her”以及第二組句子中的“he”和“him”分別指代的誰,學生能輕易答出she 和her指代的是Millie的媽媽,he和him指代的是Mr Wu.教師繼續引導學生思考:句子中的代詞都指代同一個人,可是為什么我們要用不同的形式?學生答不出,于是老師給出提示,讓學生觀察這些代詞在句子中的位置。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后發現,它們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接下來,教師引出人稱代詞兩個不同的形式:主格和賓格。
此環節,教師通過讓學生觀察句子中人稱代詞主格和賓格的位置,并引導學生思考運用不同語言形式的原因,不斷強化學生對人稱代詞兩種不同形式的感知和辨認,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等方式感知了語用的差異,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樹立運用正確的語言現象表達語義的意識,而且也培養了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
教學片段3:
教師在呈現完所有的人稱代詞的主格和賓格之后,為了讓學生對人稱代詞有一個完整的、全面的認識,教師以表格的形式引導學生將人稱代詞的主格賓格以單復數的形式進行劃分。教師引導學生發現規律,學生發現you和it既是主格又是賓格。接下來,教師呈現日記中的句子:
(1)I am happy to show her around it.
(2)It looks new and modern.
(3)He is friendly to us.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主格在句子中所處的位置,學生給出答案主格位于句首,在be或者行為動詞之前,賓格位于動詞或者介詞之后。接著教師呈現另一個句子:This is Mr. Wu . Is_____ your English teacher? 學生給出答案:he.教師提問:為什么句中的he不在句首?學生發現因為這是一個一般疑問句。教師的循循善誘,有效地避免了學生死記硬背語法規則和忽視語境學習的特點。
教學片段4:
接下來,教師要求學生完成書上第35頁的練習,選擇適當的人稱代詞完成補Millie和她媽媽之間的對話,其中有一空,Mum: Oh, yes. ______are good friends, right?有的學生填you,還有的學生填they,教師要求學生說出選擇兩種答案的理由。選you的同學認為媽媽指的是Amy, Kitty和Millie自己,選they的同學認為媽媽指的是Amy和Kitty,學生均能給出合理的解釋。教師說you和they填在這里都可以,并解釋了原因及選擇不同人稱代詞造成的差異。
批判性思維是對傳統的知識和事物進行判斷、反思、質疑和推理的思維過程。在語法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通過設計相關的語用任務,使學生不斷更新自己原有的語言認識。此外,教師要培養學生觀察、歸納和總結的能力,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才能得到有效地培養和提升。
三、設計思辨活動,培養創新性思維能力
教師呈現一篇小短文,內容如下:
Simon is unhappy today.
Mr. Wu asks Simon, “Why is Simon unhappy?”
Simon answers, “Because Simon is not good at English.”
Mr. Wu says, “Don't worry. Mr. Wu can help Simon.”
Simon is happy now. Simon thinks Mr. Wu is helpful. Mr. Wu often helps Simon with English.
這是一篇含有大量人稱代詞重復使用的短文,教師要求學生閱讀短文,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發現文章不通順。究其原因,文章大量使用了重復的人稱,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正確的人稱代詞來替換短文中出現的重復人稱,以便使文章變得通順、易于理解。
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在Why is Simon unhappy? Because Simon is not good at English. Simon thinks Mr. Wu is helpful.這三個句子中,都是同一個“Simon”, 可為什么分別使用了you, I和he三個不同的人稱代詞?學生解釋完原因之后,教師進行總結:在選擇人稱代詞的時候,不能僅僅依據語法規則,更重要的是要依據具體的語境,這樣才能準確、恰當、得體地使用語言。這個活動的設計,不僅進一步強化了學生的語境意識,而且也能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語法教學的目標是通過語法知識的教學來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因此,在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創設情境并開展能夠促進學生思維品質提升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以及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形式發現語法現象和總結語法規律,從而有效實現培養學生的語法運用能力以及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夏谷鳴.英語學科教學與思維品質培養[J].英語學習,2017(2): 9-13.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梅德明,王薔.《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