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是高中時期英語教學的一大重要環(huán)節(jié),但是由于大部分教師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影響嚴重,還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課堂氣氛枯燥、教學內容單一的情況,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狀態(tài),對所學內容無法產生主觀感受,更加難以從閱讀文本中體會到作者的思想內涵,從而使得英語學習浮于表面。因此,教師在當下教育改革新時期的首要任務就是對授課模式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除注重對學生閱讀技能的培養(yǎng)外,還需要著重培養(yǎng)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以此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構建。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評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作者簡介】戚國華,浙江省杭州市蕭山第五高級中學。
引言
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高中時期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的主要目的是將其應用于生活實際之中,為未來學習和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教師在展開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對其中的詞匯、語法知識詳細講解,還需要組織多元化的課堂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從不同視角出發(fā)去解讀文本,最終形成批判性思維,從而獲得個性化發(fā)展,提高整體英語水平。
一、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目前,我國正處于新課改時期,教育部門對高中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在教學中詳細解析英語基礎知識,還要將學生視為教學中心培養(yǎng)他們的核心素養(yǎng),而核心素養(yǎng)又包含以下四大因素:學習能力、語言能力、思維品質以及文化品格。想要同時強化學生四方面的能力,教師需從具有較強綜合性的閱讀模塊入手對現(xiàn)行的授課模式進行完善與創(chuàng)新,為學生提供更優(yōu)質的教育服務,在此期間,教師還應將如何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視為主要研究課題,以此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批判性的眼光去解讀英語語言,從而更快速地理解所學知識內涵,并對語篇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產生較為深刻的認知,實現(xiàn)整體英語水平的提高,進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二、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策略
1. 文本與現(xiàn)實比較,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高中時期教材內閱讀材料大多陳述某一觀點、事實或講述某一個故事,這樣一來,為教師提供了更大的教學探索空間,首先教師需要認真詳讀教材文本,從中找出客觀存在或能夠通過某種方式證實的判斷、現(xiàn)象、看法,并進行整合分類,再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事件來進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從而引導他們去從對比中明確這些觀點的支撐點,最終融入情境之中,加深對文本內涵的理解,實現(xiàn)綜合閱讀能力的提高。教師在將文本與現(xiàn)實進行比較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一點,必須要完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主導權、話語權都交還到他們的手中,從而讓學生能在身心放松的狀態(tài)下去通過對現(xiàn)實生活的分析來判斷教材文本中觀點的可信性,也能逐漸明確文本中突出證實觀點的證據(jù),在此過程中,學生會產生與傳統(tǒng)學習中完全不同的體驗,他們的思維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同時也能逐漸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在未來進行閱讀分析的過程中保持科學、嚴謹?shù)膽B(tài)度,對其中的觀點產生準確的判斷。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必修二“The Olympic Games”中“An interview”一文時,教師首先明確本文的教學目標,分析文本who、when、why三要素,并向學生提出思考問題:“Do you know the Greek world?”“Where are all the athletes?” “Does anyone want to host the Olympic Games?”在此過程中為啟發(fā)學生思維、強化他們對知識的認知,教師可以在PPT中展示surfing、ski jumping、figure skating等運動項目的圖片,從而使學生將文本中語句、語段與個人認知相對應,強化自身的英語意識,提高自身思維品質,為未來學習與發(fā)展奠定基礎。
2. 分析語言文字合理性,強化學生表達能力。英語閱讀語篇是由豐富的詞匯構成的,其中存在很多特殊搭配和固定句式,也存在很多段落與段落銜接的方法,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將這些教學內容視為既定事實,機械式地向學生傳授,而學生在此過程中雖然能得到英語基礎能力的進一步提升,但是思維能力、表達能力依舊是原始水平,對未來學習與發(fā)展都會造成不利影響。因此,教師在正式教學中對語言文字的分析不能僅僅停留在獨立的個體之上,而是要從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去進行多元化的探索,首先要注重語體的分析,要求學生從語篇的措辭中尋找能說明人物關系、事件發(fā)生時間線的線索,通過這一方法首先能夠幫助學生進行自我批判,他們能從分析語言文字合理性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語言習慣,從而判斷出正式用語與日常口語之間的區(qū)別,與此同時,還能從措辭中發(fā)現(xiàn)很多在學習過程中沒有發(fā)現(xiàn)的細節(jié),從而獲取更多有效信息,積累語言學習經(jīng)驗,在強化閱讀能力的同時得到表達能力的提升。
3. 分析文本思維邏輯,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意識。雖然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小學、初中時期的全面學習,但是對于學生而言,英語始終是較為陌生的非母語語言,他們會因為大量客觀存在的中英文認知差異而在解讀英語文本的過程中陷入誤區(qū),更多的是理解文字的表面含義,無法產生英語意識,也難以靈活地將所學運用于生活實踐之中,為解決這一問題、強化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在講解英語文本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對其邏輯結構的分析,由此深化學生的認知。其間,也可以對相同主題下的兩個不同文本進行縱向對比,一方面加深同學們對主題內涵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激發(fā)他們的批判意識,讓所有人都不自覺地對兩個文本之間思想表達、情感抒發(fā)、文化差異等多元因素進行對比分析,以此來幫助學生形成批判意識,提高整體閱讀教學效率,促進高中生英語能力的發(fā)展。在進行文本思維邏輯分析的過程中,教師能夠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他們能發(fā)揮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也能無限開發(fā)自身的潛能,在強化批判意識的同時得到整體英語水平的提升。
4. 探索文本思想內涵,給予學生批判性啟發(fā)。高中時期閱讀教學主要以分析作者的核心思想及情感表達為主,以此拉近學生與英語語言之間的距離,從而提高他們的整體英語水平,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應注重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從探索文本思想內涵的角度出發(fā),通過強調某一詞組或短句的重要性來給予學生批判性的啟發(fā),進而深化他們對文本內涵的理解。期間,教師也可以將主動權全部交到學生手中,除明確文章主旨外不提供其他的思考,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或與其他伙伴的討論來尋找文中能表明作者思想態(tài)度的詞匯和強調中心思想的句子,學生在此期間能夠暢所欲言,他們會主動地將自己的觀點分享給老師、和同學,這樣一來,他們可以嘗試著從多元角度去進行同一問題的思考,也能在產生自己的主觀判斷后進行深入分析,總結自己與作者觀點存在差異性的原因,這樣一來所有人都能在閱讀課上養(yǎng)成辯證思考的好習慣,在后續(xù)的學習中也能對文本產生更深層次的解讀。
以人教版必修二“Wildlife Protection”中“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一文的教學為例,教師首先明確本文教學主旨,引導學生對文本中涉及的信息進行有效記錄,并重點培養(yǎng)學生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不要過于強調對學生敘述保護野生動物現(xiàn)狀及對策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礎上展開深入教學,教師通過設置主旨疑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資自主尋找中心詞句,如“Why are antelopes in Tibet become endangered?”,學生可以從food chain、man-made、environment、compete with each other等角度出發(fā)去分析問題的正解,從而真正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也能對文本內涵產生更深層的理解。
5. 合理設置思考問題,進一步有限拓展思維。課堂問答始終都是閱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能自然地明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同時也能進行適當?shù)乃季S拓展,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傳統(tǒng)意義上的問答,大部分都是引導學生尋找文本中存在的客觀事實,或是對某一知識點的擴散,始終未能從廣度上拓寬學生的思維,存在一定形式化的問題。為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從辯證的角度出發(fā)去進行多元化問題的設置,如某一習慣如何養(yǎng)成,如果不這樣做會產生什么不一樣的結果,這一做法的優(yōu)勢和弊端分別是什么等等,這樣學生的思想就不會局限于教材之中,他們能由標題進行深度拓展、層層分析,逐漸形成批判性思維,在此過程中全體同學的學習主動性都會有明顯的提升,他們能真正帶著問題去用心閱讀,在學習目的性增強的同時也能打破固有思維模式的束縛,實現(xiàn)批判性意識的加強。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必修一“English around the world”中“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一文時,教師首先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xiàn)出每一段落的內容概述,幫助學生梳理閱讀思路,在此基礎之上還要以強化他們的思想認知為教育目標,通過組織辯證性討論活動的方式來展開拓展教學,辯論主題可以為“Why has English changed over time?”同學們可以通過深度解析文本對問題反向思考,從而辯證地思考問題,在此基礎上得出支撐觀點的主要原因,最終在思考、解答問題的過程中自然形成批判性思維,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生的思想發(fā)育逐漸成熟,他們對知識內涵也有自己獨到的解讀,因此教師在展開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轉換傳統(tǒng)思想,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自由,通過組織情境活動、集體討論活動、問答活動等方式來幫助學生從多元角度解讀知識內涵,對英語語言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并最終在與教師默契配合的過程中生成批判性思維,提高整體閱讀能力,實現(xiàn)個性化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斐.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評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策略[J].中學生英語,2020(18):22.
[2]許梅媚.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評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策略[J].求知導刊,2020(4):62-63.
[3]梁荷秀.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當代教研論叢,2020(7):98-99.
[4]趙敏.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評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思考[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9(27):73.
[5]劉姣姣.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實證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8.
[6]張曉芮.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批判性思維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培養(yǎng)研究[D].聊城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