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學習是當前世界通用語言,也是教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門課程。語言的學習不僅僅是課本教材的知識教育,更包含對語用能力的提升教育,英語學習更是如此,要讓學生既能看見英語、會讀英語,更要學會熟練運用英語交流,真正將英語知識學以致用,這也是教育本身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小學英語;語用能力;提升策略
【作者簡介】鞠春燕,江蘇省常州市武進清英外國語學校。
伴隨新課改下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學的核心素養越來越被重視,小學英語更不例外。英語是學生教育階段語言學習的啟蒙語言,是現階段學生提升綜合素質教育的重點內容,也是學生學習英語語言和英語口語的基礎時期,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和英語學習能力,讓學生更有效地進行英語學習,必須時刻抓牢學生英語語用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英語的綜合實力。下面就核心素養下小學英語語用能力的提升進行幾方面的探討和分析。
一、小學英語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傳統教育過重,學生積極性不高。英語學習本身是一種你說我說的交流形式,但是就當前多數的教育教學來講,僅僅將聽、說、讀、寫四個字簡單化的延續下來。部分教師在進行英語授課時,會對學生進行最先的單詞學習,一遍教不會就十遍的教,學生會讀之后就是背誦單詞、聽寫單詞,緊接著就是課文的學習理解,讓學生把基礎的句子再記憶,看似一整套下來學生學習到了英語知識,實則只是教學目標和進度的完成,學生在此過程中有一定的強迫感和緊張感,真正能夠學以致用的少之又少。
2.重視程度不夠,學生難以提升能力。當前的英語教育起步較晚,且現今學校追求的更是全面教育和成績的提升,不乏出現“教死書”的現象;不只是學校,家長在學生的學習成績方面更是追求甚高,不過此方面的注重教育并非我們說的注重教育,部分學校及家長單單將成績放在首位,讓學生在試卷上取得較高的分數,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不少教師會專注學生的成績教育,忘卻了學生學習英語需要提升的語用能力,僅在紙上換來的提升并不是能力的真正提升,相反學生也是在“學死書”。另外,有些教師在課堂上多采用中文講課,沒有進行簡單的英語語言溝通和講解,學生也很難提升語用能力,更不用說課下練習了。
3.學生壓力大,提不上興趣。就上述的問題,學生在學習英語方面難免會有厭煩的情緒,據不完全統計,有近百分之六十的中小學生不喜歡學習英語,當然,這并不稀奇。首先,在現今教育高速發展環境下,學生所受各項教育都被抓得很緊,而英語又是一門外語,學習起來確實有些吃力,學生自然有一些排斥心理;其次,現在多數學校的英語課堂上沒有特色,教師授課缺乏新意,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提不上學習興趣。這些都是學生語用能力低的原因。
二、提升學生英語語用能力的策略
1.情景式教學,讓學生感同身受。學習來源于生活,英語教育也不例外。學生在現階段學習過程中要求的是一種“共鳴”,也就是感同身受,而用在教學課堂上就是情景式教學;教師借助情景式的教育方式,首先能夠激發和帶動學生的參與度,學生有興趣走進課堂是教學的第一步;其次,情景教學法也讓學生將生活和知識巧妙結合,學生在學習過后當再遇到生活中的這類事情時會自然而然想起并鞏固記憶,對學生的語用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例如,在牛津譯林版本五年級英語“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的學習中,教師借此課進行情景式教學導入,讓學生真實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比如,教師在課堂之初這樣講道:“Students, good morning, the teacher spent a lot of effort to get to school this morning, would you like to listen to the teacher's story?同學們,大家早上好,老師今天早上費了好大的勁兒才趕到了學校,大家要不要聽聽老師的小故事呢?”學生一聽到故事自然有了興趣,之后教師可以講道:“老師今天本來是要騎自行車來學校的,不知道怎么回事自行車壞了,于是老師就趕緊走到車站,準備坐公交來學校,不巧的是錯過公交車了;后來,一位好心的叔叔停在路邊,開著汽車送老師趕來學校。The teacher was going to ride a bike to school today, I don't know how the bike is broken, so the teacher hurried to the station, ready to take the bus to school, unfortunately missed the bus; Later, a kind uncle stopped by the road and drove the teacher to school in his car.”教師以這樣簡單地單詞進行學生英語學習的初步教學,一字一句的表明自己的句意,學生聽完故事后勢必會有一定的熱情,之后教師可再引出本文的教育主題,可以適當提問學生:“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你是如果來學校的呢?”讓學生以簡單地句子回答:“I come to school by bus.”這樣的練習久而久之學生不僅熟悉掌握了重點字句,也能輕松進行口語交流。
2.多媒體教學,讓學生有更多熱情。信息化的現今社會,不只是社會上的信息交流應用,也包括在教育事業上的多媒體教學。學生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對于多媒體的信息應用更是靈活,當然也是學生感興趣的主要方面;多媒體教學引進英語課堂教育不僅有畫龍點睛的作用,更多的是對學生學習的方方面面有積極作用。另外,多媒體教學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適時的教學應用,讓學生在枯燥乏味的學習課堂上得到釋放,同時也得到學習的真正快樂。
例如,在進行“Seeing the doctor”的學習中,教師就此種生活化內容進行多媒體教學的引導,讓學生深有感觸。比如,教師在進行文章教學時,借助多媒體應用,以動畫的形式播放教材的對話,讓學生在動畫中初步學習知識,之后可以進行第二遍的播放,適當提問學生:“Where did Su Hai go? What's wrong with her?蘇海去哪里了呢?她有什么事嗎?”學生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學習起來也不會困難。當然教師可以講述自己生病的事情:“The teacher had a fever when he was very young. The teacher's father carried me in a hurry and went to the hospital. The doctor measured my temperature, and then my father accompanied the teacher to get an antipyretic needle.老師很小的時候有一次發燒,老師的爸爸背著老師匆忙地跑去了醫院,醫生給我量了體溫,之后爸爸陪著老師打了退燒針。”也可以設置課堂小游戲,讓學生自主上臺講述自己的看病經歷,學生在此過程中也能提升語用能力,對于學生的表述教師也能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并進行學生的針對性改正練習。
多媒體教學樣式多多,動畫教學只是一部分,在學生看來,課堂需要有歡樂、有節奏,才會使學習有趣。所以,教師要適當地引入多媒體音樂,讓學生有興趣參與到課堂學習的氛圍中。比如,在每節課的開始教師可以搜尋簡單易學的英文歌曲,讓課堂的最初氛圍有活力青春,就一些字母歌曲、日期歌曲,再者《雪絨花》這類旋律性強的輕快的歌曲,學生學起來也輕松愉快;而且在每節課本的學習后面都有一項“Sound time”的內容,教師可以經常性的播放音樂教材,學生在聽學的過程中也會不自覺地提升英語的運用能力,在平常的唱歌中,一點點積累語言能力。
3.針對性地寫作訓練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感。學生在此階段的英語學習需要進行針對性地寫作訓練,不過這也是學生經常抗拒和排斥的事情之一,所以針對性地訓練并非強制性地訓練,讓學生愿意主動參與進來,這樣才能達到能力提升的真正效果;另外,透過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能夠了解學生各自的學習狀況,學生的語用能力也能從中得到一定的體現,幫助學生從寫作中改正自己的不足,學生也能很好的接受。
例如,教師在平常的課堂中以一項活動或者游戲的形式將寫作訓練放進學生的學習中,讓學生不自覺地投入寫作中。比如,教師這樣在課后給學生布置活動作業:“Students, today we make the selection meeting twice a week, the selection of winning people have rich rewards oh, the selection of standard is our English composition, but the small composition requir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interest or on the day of the interesting things students can write in your composition, when the time comes to classroom reading performance, let teacher and everyone together to select the most interesting story composition!同學們,從今天開始我們每周進行兩次評選大會,評選獲勝的人會有豐厚的獎勵哦,評選的標準就是大家的英語小作文,不過這個小作文沒有要求,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或者當天有趣的事情進行寫作,到時候進行課堂的閱讀表演,讓老師和大家一同選出最有趣的故事作文吧!”這樣形式的寫作訓練對于學生來講沒有太大的壓力,當部分同學分享有趣之事時,其他學生也會想要參與其中,大家自然會對這樣的作文訓練上心,主動參與學習,不僅能提升寫作水平,還對學生英語的語用能力有所幫助,可謂是兩全其美。
當然,教師在訓練方面不僅僅是這樣的訓練形式,也可以進行多樣化的寫作訓練。在課堂學習緊張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游戲的形式進行巧妙地接龍游戲訓練。比如,教師在某節課上講:“Students, let's play the game of solitaire. Each person can express several words or sentences, which must be related to each other. The loser will sing and perform English songs!同學們,我們進行接龍游戲,每個人可以進行多個單詞或者句子的表述,必須有一定的關聯性,輸的人要進行英語歌的演唱表演!”學生在聽說游戲的環節時一定會提高注意力,這樣的英語接龍游戲也能提升學生的口語能力和應變能力,讓學生既動腦也動嘴,在歡樂中學習才是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方式。
4.創新課堂模式,拓展課堂內容。英語課堂上的語言表達不只是教師的專屬,真正的主人公還是學生,教學模式及課堂模式的轉變也要根據學生的知識要求。課本上的知識教育只能是一小部分,英語語言的學習如同人最初學說話一樣,在一個環境下生活過、了解一點生活習慣和習俗就會有更多的好奇并想再多了解學習,這也是創新課堂的關鍵,讓學生不僅是停留在課本上的表面,更要了解更多外國人的生活習慣,將課堂內容多多拓展的同時學生也會學到更多口語上的表達,自然語用能力也會提升許多。
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Chinese festivals”的學習中,教師根據課本的節日傳統對學生進行教學并引導拓展教育。比如教師可以這樣講:“Boys and girls, do you know what is the biggest and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 What traditional customs do we have on this day?同學們,大家知道我們中國最大的也最重要的節日是什么嗎?在這個日子里,我們有什么傳統習俗呢?”學生自然會說春節,之后教師就春節的習俗和學生進行探討,“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we will set off fireworks and wear new clothes. Students will also receive big red envelopes!過春節的時候我們會放煙花,穿新衣,同學們還會收到大大的紅包!”學生聽起來也會很興奮,教師可以將日常中出現的春節文化事物對學生進行拓展教育;當然,在課余時間,教師可以適當拓展國外的節日,比如將外國的圣誕節和我們的春節進行比較學習,學生也會有興趣了解外國的風俗習慣,拓展性教育對學生的英語教育大有益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語用能力的提升必不可少。針對英語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教師進行情景式教學,讓學生有所感觸;以多媒體教學打開學生的心靈,讓他們走進英語課堂;對學生巧妙地進行寫作性訓練,讓學生樂在其中;適時地創新教學模式,拓展教學內容,讓學生掌握更多英語知識,進而提升英語語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顧憶恩.核心素養下小學英語思維能力提升策略[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0(7):13-15.
[2]陳云婷.英語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英語寫作能力提升的策略分析[J].科普童話,20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