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維品質作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廣泛關注,閱讀教學又是英語教學的常見課型。于是,閱讀教學便成為鍛煉學生思維的主陣地。因此,教師設計英語閱讀問題的能力和培養學生提問的能力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思維的發展。
【關鍵詞】英語閱讀;教師提問;思維品質;學生提問
【作者簡介】劉紅強,首鋼集團有限公司礦業公司職工子弟學校。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將思維品質列入學科核心素養,探索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教學策略成為教師關注的重要議題,教師紛紛加入研究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行列。提問是訓練思維品質的有效途徑。所以,教師設計問題的能力和培養學生提問的能力都至關重要。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之前,首先應深入研讀文本內容,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對文本進行解讀。此外,可以利用問卷、訪談等方式科學地分析學情,了解學生學習的起點,明確學生學習的終點。然后結合課標、核心素養、文本分析和學情,設計課堂問題,組織教學活動,持續地鍛煉學生思維。
一、利用問題引導繪制文章結構圖策略,培養學生邏輯思維
利用結構圖,為學生理解文章邏輯搭建支架。首先教師根據不同的文體特點,從不同的視角設計問題。學生在思考的同時,繪制出文章結構圖,將邏輯思維外顯。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繪制的文章結構圖來判斷學生的邏輯思維發展情況。
對于議論文,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關注文章作者的主要論點、次要論點、論點支撐信息和上下文連接詞。然后從作者論點、支撐信息、連接詞三個角度進行問題設計。例如: What's the author's point? What's the supporting evidence? How the points are connected?
對于說明文,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關注文章的說明對象是什么,可能是一個物件、一種技術、一種看法等。然后通過問題設計,引導學生關注作者從哪些方面對說明對象進行介紹。例如:From which perspectives does the author introduce the painting?
對于記敘文,教師可以抓住兩條線(故事線和情感線)進行問題設計,引導學生關注記敘文的故事發展和主人公的情感態度變化。例如: What happened? How did he/she feel?
以高三閱讀復習專項——議論文為例。
第一步:通過補全段落信息,引導學生關注語段中信息之間的邏輯關系。
第二步:將一個邏輯關系較簡單、字數較少的文章呈現在學生面前,并提出三個問題:
1. What's authors point?
2.What's the supporting evidence?
3.What's the transition words?
學生先閱讀,然后畫出文章的結構圖,并能闡述理由。
第三步:教師呈現給學生的語篇邏輯關系逐漸復雜,篇幅逐漸變長,學生閱讀并能闡述理由。這個過程旨在讓學生體驗邏輯關系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
第四步:學生通過討論,總結理解議論文篇章結構的策略,為理解議論文文章結構提供思維路徑。
1.Find out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the first /last sentence; in the middle; summarize)
2.Pay attention to transition words:
To add information: what's more/ besides etc.
To contrast: but/ however/ nevertheless/ yet/ though/ although/ even though/ if
第五步:學生跟隨以上思維路徑,將策略運用到新的文章中。
學生在體驗整個設計的過程中,實現了從理解簡單邏輯思維到理解復雜邏輯思維,到提煉思維路徑再到實際運用的過程。
二、主題意義背景下的問題鏈策略,提升學生的批判思維和創新思維
課堂可以由一連串問題組成,每個問題的設計都要以探究主題意義為目標,由低階思維問題到高階思維問題,由信息識別到理解再到應用。所以,在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設計的課堂問題不能僅僅包含低階思維問題,還應該包含高階思維問題。教師設計層次性、系統性問題,學生在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高階思維能力得到鍛煉。
筆者將3×3英語學科能力要素框架的能力要素、問題設計、學業質量水平進行整合,方便教師對課堂問題進行評價。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將課堂問題和能力要素、內涵及表現指標和相應的學業質量水平進行整合,來判斷自己設計的問題是否得當、是否具有層次性、是否從低階思維問題到高階思維問題過渡,進而更好地指導自己的教學。同時,問題設計要圍繞主題意義,問題鏈不是簡單的問題羅列,而是在主題意義引領下由低階思維問題到高階思維問題的過渡。
以北師大版高中英語教材必修四Unit14Lesson3 “Nine to Five”為例,這是本文的大標題,文章副標題為“The Road to Success”。本文是一篇雜志文章,描寫的是主人公Wang Junyan成功的經歷,旨在向學生傳達當今人才市場上有競爭力的選手所具備的性格特點。基于這樣的思考,筆者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任務“Try to summarize the qualities that made Wang Junyan a success”。結合本課大標題“Nine to Five”(“朝九晚五”),作者為什么給第三課賦予了這樣一個大標題呢?成功人士有很多特別有名的,為什么偏偏介紹Wang Junyan這樣一位大家并不是很熟知的人物呢?帶著這幾個問題,筆者思考了很久,也積極和學生們進行探討。最后,筆者向學生們提出另外一個問題:Do you also think Wang Junyan is a success? Why? 作者想帶住讀者去體會“Success”的真正含義:成功不僅僅是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賺了多少錢,它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把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認真做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更多的人,也是成功。
課堂再現(部分)
問題:Can you summarize the qualities that made Wang Junyan a success?
S1: Curious.
S2: Caring and loving.
S3: Being brave.
S4: Caring about others and never give up (committed).
S5: Challenged to learn new things.
……
問題:Do you also think Wang Junyan is a success? Why?
S1: I don't think she is a success, because I don't know her.
S2: I think she is famous, because she did the right thing all the time. When she chose her job, she thought about others more than herself.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們的積極性都非常高,一改往日“讀不動”的狀態,大家紛紛發言,對課文的閱讀更加充分,對課文的內容也更加熟悉。以主題意義為引領的課堂活動設計,是用英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語言知識成為學生表達自己觀點、情感態度的工具,真正做到用英語思考。
三、學生提問策略,提升學生思維品質
培養學生主動提出不同層級的問題,也是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方法。在閱讀課堂,可以首先組織學生對文本進行充分閱讀,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可組織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就閱讀內容互相提問,在交流觀點的過程中鍛煉思維。
《問題化學習》一書中提到,問題從低到高分為六大類:記憶性問題、理解性問題、運用性問題、分析性問題、評價性問題、創造性問題。學生參考以上問題類型,對自己所提問題進行分類,以此來檢驗自己所提問題的類型。隨著學生提出問題的層次升高,學生的高階思維得到鍛煉。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對學生進行培訓,告訴學生各種層級問題的定義,并舉例說明,幫助學生理解。然后每組選出小組長,小組長針對閱讀內容進行提問,組內討論得出答案。待時機成熟,組員之間輪流提問,這樣每個人提問題的能力都能得到鍛煉。
以整本書課外閱讀《彼得·潘》為例。
第一步:教師制訂閱讀計劃,要求學生就每一章內容寫讀書筆記。利用這種方式引導學生對《彼得·潘》整本書進行閱讀。學生按照計劃閱讀,邊閱讀邊思考邊記錄,及時上交讀書筆記。師生利用微信小程序“作業簿”進行交流。
第二步:課上,教師給每個小組分發任務單。學生先進行自主學習,然后進行討論,教師參與其中加以指導。必要時,進行個別輔導。
第三步:學生提前制作展示PPT,在下一節課上展示小組合作成果,共同交流。
在閱讀第3、4章后,學生提出以下問題:
Why did Peter cry?
Peter gave Wendy a kiss. What was it?
What does Tinker Bell look for ?
What did the darlings see when they come back?
Where is Tinker Bell trapped?
What kind of person is Wendy? Why?
Where is Peter Pan's shadow?
第四步:及時評價。學生們利用問卷星當堂填寫評價量表,對小組內問題的設計、展示進行評價,并為獲獎選手頒發獎狀,對整個過程的參與情況和完成情況進行評價。
通過調查問卷對本次嘗試的效果進行調查,很多學生表示非常喜歡這樣的閱讀課,能調動自己英語閱讀的興趣、熱情和對英語的喜愛。還有學生認為用這樣的方式閱讀英語課外書籍,對英語有很大的幫助,不僅能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還能提升閱讀速度,擴大詞匯量。
學生的提問可能沒有教師想象得那么完美,可能都是簡單的記憶性問題,但是提問題的過程就是思維訓練的過程。對此,教師需要具備充足的耐心,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都要及時給予學生幫助、指導,鍛煉學生思維,幫助學生成長。在思維品質培養的過程中,教師在文本分析的基礎上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固然重要,同時也要為學生自主提問創造條件。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提問可以更好地將學生的思維外顯,有利于教師檢測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程度和思維發展程度。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天蓉.問題化學習:教師行動手冊(第2版)[M].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2010.
[3]魯子問.英語教育促進思維品質發展的內涵與可能性[J].英語教師,2016(5):6-12.
[4]王薔.英語學科能力及其表現研究[J].教育學報,2017(2):61-70.